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从参加每年度保健体检老干部中,随机抽查258例测试血液流变学指标.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共164例(疾病组)占63.6%,其它患肝、肾疾病共17例,占6.6%,疾病组的平均年龄(65.52±6.658岁).疾病组与健康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粘弹性指标具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血液流变学指标当中,粘弹性指标比粘度指标对疾病观察有更大的敏感性,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普查项目之一,特别是中老年人可作为定期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22.
利用1-萘甲醛和2-氨基苯硫酚合成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荧光探针N,通过~1HNMR和HRMS表征了其结构.在纯的二甲基亚砜(DMSO)中Fe~(3+)会使探针出现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而加入其他阳离子没有明显变化,证明化合物N对Fe~(3+)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通过对10μmol/L的受体进行滴定实验,测得探针N对Fe~(3+)具有较低的检测限(1.4μmol/L).加入金属离子后的化合物N依然对Fe~(3+)有较强的选择性,可知其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当荧光发射强度出现了转折点时探针N的摩尔比为0.5,证明探针N与Fe~(3+)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8.14×10~3 L/mol.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介绍卷垫纸机张力控制系统。该系统由Z80单板机完成卷径测量,张力电流计算,并采用了卷形控制措施,使其可在最高轧制速度300米/分,最大加速度0.5米/秒的运行情况下,以卷纸或垫纸方式工作具有良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24.
锚杆抗滑桩嵌固深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锚杆抗滑桩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进行分析,给出了嵌固深度的计算模型.分别运用被动土压力法、滑移线法和弹性楔体法求解出了滑动面下的桩前土抗力,进而利用该计算模型求得锚杆抗滑桩的嵌固深度.最后利用模型试验测试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并选用适当的工程算例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给出的锚杆抗滑桩嵌固深度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25.
代建制有集中代建方式和分散代建方式。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和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通过对两种代建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分析,认为在现阶段应大力推行集中代建方式,并总结了目前各地在集中代建方式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该代建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6.
土坡稳定性塑性极限分析条分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土塑性力学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出发,建立了土坡条分法平移破坏机构,根据外部作用荷载和土体自重所做的外功率与塑性变形区的内部能量耗量率相等的条件,建立起虚功率方程,并由此得到了土坡稳定系数计算公式,该公式具有概念清楚,使用方便可靠等特点,对土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7.
探索导数光声光谱信号处理过程中两端失真的问题,以原信号处理程序为基础编写了一套检验程序.经实验检验和理论分析,认为产生两端失真的主要原因出现在对信号的拟合阶段,这个误差很小,一般在图象上不易观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求导则将这一点点误差放大,进一步证明了导数光谱法的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28.
陈志新  曹夏辉 《科技信息》2009,(29):I0596-I0596
文章详细介绍了CASS5.0软件在绘制断面图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了两种生成断面图的方法,介绍了两种方法的生成的断面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9.
彭英  陈志新 《科技信息》2009,(29):46-47
本文对现有的几类遥感图像分割方法进行了概括介绍,对基于水体光谱特征的水深遥感图像水陆分割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并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为在该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
黄土洞穴潜蚀地貌及其利弊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洞穴潜蚀地貌在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发育.对黄土洞穴的基本类型进行了介绍;调查发现区域上黄土洞穴发育密度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指出黄土洞穴在不同深度的发育类型和发育程度有很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对黄土洞穴的利弊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黄土洞穴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不但直接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对公路、铁路、油气输送管道、民居等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均可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它也是黄土高原地下潜水藏一种重要的补给与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