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纳米技术成为当今三大前沿高科技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异军突起,成为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科学家估计的"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可能给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32.
提出了一种单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阵列中的协方差矩阵重构的无网格波达方向(direction-of-arrival, DOA)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降维处理将MIMO阵列等效为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提升的均匀线列阵,将目标方位估计问题转化为混合范数最小化(mixed norm minimization, MixNM)稀疏信号重构问题。进一步给出了与该稀疏重构问题等价的基于网格的凸优化问题,并模型化为半定规划来求解。为了解决网格大小影响估计性能的问题,利用了等价均匀线列阵的托普利兹结构,模型化为半定规划问题来重构无噪声协方差矩阵,最后通过范德蒙分解来估计目标方位。与传统的基于MixNM方位估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优化变量个数。与其他离网格方法相比,该方法估计精度不受网格大小的影响,且能够估计相干源目标。实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软土地基路堤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在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工程容易出现侧向滑移破坏,在实践经验之上发展路堤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技术可以促进路堤的设计和施工水平.信息化施工的关键技术是反分析的优化方法、预测所采用的数值模型和变形控制标准.为此阐述了遗传算法、简化参数的耦合Biot修正剑桥模型和路堤变形控制标准,提出了路堤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流程图,结合一个工程算例进行验证,得出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34.
棒状纳米氧化锌的控制制备及其对苯酚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热方法控制制备了棒状纳米氧化锌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透射电镜(TEM)、BET比表面积测试、激光粒度分布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苯酚废水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并比较棒状纳米氧化锌光催化剂对苯酚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控制备条件,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尺寸、不同长径比的棒状纳米氧化锌光催化剂,该工艺简单,易于放大,其光催化活性随比表面积变大而提高。光催化反应120 min 时,棒状纳米氧化锌光催化剂对苯酚的降解率均可达到80%以上,优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催化剂Degussa P25。  相似文献   
35.
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CaCO3改性前后及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纳米CaCO3在PVC基体中达到了纳米级的分散,对PVC复合材料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1.2kJ/m2。此外,还研究了纳米CaCO3-PVC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36.
采用溶剂-反溶剂重结晶法进行了10-羟基喜树碱纳米化的研究。考察了以水为反溶剂,不同溶剂对10-羟基喜树碱纳米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溶剂反溶剂体积比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其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水为反溶剂的溶剂反溶剂效果最好,体系重结晶后形成的10-羟基喜树碱颗粒形貌为球形,粒径均一,约为95nm,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增加了纳米化10-羟基喜树碱悬浮液的稳定性。XRD、FT-IR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化颗粒为结晶型,结晶度比原料药低,但其化学结构和组分都与原料药相同;纳米化10-羟基喜树碱溶出速率远远大于原料药的溶出速率,在第30min时,纳米化10-羟基喜树碱的溶出累积量已近于100%,而原料药的溶出量仅为11.6%。  相似文献   
37.
一种超薄六角片状的纳米三水氧化铝(三水铝石)通过超重力碳分的方法被成功制备。文中叙述了实验过程,并讨论了超重力碳分过程中各主要操作参数对产品粒度、形貌和产率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水热老化、超重力水洗及干燥过程对产品的影响。采用TEM、XRD、BET和连续等离子光谱分析仪(SPS)对产品的形貌、粒度、晶型、比表面积、钠离子含量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其颗粒形貌为超薄六角片状,晶型为Gibbsite类型的三水铝石,根据其比表面积为26.2m2/g,测算其当量粒度为94.24nm,三水铝石中氧化钠质量分数为0.279%。  相似文献   
38.
高浓度碳分反应制备纳米氢氧化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纳米氢氧化铝(ATH)悬浮液制备的难点是黏度大导致传质困难。对碳分纳米ATH悬浮液进行了流变研究,得知它是黏度极高的时变性非牛顿流体,其黏度随质量分数增加显著增加,在质量分数达到12.9%后,黏度已对搅拌等过程有显著影响。用流变的方法筛选出对悬浮液有明显降黏作用的分散剂,其中一种聚电解质和一种阳离子分散剂相配伍可降黏一个数量级以上。在高浓度碳分反应中添加所筛选出的分散剂,成功制得板状形貌,单个的粒度0.2 μm╳0.05 μm(长╳厚)且分散性良好的纳米ATH,产率较未添加分散剂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9.
在传统结晶工艺的基础上,在结晶沉淀剂中加入丙酮,利用超重力法制备超细头孢拉定,对得到的产品的形貌和晶体结构分别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超细头孢拉定在混悬剂和注射剂两种剂型上的应用及其抑菌性能。通过SEM可以看出超细头孢拉定的粒度明显减小,粒度分布变窄,比表面积由2.95m2/g增加至10.87m2/g;由XRD图谱可以看出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药物粉体的结晶度降低。超细头孢拉定注射剂的溶解时间缩短,当助溶剂精氨酸的用量减少了29%时,依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溶解;超细头孢拉定混悬剂也显示了很好的沉降效果,说明超细头孢拉定在注射剂和混悬剂两种剂型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超细头孢拉定还显示了相对稳定的较强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40.
用聚并分散模型研究旋转填充床中微观混合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Curl的聚并分散模型来描述旋转填充床内微观混合的情况,模拟转速和流量对一个偶氮化合反应体系产物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在旋转填充床中液体宏观分布并非完全均匀,在考虑到这点后,二者吻合良好。模拟及结果表明,提高转束及增加流量能促进微观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