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篇 |
教育与普及 | 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1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两种数字集群通信体制PDT与TETRA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DT是我国公安机关于2008年开始制定的警用数字集群标准,具有大区覆盖、符合公安网安全接入标准、自主知识产权等特点。TETRA标准是21世纪初我国选定的数字集群标准之一,一直得到广泛应用。对上述两种数字集群体制进行对比研究,理论分析和目前建网应用的结果表明,PDT仍需进一步完善,并将逐步取代TETRA成为公安数字集群系统的主流。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不同的钛基体预处理方式对先驱聚合物合成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结果表明8字形研磨和平行研磨方式处理的基体上都长出了类金刚石薄膜,但是其表面形貌有很大的差别,平行研磨方式处理基体表面所引入的缺陷有利于金刚石相形成:引入中间过渡层镍Ni,可以增强薄膜与不锈钢基体的结合力,有利于金刚石的生成,XRD谱中可以看到弱的金刚石衍射峰;讨论了类金刚石薄膜中金刚石晶体生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34.
本文在对高校教师高级职务岗位合理设置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师高级职务岗位划分的原则及其具体计算方法,为高校教师高级职务岗位的定量化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37.
针对协议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protocol translation,NAT PT)技术服务于 IPv4和IPv6节点之间的通信,无法实现多协议节点之间的数据包通信,缺乏协议扩展功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4的网络地址 可编程数据平面协议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programmable data plane protocol translation,NAT DP)技术方案。该方案运用可编程协议无关报文处理语言完成解析器、控制流和匹配动作表的定义,实现多协议数据包在数据平面的解析、协议转换与重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NAT PT的协议扩展性问题,并使管理员在数据平面实现协议转换机制的可重配置。 相似文献
38.
为掌握稽灵山马尾松次生林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生存状况,采用“空间取代时间”的分析方法来编制稽灵山马尾松种群静态生命表,并以生存分析为理论基础,对稽灵山马尾松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稽灵山马尾松种群结构是纺锤形,幼龄个体和老年个体数量少,中龄个体较多,种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衰退型;(2)种群的死亡率随着龄级的增加而不断增长,死亡率峰值出现在第8龄级;(3)该马尾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 II 型。马尾松是亚热带次生林的过渡树种,其群落的衰退,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长,适当辅以人工抚育,对于丰富该地区树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40.
Various types of wound debridement approache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in clinical practice such as autolytie, enzymatic. biodebridement, mechanical, and surgical debridemenl techniques. A critical look at these various options can explain their potential but also their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a novel textile pad, which is composed of polyester filaments on the fleecy side and a bioeompatible coating on the opposite side, was made to provide a safe, inexpensive, easier and especially more efficient debridement process that can be used in all healthcare settings by all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Eighteen kinds of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pile density, ground yarn count and coating amount. Dimensional morphology, stitch density, mass per unit area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extile pad for wound debride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ensile strength and suturing strength at piped site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ment of ground yarn count, while the amount of coating could also have a slight impact on these two properties. However, compressive load was mainly affected by pile density, with no obvious relation to ground yarn count and coating amou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