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开大孔钢筋贯通式钢管混凝土节点,该新型节点形式与已应用到工程中的开小孔钢筋贯通式节点相比,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建立了介于这种新节点与传统开小孔节点之间的过渡形式:开大孔加强式钢筋贯通的钢管混凝土节点。并通过对三种节点低周反复循环加载的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新型开大孔式节点位移延性、耗能能力比较理想,抗震性能良好,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在该新型节点处设加强环和加劲肋能够显著提高节点的整体性与延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新词新语词典的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照众多语言学家关于新词新词的定义及其界定的基础上。定义了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新词新语的扩充展-新现词语,给出了从大规模现代汉语语库中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新现词语发现,并利用该技术辅助新词语词典的编籍。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损伤应变与微裂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金剑  雷冬  陈玉泉  章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4):266-268,283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量了混凝土表面损伤应变场。基于该应变场分析得到了肉眼不可见微裂纹的准确位置,并研究了混凝土立方体在单轴压缩的情况下,平均损伤应变与平均裂纹宽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混凝土表面微裂缝的定位方法是可行的。宽度小于0.1 mm微裂缝与平均损伤应变呈线性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判断混凝土微裂缝的位置、发展程度,为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或修补,提高结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坐式摩托车俗称踏板式摩托车。早在50年代,意大利人为了适应罗马的城市交通,借鉴美国30年代生产的小轮径脚踏式摩托车,研制出了伟士牌(Vespa)踏板式摩托车。80年代踏板式摩托车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开始,日本的本田、雅马哈、铃木三大公司竞相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对双曲定轮进行应力研究,对模型进行电测、光弹试验,并对定轮整体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时进行原型定轮大荷载的应力试验,从而得出双曲定轮结构应力分布的一般规律,为定轮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在混凝土拉拉和弯曲试验中确定不连续点的一种新方法-线性相关系数陡降法,并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得到的不连续点强度的计算结果令人满意。讨论了本文方法计算所得不连续点应变的精度较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日语基础课中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教学尝试的效果评估.帮助引导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和交际能力,逐步把握学生的语言知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交际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平面应变混凝土强度变形试验与等效单轴应变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三向强度变形试验装置,进行了应力比α=σ1/σ3=0:-1,0.05:-1,0.1:-1,0.2:-1和0.3:-1的拉-压平面应变状态强度与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拉压平面应变状态时,混凝土破坏形态主要分为受拉和受压2种,应力比α=σ1/σ3≤-0.1时为受拉破坏,应力比α>-0.1时为受压破坏;在混凝土开裂或屈服前,应力应变关系呈线性.同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拉-压平面应变状态的强度计算公式,完善了平面应变状态等效单轴应变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9.
针对词性标中单独使用概率方法或规则方法的缺陷,将概率方法和规则方法有机结结合起来,并引入了部分句法分析除分歧义和标注歧义,利用机器学习得到的规则对输出结果进行修正,实现了一个自学习结合部分句法分析的汉语词性标注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基于静态暗箱法的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2净交换估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介绍了基于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确定陆地生态系统-大气CO2净交换(NEE)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分量的测定方法, 指出NEE估算主要有3个关键环节: (1)暗箱碳通量中合理扣除植株地上部分暗呼吸; (2)土壤总呼吸中根自养呼吸量的确定; (3)NPP中根际沉积碳的估算. 基于对地-气系统碳交换过程的理解, 利用2001和2002年南京地区稻田CO2排放的测定结果及相关环境和生物要素的测定, 估算了稻田生态系统-大气CO2的净交换. 结果表明, 两年间南京稻田NEE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水稻移栽后3周内表现为碳净排放或弱的净固定, 其后碳净固定逐渐增加, 较高的净固定出现在拔节孕穗期, 抽穗后逐步下降. 2001和2002年的日平均碳净通量分别为-6.06和-7.95 gC·m-2, 与Campbell等人采用波文比法测定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稻田CO2净通量值接近, 且两地的NEE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烤田期和其后两周淹水期的平均净通量估算结果与日本Miyata等人采用涡度相关法在类似条件下的测定结果一致. 基于静态暗箱法估算的NEE与采用波文比法及涡度相关法测定的NEE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