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构建了基于出行结构的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优化模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的发展;建立线性优化模型求解在城市的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下, 以交通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出行结构;根据二者的结果, 设计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同情景, 进行二次模拟;建立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情景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在社会经济条件支撑、政策可行、资源环境压力最小化的前提下, 得到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出行结构的优化结果。最后通过北京市的案例研究,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贵州中西部地区煤岩的生烃机理和生烃模式。石英小玻管热模拟实验和红外光谱对贵州盘县晚二叠世煤的分析表明, 盘县煤的干酪根类型为Ⅲ型, 主要成分是均质镜质体和丝质半丝质体, 主要生成物是短链烃, 显著生烃的起始温度约为300 ~350 ℃。  相似文献   
23.
采用特征价格法,分析了北京市2003—2006年包括楼盘所在区域的土地交易价格、容积率、公交线路数及楼盘距商业中心、火车站、医院和学校等的距离10项参数指标,以及3项非参数指标对房地产交易价格的影响。利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识别出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房地产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价格主要受土地交易价格、到市中心距离、容积率、轨道交通和文体配套设施5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交易价格对楼盘交易价格具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容积率则是导致交易价格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利用数值试验的方法考察了风险显性区间数线性规划(REILP)模型最优解的稳健性问题, 即其最优解在决策者对不同约束条件存在偏好的情况下是否一致。数值案例一为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土地利用规划问题, 目标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约束的前提下实现不同农业种植组合的收益最大化; 数值案例二为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水资源优化分配问题, 目标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约束的前提下, 企业间水资源利用分配所获得的效益最大化。 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REILP的解在某些情况下呈现稳健性特征, 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呈现出最优解随着决策者对约束条件偏好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特征。REILP模型的这种特点表明, 在实际应用中, 建模人员需要特别分析最优解对决策者偏好的响应, 从而产生有效稳健的决策支持。此外, REILP解对决策者偏好的变异性也使其具备能够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产生多种替代方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5.
以2011—2015年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水环境质量数据为基础, 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分析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响应关系, 发现这种响应关系在时空上呈现差异化特点。进一步对二者的响应关系进行分区, 提出不同分区模式下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水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使污染物总量控制更好地服务于水环境质量改善, 为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下的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我国广大西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而其贫困也多为环境制约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对于环境制约型贫困的西部地区,只有打破贫困与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才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因此,我国西部地区的反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新疆和墨洛地区为案例,对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确定性多目标方法,构建了和墨洛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模型,通过交互式反馈,最终得到有效合理的规划方案。这样,通过系统分析和建立规划模型从而既定性又定量地进行西部地区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27.
基于区间模糊线性规划方法, 综合考虑区域人均GDP、人均水资源量和人均污水排放量, 构建区域适度人口规划模型, 并以青海省西宁市为案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 分别在低、中、高满意度情景下, 2020年西宁市适度人口为别为[282.16万, 324.00万], [241.94万, 282.88万]和[220.32万, 261.93万], 同时发现, 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不足将是限制区域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为探索湖泊流域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与协同关系, 提出水环境–经济系统耦合模拟方法, 并在异龙湖流域开展应用研究。基于情景分析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 1) 在经济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 通过流域水污染控制, 可将异龙湖的入湖营养物负荷削减到IV类水质目标对应的水环境容量水平; 2) 实施工业搬迁或严格的规模限制对流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城镇化极为不利, 对异龙湖水环境的保护作用并不显著; 3) 规划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应是改变高水高肥的农业种植模式,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推行污水回用, 同时减少污水向外流域的转移; 4) 依据模拟结果, 给出的优化方案在规划期末可减少45%的外调水, 陆源TN和TP年入湖负荷分别降低 26.6%和18.5%, 湖泊TN和TP污染负荷分别降低20.7%和17.5%, GDP损失仅7%。  相似文献   
29.
湖泊氮磷循环的关键过程与定量识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湖泊氮磷循环的3个关键过程: 源过程、去除过程和内部转化过程, 识别不同过程(如底泥释放、反硝化等)对湖泊的影响机制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 总结对比湖泊氮磷循环及其关键过程的实验与模型等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劣。基于文献综述分析提出, 未来的研究需将机理模型、实验观测及室内模拟结合起来, 通过机理模型定量表征氮磷循环的物质平衡, 辅以实验观测识别关键过程,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因素与响应机制。这种多层次多手段的研究方法体系可以为湖泊氮磷循环的深入探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0.
中国大陆市域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ANI)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NANI模型, 采用中国大陆358个地区级市行政单元的统计数据和本土参数, 核算中国大陆市域尺度的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ANI)。结果表明: 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NANI总量达到45.15 Tg, 折合单位面积输入强度为4716 kg/km2, 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在氮源结构上, 氮肥施用是最大的输入源, 占输入总量的65.0%, 其他依次为食品/饲料净输入(21.4%)、大气沉降(7.3%)和作物固氮(6.5%); 在空间分布上, 市域单元的NANI分布呈现明显区域化特征, 耕地或人口集中的地区NANI强度偏高; 与省域尺度数据对比发现, 市域数据在识别重点控制区域上具有明显优势, 市域尺度数据能够以更小的区域控制面积实现更大的氮源输入控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