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研究了少量丙二腈对稳定自由基(TEMPO)存在下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无规共聚的影响,发现丙二腈对于该共聚体系具有明显的加速效果.丙二腈与TEMPO的摩尔比在2.5:1时加速效果最好,在125℃下聚合30min转化率可达93%.共聚产物分子量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分子量分布较窄(1.1~1.5).聚合速率随St在单体中的比例提高而减小.在MMA的单体比例较大时仍能得到分散性小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12.
以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1,4-丁二醇(BDO)和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为原料合成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WPU)的多元醇组分.考虑到溶解性、反应活性、工业成本等因素,本研究从小分子二元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一缩乙二醇等),小分子三元醇(甘油),小分子四元醇(季戊四醇),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200~2 000),聚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300~2 000)等数十种醇类化合物中,反复试验,再三筛选,最后确定以聚乙二醇-800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为原料合成了亲水性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组分.将多元醇组分和固化剂组分混合配制,得到了双组分WPU胶黏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黏度、吸水率、黏接强度、离心稳定性等性能测试,分别对多元醇组分和固化剂组分合成的关键步骤及影响产物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DMPA、BDO、TM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3%时,多元醇组分的外观、稳定性、黏接强度等性能较好;选择聚乙二醇作为亲水组分对HDI三聚体进行改性,且当其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1%及以上时,制备出的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组分具有较好的水分散性.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固化的液态光学胶固化过程中出现的体积收缩现象,严重影响其黏接强度和产品外观.系统研究了液态光学胶预聚物的种类、活性稀释剂的种类和用量、光引发剂的用量、光固化的类型等诸多因素对固化收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作为预聚物可明显降低固化收缩率.当添加的活性稀释剂官能度相同时,胶黏剂的固化收缩率随活性稀释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小;当活性稀释剂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官能度增加,固化收缩率随之增大.而光引发剂的用量则对固化收缩率无明显影响.阳离子型胶黏剂的固化收缩率比自由基型的小,但硬度和黏接强度较低;而混杂型的固化收缩率则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聚酰亚胺薄膜拉伸强度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步法制备了均苯型聚酰亚胺薄膜,研究了提高聚酰亚胺薄膜力学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添加了磷酸三苯酯后,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得到显提高;当磷酸三苯酯的添加量为聚酰亚胺质量的3%时,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可提高1.8倍;经红外光谱测试.添加磷酸三苯酯后不会改变原来聚酰亚胺分子的结构.不同的去溶剂温度和热亚胺化的升温方式对聚酰亚胺薄膜拉伸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去溶剂温度为90℃,以8℃/min的升温速率进行热亚胺化,热亚胺化的最高温度设定为375℃,采用分两段的阶梯式升温方式.均有利于提高聚酰亚胺薄膜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乙二醇(PEG)、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型聚氨酯丙烯酸酯(PUA),探讨了合成温度、溶剂含量、催化剂含量、聚醚二醇分子质量和单体投料比对聚醚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子质量及固化膜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PUA预聚物的最佳合成过程为先70℃反应1.7h接着50℃反应1.5h;最佳溶剂含量为10%(质量分数);最佳催化剂含量为0.3%(质量分数).当TDI:PEG:HEA按2:1:2投料可得到组成比和投料比、实测分子质量和理论分子质量均相近的PUA预聚物.  相似文献   
16.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液聚合以其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乳化剂的存在给聚合物的性能、乳液的稳定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外加对反应有促进作用的甲醇、丙酮来实现无皂乳液聚合,由于引入有机试剂而带来了污染;离子型共聚单体乳化剂参与疏水单体的无皂乳液聚合,使乳液中不存在游离的乳化剂,可得到粒径(及其分布)小而洁净的乳胶粒。  相似文献   
17.
这类化合物有些可以作为基团转移聚合(GTP)的引发剂,且引发活性及稳定性相差较大。为了进一步研究GTP反应,利用红外光谱着重研究丙二酸酯类硅烯醇醚的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1 丙二酸酯类硅烯醇醚的结构初探 合成产物及其某些对比化合物的IR特征吸收列于Tab.1中,表中化合物I-V的碳—碳不  相似文献   
18.
A-B-C型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戴李宗,邹友思,林国良,郭金全,潘容华(化工系)顺序加料的阴离子活性聚合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预见性,是合成嵌段共聚物的最好方法之一[‘].所得嵌段共聚物产生的两相物理网络能力是获得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关键条件;该网络结构来自...  相似文献   
19.
以2-溴丙酸乙酯(EBP)为引发剂,溴化亚铜(CuBr)为催化剂,N,N,N′,N″,N″-五甲基二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选择了3种路易斯酸(LA),即氢氧化铝(AH)、硼酸(BA)、异丁基硼酸(MPBA)为加速剂,对苯乙烯(St)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加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0℃下,氢氧化铝、硼酸、异丁基硼酸对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均具有明显的加速效果,发现当[AH]/[EBP]=5、[BA]/[EBP]=4、[MPBA]/[EBP]=5时,加速效果最为明显,且对分子量的控制效果较好,特别是异丁基硼酸在设计分子量较大范围内仍具有明显的加速,且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对比了聚醚型聚硫醇和2种聚酯型聚硫醇的活性寿命的差异.通过红外光谱、1 H-NMR和凝胶时间的测试表征聚硫醇的活性寿命.结果表明,以叔胺为促进剂时,以β-巯基丙酸为原料制备得到的聚酯型聚硫醇P(SH)6和聚醚型聚硫醇P(SH)3固化剂都有良好的活性寿命;而以α-巯基乙酸为原料制备得到的聚酯型聚硫醇P(SH)4固化剂存在活性下降的问题,2个月后完全失活.通过红外光谱、1 H-NMR表征活性下降前后其基团的变化提出了可能导致其活性下降的机理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