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4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2011年4月调查了203例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的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和利眼).研究结果显示:1.广东客家人除叠臂外,其他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R型均高于L型;2.广东客家人除叠腿这一项性别间出现差异外(0.010.05);3.广东客家人与国内10个其他民族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率的比较结果显示,广东客家人与布依族、侗族有显著差异;4.广东客家人7项指标间的两两相关性分析发现,利手与叠腿、利手与利足之间存在相关性,且R-R型组合(右型-右型)的出现率高于L-L型组合(左型-左型)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72.
对浙江省诸暨市439例(男195,女244)汉族人群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1)浙江汉族卷舌率为69.20%,叠舌率为19.80%,翻舌率为36.00%,尖舌率为76.50%,三叶舌率为9.60%,5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我国各族群中,浙江汉族叠舌率、翻舌率偏高,卷舌率、尖舌率中等,三叶舌率偏低.(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与山东汉族、湘语汉族和江西汉族最为接近,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基本特征.(4)卷舌与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叠舌与翻舌、尖舌,尖舌与三叶舌彼此间存在相关.翻舌与尖舌、三叶舌与叠舌、翻舌之间不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云南汉族的体质特征并分析了中国族群体质分类问题.在云南昆明市呈贡区调查了356例男性(城市男性为150例,乡村汉族男性为206例)和353例女性(城市女性为150例,乡村女性为203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与中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①云南汉族有上眼睑皱褶率低,有蒙古褶率低,眼裂狭窄率最高,男性眼裂多呈水平,女性多为眼外角高;鼻根高度中等,直鼻背,男性颧部突出度微弱率最高,女性扁平率最高;鼻基部多水平,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倾斜,鼻翼宽男性多为宽阔型而女性中等型最高,耳垂圆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型率最高,红唇厚度多为中唇;发黑、眼褐、肤黄.②云南汉族城乡男、女性均为长头型、高头型、狭头型、超阔面型,中鼻型,长躯干型,男性为中胸型、中腿型,女性为宽胸型、亚短腿型.城市男性、女性均为窄肩型,乡村男、女性均为中肩型.③云南汉族头面部指标值介于南亚、北亚类型族群之间,头面部指数值、体部指标值、体部指数值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中国人体质可分为汉族、南亚类型族群和北亚类型族群3类.汉族总体上体质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74.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该地区20~85周岁的城乡671名客家人进行了体型评定,与我国部分省份的群体体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省客家人成人体型城乡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别间差异显著;广东省客家人体型与山东、内蒙古汉族和四川汉族比较接近,与广西汉族最为疏远;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广东省客家人平均体型点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比较接近,与壮族和仡佬族关系最为疏远.广东客家人在体型上接近于我国北亚类型.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云南汉族成人围度值的年龄变化特点及城乡间的差异.对云南呈贡709例(男性356例,女性353例)汉族成人的头围、颈围、胸围、吸气胸围、呼气胸围、腰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13项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围度值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对城乡间围度值进行了u检验;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与国内的18个族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男性与女性躯干围度值随年龄增长出现明显的线性增大,均与年龄呈正相关.(2)城市男性及乡村男性年龄组间围度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20~29岁组与其他年龄组间,城市女性围度值年龄组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20~29岁组、30~39岁组与其他年龄组间;乡村女性围度值在多数年龄组间均出现差异.(3)男性、女性围度值城乡间差异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云南汉族围度值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特征.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浙江汉族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对浙江省诸暨市439名汉族学生(男195名,女244名)的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门齿类型、鼻梁类型、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类型、额头发际、头发类型共9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经典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9项头面部指标中上眼睑皱褶、鼻梁类型、额头发际的出现率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6项指标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2)在我国各族群中,内眦褶、上眼睑皱褶、铲型门齿、凸型鼻梁、有尖形发际出现率低,窄型鼻孔的出现率中等水平,凸型下颏、卷发的出现率较高.(3)9项头面部指标中各指标间均无两两相关.  相似文献   
77.
在四川简阳调查了699例(城市男性137例、女性151例,乡村男性205例、女性206例)的6项皮褶(腓肠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肩胛下皮褶、肱三头肌皮褶、肱二头肌皮褶与面颊皮褶)厚度值,分析了简阳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1)无论城市或是乡村,女性各皮褶厚度值均比男性高,男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城市男性皮褶厚度值均比乡村男性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女性皮褶厚度值均比乡村女性高,除面颊皮褶外,城市女性与乡村女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简阳汉族男女皮褶厚度曲线随年龄增长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78.
从头面部形态特征角度探讨革家人的源流.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测量了312例革家人(男性160例,女性152例)的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鼻宽、形态面高、鼻高、口宽、唇高和耳上头高等11项头面部指标值,计算5项头面部指数,对13个族群的11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及5项头面部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革家人男性与水族的头面部特征很接近,头的长度和宽度较小,面的宽度较小,唇较高,面较低,头较狭、较高、较圆,鼻较狭.革家人女性与侗族的头面部特征很接近,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口宽、鼻宽值中等,头的圆狭、高低程度中等,鼻较狭,面较低.从头面部特征看,革家人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族群接近,最接近于侗族,其次是水族.革家人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头面部特征更接近于壮侗语族族群,提示革家人的族源应该是百越的一支.  相似文献   
79.
调查了呼和浩特市1120例蒙古族中小学生4项体质发育指标,计算了11项体质发育指数,分析了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小学生体质发育特点,并与汉族及日本国的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六十年代蒙古族学生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舌运动能力,选取了广东省化州市472例汉族进行了卷舌、叠舌、翻舌、尖舌和三叶舌5种舌运动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5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分别为52.54%,4.24%,18.86%,69.49%和6.36%,低于其他大多数族群,与南方族群更接近;除尖舌外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卷舌-翻舌、卷舌-三叶舌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表明广东化州地区汉族的舌运动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