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88篇
系统科学   79篇
丛书文集   52篇
教育与普及   1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9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选择典型石化工业区为研究对象,采集夏季(2021年7—8月)厂区空气IVOCs颗粒相及气相样品,探讨石化工业源排放IVOCs的污染特征,并估算其SOA生成潜势,得到如下结果。1)典型石化工业区的IVOCs颗粒相的平均浓度为4.22±1.54μg/m3,气相的平均浓度为108.87±78.93μg/m3。不论是在气相中还是在颗粒相中,IVOCs白天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夜间。2)气相的正构烷烃集中在C12~C22区间,而颗粒相的正构烷烃集中在C22~C35区间。多环芳烃气相集中在萘和菲,颗粒相集中在芴。3)对石化工业区的IVOCs进行定量拆解,其浓度集中在B18~B21区间,4个分区的质量浓度加和占总体IVOCs质量的60.41%。  相似文献   
112.
酸压裂缝生产一段时间后导流能力会逐渐降低,常采用闭合酸化来提高已酸压裂缝的导流能力,闭合酸化模拟对闭合酸化设计意义重大,因此,针对该问题进行闭合酸化建模及数值模拟。首先,基于达西定理、物质平衡原理、酸岩反应动力学建立闭合酸化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地质统计学中的序贯高斯模拟算法生成具有非均质性和空间关联性的初始裂缝宽度空间分布和裂缝表面基质渗透率分布;利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用C++编制模拟计算程序;最后基于该模型进行广泛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酸液分布规律、裂缝表面溶蚀规律、酸液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并形成各种条件下的酸液作用距离图版。研究表明,初始裂缝宽度和裂缝表面粗糙度对裂缝表面溶蚀形态起主导作用,裂缝面溶蚀形态有均匀推进、指进溶蚀和沟槽溶蚀;裂缝宽度越小、粗糙度越大,裂缝表面溶蚀竞争越强烈,越容易形成沟槽,酸液作用距离越远;排量、注酸量正相关于活酸作用距离,酸液传质系数负相关于活酸作用距离;典型的施工排量、酸液用量、常用的酸液类型下,闭合酸化中酸液作用距离为20~60 m。此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酸液作用距离和酸蚀裂缝表面溶蚀形态,优化闭合酸化参数,为现场闭合酸化施工设计提...  相似文献   
113.
针对混凝土结构的大规模应用导致淡水、河砂资源短缺的现状,对海水-海砂混凝土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包括海水和海砂自身材料特性以及海水-海砂混凝土水泥基材料的水化过程、水化硅酸钙微结构发展、力学性能、耐久性及内部钢筋锈蚀;总结当前海水-海砂混凝土研究成果并分析主要不足,指出海水-海砂混凝土作为一种凝结硬化快速、耐久性较差且易锈蚀钢筋的低成本混凝土材料,未来研究重点是将海水-海砂混凝土配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形成组合结构、完善不同养护方式及条件对海水-海砂混凝土的影响及海水-海砂混凝土在真实复杂条件下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4.
