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用硫铁矿烧渣制取海绵铁的碳还原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硫铁矿烧渣的碳还原过程进行研究。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碳的气化反应在850℃以上可以进行,1000℃时气相平衡组成中CO体积分数接近100%,在此条件下Fe2O3可迅速经Fe3O4和FeO还原成金属铁;反应温度对还原过程影响十分明显,900℃以下时铁的金属化率很低,海绵铁的制取应在950℃以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950℃以下时Fe2O3很难完全还原,于980℃还原焙烧0.5h,Fe2O3的衍射峰消失;焙烧1.5h,已出现α—Fe衍射峰,Fe3O4的衍射峰消失,还出现Fe2SiO4的衍射峰,这表明烧渣的还原过程是按Fe2O3→Fe2O3→FeO→Fe的顺序进行的,FeO还原成Fe的速度最慢,是过程的控制步骤;CaCO3脱S效果明显,且是固体碳气化的促进剂,可提高铁氧化物的还原速度,在同样反应条件下使铁金属化率提高2%~3%。  相似文献   
22.
热解法制备碱式碳酸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盐湖水氯镁石氨法一次沉镁后的母液经碳酸氢铵二次沉镁得到的复盐MgCO3·(NH4)2CO3·H2O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碱式碳酸镁.研究液固比、Mg2 用量、预氨量、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6,Mg2 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的摩尔比为1:1,热解温度为90~100 ℃,预氨量为0.2 mL/g复盐和热解时间为4.0 h的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碱式碳酸镁质量达到HG/T 2959-2000标准,该工艺可作为盐湖水氯镁石制备碱式碳酸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本文根据金属硫化矿物-水系热力学平衡原理,探讨了金属硫化矿床氧化带中所发生的电化学作用,提出了金属硫化矿物交代反应的电位序:HgS→Ag_2S→Cu_2S→CuS→Cu_5FeS_4→CuFeS_2→FeS_2→CdS→PbS→Bi_2S_3→ZnS→NiS→CoS→FeS→MnS。硫化矿床氧化带所揭露的大量实际地质资料可用该电位序得到圆满解释。  相似文献   
24.
Li-Mn-Al-O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n2O3,Al(NO3)3.9H2O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掺铝锰酸锂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掺铝样品是一种复相,物相组成为尖晶石LiMn2O4和单斜型Li2MnO3;掺铝后材料颗粒粒度变小,晶体形状为类球形;该材料性能介于层状LiMnO2和尖晶石LiMn2O4性能之间,当掺铝量为0.1时,最高容量可达197mA.h.g-1,循环20次后,容量还高于在190 mA.h.g-1;掺铝可提高材料的电导率,促进锂离子在电极中的迁移,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5.
根据热力学平衡理论及实验观测结果,探讨了铜电积过程中砷的电化学行为.得知:在采用不溶性阳极电积脱铜脱砷传统工艺流程中,砷酸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形成亚砷酸,亚砷酸又与阳极产生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砷酸.在铜含量较低时阴极析出大量氢气,阳极析出氧气,极大地浪费了电能;在析出氢气的同时逸出砷化氢,砷酸、亚砷酸在阴极直接发生还原反应也产生砷化氢气体,从而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相似文献   
26.
三价铬超声-脉冲电沉积Fe-Ni-Cr/SiC纳米复合镀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脉冲复合电沉积法,在三价铬镀液体系中,添加羧酸盐-尿素配合剂和SiC纳米颗粒,制备了Fe-Ni-Cr/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脉冲工艺参数与SiC纳米粒子复合量、Cr含量及镀层厚度的关系;利用稳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法分析了超声波对阴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脉冲作用均有利于基质金属Fe、Ni和Cr的电沉积,提高了镀层中SiC和Cr的含量以及镀层的厚度.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Fe-Ni-Cr/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等进行表征,发现采用该技术可制备厚度为23.56μm,SiC和Cr质量分数分别为4.1%和25.1%的Fe-Ni-Cr/SiC纳米复合镀层.磨损量和腐蚀曲线测试结果表明,SiC含量高的复合镀层,其耐磨性和耐蚀性更好.  相似文献   
27.
盐湖卤水硫酸法提取硼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盐湖含硼、镁、锂浓缩卤水(即老卤)为原料,进行了硫酸法制取硼酸的工艺研究.考察了加酸方式、加酸速度、加酸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冷却温度及冷却时间对硼回收率的影响,得到提硼工艺的最佳条件:浓硫酸加入量为老卤体积1.4%,加酸速度10mL/min,反应温度60~62℃,反应时间60min,冷却温度0℃,冷却时间5h.通过重结晶得到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硼酸产品,硼回收率达到93.5%以上,为后续镁锂分离、制备碳酸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8.
硫铁矿烧渣制备聚合硫酸铁新工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硫铁矿烧渣是硫酸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将硫铁矿烧渣与硫酸混合后,经过熟化、水溶、过滤得到酸性硫酸铁溶液.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铁,于25~60℃时反应2h后加入少量双氧水得到聚合硫酸铁(PFS).随着氢氧化铁与硫酸铁溶液反应的进行,溶液中PFS盐基度不断增加.当硫酸铁的量一定时,PFS盐基度随氢氧化铁的量增加而增加.温度升高时有利于PFS的生成.加入双氧水将溶液中的Fe  相似文献   
29.
硫酸铜结晶母液制备砷酸铜的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段中和法研究了硫酸铜结晶母液制备砷酸铜的工艺过程,用XRD图探讨了砷酸铜的分子结构式.结果表明只要控制一定的pH值、反应时间、温度和铜砷质量比,便可以产出合格的砷酸铜,砷酸铜的结构式为Cu5AS4O15·9H2O.利用含砷物料制备砷酸铜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空气氧化法制备Fe3O4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气氧化法制备Fe3O4,分析反应过程中pH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和Fe的形态变化规律:用XRD和SEM检测反应各个阶段沉淀物的物相组成和形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和酸性介质中,Fe3O4的生成分3个阶段:Fe(OH)2悬浮液氧化为绿锈,绿锈转变为球形Fe3O4,Fe3O4氧化为针形FeOOH)氧化反应发生在液相,随着氧化的进行,pH值和液相Fe^2+浓度发生改变,Fe3O4粒度不断增大;制备Fe3O4时,应控制pH值大于5.4,固相Fe(Ⅲ)与Fe(Ⅱ)的摩尔比小于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