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4篇
综合类   7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基于二元相图中存在大量稳定的化合物的理论基础.据此,提出了一种由含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中化合物计算活度的新方法.根据已有的从二元相图提取活度的公式,先求出2个组元的活度,再由质量作用定律求出平衡常数K0,从而可由得到的2个纯组元的活度,计算得到稳定化合物的活度.用此方法计算了In-Sb二元系中稳定化合物的活度,经验证此方法是可行的,其计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2.
在高炉生产过程中,只有从风口窥视孔可以直接观察高炉内的情况,操作者十分关注高炉风口区的工作状况,并将其作为判断和控制高炉操作的重要依据之一.风口前的监测可以获得喷煤高炉在风口处煤粉输送情况,还可以根据风口亮度与煤粉燃烧数值模拟结合,研判煤粉在风口回旋区的燃烧状况及温度分布等.简述了国内外在高炉风口回旋区温度检测、工作状态的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数值模拟结合,解决高炉风口回旋区工作状况监测和控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矿石烧结过程中存在的自动蓄热现象,建立了一个烧结料层的蓄热模型,并研究了燃烧层厚度、蓄热量在料层中的分配比等参数对烧结蓄热的影响.模拟表明:燃烧层厚度增加,料层蓄热量下降;预热层中蓄热量分配增加,料层蓄热量也增加.高度为300 mm的料层均匀分为上、中、下3层时,计算得到各层蓄热量比为1∶1.08∶1.13.实验室条件下将模型用于烧结燃料的合理分布,燃料的使用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高炉透气性指数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监控参量之一,对透气性指数未来趋势的把握,于高炉操作者而言至关重要.通过支持向量机结合小波分析建立一个高炉透气性指数的预测模型,将历史四点透气性指数通过7层小波分解.使其波动范围变窄,结合相关的操作参数针对分解后的8个小波分量通过支持向量机建立8个预测子模型,最后通过预测分量的重构得到预测值.模型四点预测误差较小,并能满足高炉短期调节时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融盐电解法提取金属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融盐电解法提取金属钛的方法,对比了传统融盐电解法和新融盐电解法的基本原理,指出二氧化钛的直接电化学还原法是一种低能耗、无污染的绿色生产新工艺,最有希望取代传统的Kroll法。  相似文献   
16.
高钛型高炉渣表面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自行设计安装的激光表面粘度测定仪上,对高钛型高炉渣的表面粘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钛高炉渣表面粘度与涨泡性能有相关性。研究了几种因素对该种炉渣表面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绵钛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属钛有着比强度大、耐腐蚀等其他金属无法比拟的特性。钠还原法(Hunter法)已于1993年被彻底淘汰。国际上比较成熟而且工业化的工艺是Kroll法,即镁还原法,该工艺复杂、成本高而且对环境的影响大。目前国际最前沿的是“FFC剑桥工艺”,该工艺采用直接电化学还原,在氯化钙融盐中电解二氧化钛得到海绵钛。该工艺已在实验室取得成功,有着成本低、产品质量高、周期短、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是一种清洁的生产工艺。将海绵钛制取的其它工艺与“FFC剑桥工艺”对比的结果是“FFC剑桥工艺”是今后金属钛制取工艺的发展趋势。这种方法也有望应用于其他金属氧化物的电解。  相似文献   
18.
<正>1972年,随着第一本直接以"冶金反应工程学"命名的专著出版,冶金反应工程学正式产生。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冶金反应工程学对流程及单元设计和过程控制的作用,对冶金反应工程学的研究蓬勃展开。1982年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分会成立了冶金动力学组,后来发展成为冶金反应工程学术委员会。学会旨在为冶金工作者提供交流机会和推广空间,构筑企业集团、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之间产学研相结合的互动平台,共同促进中国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学会已召开全国性的冶金反应工程  相似文献   
19.
连铸热坯表面温度可见光谱CCD辐射测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铸坯表面测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双色法(R、G)与单色法(B)相结合的实时测温模型。采用可见光面阵CCD图像传感器进行铸坯表面图像采集,实验研究了不同光圈(F)与积分时间下的R(红)、G(绿)、B(蓝)三基色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动态响应区间。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连铸热坯表面二维温度场与RGB的关联关系,实现了连铸热坯表面温度场的在线测量。通过控制CCD传感器光积分时间以提高CCD传感器的动态响应范围,为实现连铸坯表面温度场在线测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铸坯高温力学性能是铸坯受力过程中决定裂纹产生的关键因素。在Gleeble热/力模拟实验机上模拟测试1.65, 5,10 ℃/s 3个冷却速率下耐候钢Q450NQR1铸坯高温力学性能。在1 050 ℃,3个冷却速率下试样都出现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在850 ℃,塑性值都达到最低点,断面收缩率接近23%;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铸坯易产生裂纹的第III塑性区扩大,且向低温段扩展,塑性凹槽变深;增大冷却速率钢的各种强度降低,但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强度不再降低;小的冷却速率下,奥氏体晶界上很少析出网状或薄膜状铁素体、微合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