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3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取代含量为30%(摩尔分数)的锰取代氢氧化镍,其中合成过程中加入还原剂所得的样品为α型氢氧化镍,该样品做成的电极具有更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电极可逆性好,充电平台低,放电平台高,容量更大.  相似文献   
12.
细胞色素C是一种金属蛋白酶,在生物体内起着电子传递体的作用,细胞色素C在金属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极不可逆,但是它在促进剂修饰的电极上却显示出较高的可逆性。本对细胞色素C在丙三醇,乙二醇,甲醇等醇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醇分子对细胞色素C的促进作用各不相同,结合糖分子的促进作用,探讨了醇上羟在数的多少对其促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稀土微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十分明显 .活体研究表明 ,稀土微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增强植物细胞保护酶 ,如过氧化物酶 (POD)等的活性[1] ,但其化学机理尚不明白 ,这方面的研究至今基本仍为空白[2 ]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酶具有高化学活性、结构复杂性、构象易变性等特点 ,因此进行这些酶与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比较困难 .本文选择与POD结构、性质、生物活性和功能相似的小分子酶 ,微过氧化酶 8(MP 8)为模型物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 ) ,用紫外可见 (UV Vis)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La3+与MP 8的相互作用 .MP 8为SIGMA公司产品 ,其余…  相似文献   
1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由于具有燃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易于携带储存等优点,近年来一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研究和开发的热点[1].但是甲醇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要想实现DMFC在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电动车等可移动电源领域的应用,必须探索寻找新的液体燃料以替代有毒性的甲醇.其中乙醇很易从农作物中大量生产,又无毒,因此很有可能用作为替代甲醇作DMFC的燃料.乙醇的电催化氧化已被众多的研究者从电催化和乙醇燃料电池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2-7].其中,对乙醇电催化氧化活性较好的有pt[2-4]、pt-Ru[6-7]、Pt-Pd[5]和Pt-Mo[7]等催化剂.我们研究组报道了用固相反应法制得的Pt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要优于用常规液  相似文献   
15.
“冷核聚变”似乎是1989年世界科技界的头号大新闻。为了满足广大读者想了解这方面真实情况的要求,本期特载《冷核聚变的研究概况及争论》一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平衡吸附法将细胞色素c(Cytc)沉积到活性炭上制成Cytc-C催化剂,循环伏安的结果表明,所得到的Cytc-C催化剂对H2O2的电化学还原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这为生物燃料电池的研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生物大分子固定方法和制备O2和H2O2还原的催化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NaOH与Bi(NO3)3.5H2O为原料,在乙醇溶剂中分别采用恒温搅拌、超声和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形貌和尺寸的α-Bi2O3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α-Bi2O3微晶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不同方法制备的α-Bi2O3微晶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对α-Bi2O3微晶的形貌尺寸、光吸收性质及光催化性能均有影响.其中溶剂热法制备的α-Bi2O3微晶带隙最窄,可以吸收更大光谱范围内的可见光,加上它的粒子尺寸较小,因此它在模拟太阳光下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光催化活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18.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O在Pt-TiO2/C、Pt-TiO2/Ho3+/C电极上的氧化,发现吸附稀土Ho3+后,在0.5 mol@L-1H2SO4溶液中,对CO的吸附明显减弱,但表现出的对CO的催化作用较小;在0.2 mol@L-1Na2SO4中性溶液中,不仅电极表面对CO的吸附明显减弱,吸附量减少,且CO的起始氧化电位和氧化峰电位分别负移150mV和440mV.Pt-TiO2/Ho3+/C电极在中性溶液中对CO的氧化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CO在Pt/Eu 3+/C电极上的电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在Pt/Eu^3 /C电极上的氧化在温度较低时,电极表面对CO的吸附都明显减弱,吸附量减少,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中CO的起始氧化电位比在Pt/C电极上分别负移130mV和170mV,温度高有利于CO在电极表面的氧化,60℃时CO在Pt/Eu^3 /C电极表面的氧化峰电位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分别是负移140mV和130mV,Pt/Eu^3 /C电极无论在酸性溶液还是在中性溶液中对CO的氧化都有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白磷还原法制备了磷修饰的金纳米粒子(Au-PNPs),Au-PNPs的粒径能够通过改变氯金酸与白磷的投料摩尔比进行有效调控.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测试来表征Au-PNPs的形貌、结构和表面组成.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在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Au-PNPs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电化学氧化有良好的催化性能.通过与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得的金纳米粒子(Au-CitNPs)的电化学性质比较,发现Au-PNPs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基于此Au-PNPs修饰电极的葡萄糖无酶电化学传感器对于葡萄糖检测具有宽的线性检测范围(9.0×10-6~1.8×10-2mol/L)和低的检出限(5.0×10-6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