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钾-丙烯酸(PKAA)共聚物,研究了中和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过程及产物吸水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单体的质量分数为50%、丙烯酸中和度为80%、引发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071%的条件下,所得树脂的吸水率最高。利用显微摄影、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等对树脂的表面形态、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树脂中存在大量亲水性基团,由热分析得知,其热分解温度约为380℃,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2.
在硅胶G高效薄层色谱板上 ,以乙酸乙酯 丙酮 水 甲苯 ( 6 5∶4 5∶1 2∶0 7)为展开剂 ,采取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颈复康冲剂中葛根素的含量 .结果表明 ,葛根素的点样量在 0 2 1 5~ 1 .72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y =45 6 5 1x 1 3789,r =0 .9998.平均回收率为 99 76 % ,变异系数为 1 34 % .颈复康冲剂中葛根素的含量为 2 0 6 % .  相似文献   
63.
从药茴香(PleurospermumgrialiDiels)全草首次分离得到10个结晶性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γ-谷甾醇[Ⅰ]、十六烷酸[Ⅱ]、十八烷酸[Ⅲ]、氧化前胡内酯[Ⅳ]、东莨菪内酯[Ⅴ]、富马酸[Ⅵ]、没食子酸乙酯[Ⅶ]、山奈酚[Ⅷ]、槲皮素[Ⅸ]及蔗糖[Ⅹ].其中化合物Ⅰ和Ⅴ~[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64.
得到了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流过电加热圆管的传热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段壁温和蔼同到拟临界温度后有传热强化现象发生,在极高热负荷下不但没有发生传热亚化,而且会发生第二次传热强化,煤油中加入添加剂提高损热负荷,给出了煤油在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关联式,其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5.
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转,一方面可以减轻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提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是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导致故障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电气工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抗干扰对策进行简单分析和阐述,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6.
纵横码教学软件中的实时化帮助和切词分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纵横码辅助训练软件中存在的帮助和分析功能薄弱的一些问题,提出实时分级帮助和训练文章自动切词分析手段,这些技术最大限度的反映纵横码易学易记、词组丰富等特点,可以极朋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7.
68.
基于动力特性的简支U形梁的模态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自然激励技术(NExT)和ITD法的基本理论,采用环境激励的动力测试方法和基于S变换的滤波技术,对实验室3根1∶10缩尺比例的预应力混凝土U形梁进行了动力测试试验.通过提取分析模态参数,从模态识别的角度分析了采样频率、主梁腹板翼缘损伤、外荷载的激励对U形梁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以KMnO4为引发剂,进行了魔芋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魔芋粉预氧化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聚合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其接枝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
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传热恶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导了在西安交通大学高压汽水实验回路上进行的垂直螺旋管内汽水两相流传热试验研究,试验得出了沿螺旋管长度方向及圆周方向的壁温分布特性,由此确定了发生传热恶化的临界干度及其位置,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了计算临界干度的经验公式,为螺旋管圈换热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