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8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指壳斗科、樟科、茶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于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存在,所以我国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域广阔,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地位也就非常显著,从而成为世界上所罕见的植被类型.中国的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中,以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和石栎属为群落上层的优势种;但在生境比较偏湿地区,樟科中的润楠属、楠属的种类显著增多;而在生境比较偏干的地区,则茶科的木荷属常成为群落上层的共建种.整个区域,高等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全国198个特有属中,本区就有148个属之多.举世闻名的子遗植物,如银杏、水杉、银杉、鹅掌楸、喜树等均分布于此地.群落外貌是群落最明显的特征,反映群落外貌最主要的标志是生活型和叶的性质.从生活型谱分析可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并接近于热带雨林.叶的性质也是如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成层现象明显,上层是由壳斗科、茶科、樟科中的中高位芽植物层片组成,其发育状况反映了群落的成熟状态.层中有落叶阔叶中高位芽植物层片,但不占主要地位,存在于林窗之间,是季风特  相似文献   
22.
诸葛菜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和调节适应能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诸葛菜叶片的水分状况、渗透调节能力以及活性氧化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诸葛菜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含量下降,束缚水含量上升;可溶性糖,脯氨酸,K^+、Ca^2+含量均出现明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O^-2产生速率增加,丙二醛积累,导致膜损伤,质膜透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抗坏血含量则降低,表现出诸  相似文献   
23.
一、前言 四川常绿阔叶林属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本区的研究对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区划工作具有一定意义。由于自然植被是自然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因此它具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指示性,所以植被区划为农林牧的布局和发展依据。 四川植物非常丰富,约一万种左右;植被类型多样可谓中国之缩影。几十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主要是植物分类学方面的工作,如方文培等,为植被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英人威尔逊(E.H.Wilson)在峨边等西部地区进行了采集分类工作。从森林角度也曾做了不少工作,如郑万钧,曲仲湘,吴中伦,程绍行等。然而在植被区划方面,特别是对本省常绿阔叶林方面区划工作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2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分布面积广,种类组成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生物资源丰富、生产量较高的一类自然群落。对它的研究,过去主要采用样方法(Quadrat method)。样方法的准确性是无可怀疑的,但需要足够的人力和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在山地陡坡进行样方法困难更大。不少国家在群落取样中早采用了许多间隔距离(Spacing distances)取样法,以代替固定面积样方,认为优点不少。但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常绿阔叶林研究中,采用此法甚少。间隔法(distance method)也称无样地法(Plotless method),我们应用其中的随机偶法和中点方角法与样方法对比,以探讨其限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5.
不同光强与干旱胁迫对银杏枝叶构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遮荫和干旱胁迫对银杏枝叶种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可增加叶面积,延长其生长期,促进长枝1和2及株高的增长,但对短枝数量无明显影响;重度干旱抑制了长枝1和2及株高的生长,中度干旱对长枝1作用不明显,但促进了长枝2的生长,干旱胁迫对短枝数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不同地理种源诸葛菜的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地理种源诸葛菜的成年植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种源之间的酶谱带、相对酶活力差异显著,它们有两条基本谱带,最多谱带为10条,最少谱带为6条,诸葛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这些特征为形态多样性提供了依据。有利于选择高产,抗病植株。  相似文献   
27.
植物种群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植物种群生态学近20年在其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及其动态作如下归纳:(1)植物种群生理生态学在向宏观方向发展的同时,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兴起,也向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发展;(2)植物种群繁殖生态主要集中于繁殖分配与繁殖投资、分配通货,生殖值,生活史进化,繁殖时间和频率等;(3)无性系种群生态学主要集中于无性系性、生理整合,克隆生长格局,无性系生长型,等级选择模型和空间拓展性等,(4)植物构件生态主要集中于植物沟件种群动态和形态结构与构件的关系。(5)遗传生态学主要集中在种群遗传结构,变异、分化、适应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型及其遗传基础,多态性等。(6)植物行为生态学主要对植物觅源生态学研究,并集中在资源分配格局、表型可塑性,资源异质性以及觅源行为和进化,种群统计学主要涉及图解模型和转移矩阵模型,植物种群生理生态、生殖生态、遗传生态以及种群数量动态均与分子机制相关联,因而成为种群生态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28.
现代生态学主要由个体水平的生理生态学,群体水平的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以及研究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所构成。本文主要从这四个水平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些主要动态。  相似文献   
29.
用有限空间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探讨了四川缙云大头茶种胸硐面积的增长规律结果是:大头茶种群在不同林分密度下的纯林中,其胸面积最大增长速度是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达到最大增长速度的径极范围都在18cm左右,在不同林型中,大头茶种群胸面积的最大增长速度是纯林最大,常绿阔叶林次之,针阔混交林最小,达到最大增长速度的时间以针阔混交林最长,常绿阔叶林次之,纯林最短,还讨论了大头茶种群在不同林分密度下,不同  相似文献   
30.
四川大头茶种子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种子雨、种子库和幼苗库几方面调查了四川大头茶种子种群的动态规律及种子种群对群落的贡献.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子种群仅存在于当年7月至翌年3月,于8月初达到年高峰值;四川大头茶土壤种子库属于Thompson和Grime定义的第Ⅲ类型,野外条件下大头茶种子寿命不超过1年;种子种群对不同群落的贡献有极显著的差异,即大头茶纯林内仅有1.79%有活力的大头茶种子萌发并定居,而马尾松、大头茶混交林内相应则有4.08%(仅指研究末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