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重点研究与开发纳米磁性材料以及自旋电子学材料,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自旋电子学作为磁性材料研究的新领域将成为磁与半导体材料有机结合的范例。  相似文献   
32.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La1 xAgxMnO3(0≤x≤ 0 .50 )的大块多晶样品 ,并且首次研究了它们的巨磁电阻效应 .分析表明 :当x≤ 0 .2 5时 ,样品基本上由单一的钙钛矿结构相组成 ;当x >0 .2 5时样品明显由两相组成 ,钙钛矿结构相和富Ag合金相 .它们组成了一个非均匀的颗粒系统 .在x =0 .30时 ,具有高达 2 5.5%的巨磁电阻效应 .非均匀颗粒系统呈现的磁电阻效应与电子在两相颗粒界面的自旋相关散射有关 .  相似文献   
33.
一种趋磁弧菌及其磁小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京城郊一淡水池塘污泥中存在一种弧形趋磁细菌NMV—1,在地磁场作用下一致向北游动,细胞可连接成链状,有2~13个菌体,长达2~10μ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表明每个细胞内含11~15颗磁小体,呈长方体,沿菌体长轴排列成链状,磁小体尺度为:长120nm,宽80nm,处在稳定的单磁畴晶体范围内.能谱分析仪显示该菌磁小体的元素组成为铁(Fe),由晶体衍射分析表明磁小体为单晶结构.NMV—1趋磁弧菌的发现为研究用生物方法制备新型纳米磁性材料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一株G^-球形趋磁细菌的发现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玄武湖水域发现一株G^-球形趋磁细菌XW-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体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游移,平均游离速率久为0.14mm/s,该菌对磁场的作用极其敏感,管射电镜观察显示,在第五菌体的细胞直镶嵌了12颗左右的磁小体,磁小体的大小和形状均匀一致,每颗磁小体长约60nm,宽40nm,x射线能谱测试分析表明,磁小体为铁的氧化物。  相似文献   
35.
用同步还原氮化技术制备的Fe、Fe4N混合纳米颗粒和Fe/Fe4N核壳复合纳米颗粒分别作为前驱体,再经高压加温后合成了含有高饱和磁化强度的α″-Fe16N2相,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样品的结构,研究了高压下温度及前驱体对合成α″-Fe16N2相的影响,其磁性用振动样品磁强计(LakeShore VSM)在室温下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的Fe-Fe4N纳米颗粒和复合的核壳结构Fe/Fe4N颗粒在高压下均有可能发生相变,压力为6GPa时,当温度在400℃、500℃Fe和Fe4N仅仅发生晶粒细化,没有相变;当温度高于600℃时,可使Fe和Fe4N两相之间发生固相反应,产生了α″-Fe16N2等新的相.但用混合的Fe-Fe4N作为前驱体时会发生氧化,而高压复合的Fe/Fe4N前驱体则不会发生氧化.采取不同的氮化时间,可获得不同比例的α-Fe/γ′-Fe4N前驱体,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可得到不同含量的α″-Fe16N2。本对实验结果也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36.
钙钛矿型锰氧化物La0.7Sr0.3MnO3的磁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导了钙钛矿型锰氧化物La0.7Sr0.3MnO3多晶体材料不同温度下磁谱的初步研究结果,平均粒径分别为45、66、105、140和1200nm的样品由溶胶-凝胶法制备,当平均粒径大于105nm时,样品的磁谱为典型的预豫型谱线,共振频率和准静态磁导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随平均粒径增加,准记磁导率增大,而共振频率却减小,当平均粒径小于66nm时,观察不到类似的驰豫,实验结果显示,驰豫谱线主要是由于畴壁位移造成的,而畴壁位移的阻尼主要是与畴壁位移相联系的微观涡流效应。  相似文献   
37.
熔盐法生长ZnO单晶颗粒的微结构与形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熔盐法生长ZnO颗粒,研究了制备条件对颗粒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熔盐生长过程没有在ZnO颗粒中引入杂质。所制备的颗粒虽然具有多种形貌,但均为单晶,具有典型的六角纤锌矿结构。熔盐生长的温度、气氛以及气压等条件对于ZnO颗粒的晶体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是会显著影响到颗粒的尺寸。高温和空气常压条件下,可以制得尺寸分布较窄的ZnO大颗粒。  相似文献   
38.
笔者简要地介绍了生物电磁学的概念,分别叙述了生物电磁源特性、生物电磁测量及其应用以及电磁辐射对生命的调节和干预。重点综述了电阻抗成像、太赫兹(THz)波成像、电脉冲治疗及磁场干预的最新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的多晶(La1-xSmx)2/3Sr1/3MnO3样品,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随Sm含量的增加,样品出现从菱面相向正交相结构的转变,在低温下观察到一定Sm含量的样品具有约-180×10-6大小的磁致伸缩和320%的磁电阻效应,在室温下,样品的磁致伸缩和磁电阻随Sm含量的变化有类似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用射频磁控溅射在衬底温度(Ts)为 400℃和室温(RT)两种情形制备了Co1-xSix(0.0≤X≤0.34)合金膜.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这些合金膜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hcp(002)取向.在室温下沉积的薄膜中,仅在x=0.0时有明显的hcp(002)取向.在400℃下沉积的薄膜中,随着硅含量x的增加,hcp(002)取向先是增强,继而在X=0.34时消失.相应与此的400℃下沉积的薄膜的θk(H)、(M(H))回线在x=0.23时出现了磁滞现象(Hc≈64kA/m),并且有大约20%的比剩余克尔旋转(比剩余磁化强度).同时,当X≤0.23,硅的加入使得钻硅合金的克尔旋转在蓝光及近紫外区相比于纯钻来说有所加强,其值约为-0.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