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柔性桥台(GRS桥台)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设计、施工已有标准化的技术指南,但对于GRS桥台的抗震设计方法,只有一些原则性和框架性的建议,没有具体参数的取值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对国内、外相关规范或标准中关于加筋土挡墙抗震设计参数取值的方法进行列表汇总与比较,定性地分析其异同。在此基础上,结合1g重力场下的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监测数据,通过试验实测值与规范取值的对比,检验现有加筋土挡墙抗震设计参数取值方法对GRS桥台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GRS桥台产生较大变形的临界加速度至少为0.6g,大于一般加筋土挡墙的0.3g~0.4g;在达到临界加速度(0.6g)之前,GRS桥台基本不受损伤且侧向变形增量不超过0.5%,因此建议GRS桥台的抗震设计按桥台侧向变形增量不超过0.5%进行控制。在此前提条件下,国外NCMA、FHWA和AASHTO规范对于水平地震系数的取值方法基本适用于GRS桥台,可用于GRS桥台整体外部稳定性的验算;对于GRS桥台面层顶部局部稳定性的验算,则需借鉴国内公路规范的理念,进一步研究提出更为合理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取值方法。NCMA规范关于...  相似文献   
115.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居里点裂解-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实验,研究纤维素和木质素共热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热解产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纤维素与木质素共热解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热解温度和混合比例具有一定相关性.纤维素质量分数较低(30%)时,木质素和纤维素共热解时促进残渣的形成,而抑制了气相产物的形成,并提高了酚的相对产率;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70%)时,木质素和纤维素在共热解过程中相互促进,抑制了固体残渣的形成和非芳基化合物的形成.在低温区(200~320℃),木质素易活化产生小分子,与纤维素共热解时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加速了热失重过程;在高温区,纤维素与木质素共热解促进了残渣的形成,抑制了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116.
金属纳米团簇由几个至几百个金属原子组成,通常尺寸在1~10nm。其中,银纳米簇(Silver Nanoclusters,Ag NCs)具有合成方法简单、荧光发射波长可调等优点,已成为纳米簇领域里发展前景最好的材料之一。Ag NCs的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可以通过超分子策略将Ag NCs与不同类型的小分子材料相结合来实现。通过吡啶二羧酸(2,6-DPA)诱导原子精确的银(9)纳米团簇(Ag9-NCs)自组装,在多重非共价键作用下,构筑了具有AIE特性的水凝胶,其荧光寿命提高了~574倍,荧光寿命达到1.88μ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表征结果证明水凝胶由形状特殊的棱形纳米棒组成。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的结果证明水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这项工作的开展扩展了原子精确纳米团簇自组装行为的研究,为新型纳米团簇AIE凝胶体系的构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7.
针对在生料配比过程中出现原料成分复杂、波动大而人工计算配料法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基于固废原料的特征开发出以非支配排序算法为代表的全废渣水泥生料配料优化方法,输入历史进料数据后产生初始种群,经过巧妙设置的目标函数进行遗传迭代计算,直至满足终止条件输出最优解.结果表明:基于仿生算法的全废渣水泥生料配料优化方法可以满足均衡地接近目标三率值,并优先消纳库存压力较大的固废;相比传统的遗传算法,其对电石渣的消纳量提升了23.1%,计算时间缩短至30.8 s,计算速度提升了74%,迭代次数降低了73%.  相似文献   
118.
针对铜板带冷轧板形调控特点,提出一种考虑后续工序要求的铜板带轧机板形标准曲线设定方法。该板形标准曲线设定方法充分考虑铜板带轧制特点,根据不同后续工序对板形的不同要求,使用不同判定标准,得到满足不同后续工序对其来料板形要求的板形标准曲线。以某典型铜板带的5个道次轧制过程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本文提出方法计算得到终轧道次的板形标准曲线能够满足不同后续工序对其来料板形的不同要求,根据不同计算判定条件,可以得到边浪、中浪及板形良好3种不同板形形式。  相似文献   
119.
为了准确掌握松涛水库水体面积动态变化,保证区域用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选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利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研究了1990—2019年松涛水库水体面积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9年间,松涛水库水体面积的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  相似文献   
120.
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中政府、企业、公众各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及其演化.结果显示:三方消极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情形下,整个城市生态环境污染更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性增加;公众在多主体协同治理过程中付出的监督成本总是大于其获得的持续性收益时,公众选择不监督策略;当地方政府考虑到成本小于收益而选择不严格治理策略时,排污企业选择处理后排污策略,公众选择不监督策略;当排污企业和公众都积极参与多主体协同治理生态环境时,只要提高地方政府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收益,诸如提高政府公信力、获得公众信服与配合等潜在收益,或者降低政府的严格治理成本,即可使城市的多主体协同治理进入稳定良性循环,从而降低城市生态环境脆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