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惠民凹陷临盘油田沙二下亚段储层成岩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室内分析,结合沉积微相的研究,探讨了临盘油田沙二下亚段成岩作用特点,建立发滩坝沉积的埋藏成岩演化模式。通过研究认为,尽管沙二下亚段埋藏较浅,但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A1期,储层总体上处际弱压实,弱胶结状态,次生孔隙较发育。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 (侵入岩、喷出岩和火山碎屑岩 )的分布及其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油源、富油源是火成岩成藏的基本条件。②火成岩储层以构造裂缝为主 ,其形成与盆地内区域性的构造断裂、构造运动和火成岩的多旋回性活动有关 ,浅埋藏、成岩作用弱是火成岩中原生孔隙得以良好保存的重要条件。③火成岩成藏过程中的油气运移、聚集模式可分为同层运聚型、上层运聚型和下层运聚型 3种类型。其中同层运聚型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是渤海湾盆地中最常见的成藏模式。分布在近油源、近断裂带的火成岩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 ,是火成岩油气藏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3.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 ,对白音查干凹陷西部地区南部斜坡带白垩系进行了地层单元的划分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与演化特征 ,建立了斜坡带层序地层充填模式。以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达尔其地区为例 ,进行了层序地层、沉积微相与地层含油性的分析 ,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揭示了本区地层含油性受主要层序地层界面与沉积微相带的双重控制。建立了本区斜坡带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模式 ,为下一步地质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波分析在高精度层序单元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小波选取原则选择db5小波对测井曲线进行旋回划分,并对不同测井曲线划分的沉积旋回进行对比,充分利用小波分析可以识别高频旋回的特点,首次提出了将小波分析和Fischer图解相结合划分体系域的新方法,并将新方法在牛庄洼陷牛8井沙三上一沙二段地层层序划分中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db5小波可以将测井信号中的信息分频放大,识别出不同频段的旋回,分别对应不同沉积周期的沉积旋回,进而划分出各级层序单元。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的结论与实际的地质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研究四扣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孔隙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四扣洼陷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同生期、早期近地表、表生期和埋藏期岩溶作用。在礁滩体沉积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碳酸盐岩中的不稳定组分形成大量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随着湖平面的下降,早期弱固结的礁滩体经历了早成岩近地表岩溶作用,形成大量溶蚀缝、洞,原始结构被破坏,并伴有大量的植物根茎及生物;沙四段沉积期后发育的表生岩溶作用平面影响范围大,岩溶储层主要分布于不整合面之下10 m的深度范围内,单个溶洞由顶部垂直溶蚀带、内部充填角砾岩带和底部弱溶蚀带组成;埋藏岩溶作用主要与有机酸溶蚀碳酸盐岩矿物有关,形成了大量的"蜂窝状"和"针孔状"孔隙。多期溶蚀作用是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由岸向湖方向,依次发育表生期岩溶储层—同生期和近地表岩溶储层—复合岩溶储层—埋藏岩溶储层。  相似文献   
16.
选取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采用现代沉积考察、剖面挖掘、粒度分析等方法,就水位变化对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发育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2种沉积单元;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内发育蝌蚪状砂垄砂、长条形浅滩砂、条带状河道砂3种沉积单元;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在水位上升期向岸溯源沉积,在低水位期向盆地进积,是三角洲发育主要时期;边滩沉积在水位上升阶段发育水位上升楔状砂,在水位下降阶段发育水位下降侧积砂;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在水位上升期沉积蝌蚪状砂垄,被湖浪改造后在两侧河岸形成长条形浅滩砂;水位下降期沉积条带状河道砂,受水位变化影响,分流河道类砂体在平面及剖面上的砂体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及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单位面”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单位面的由来晶面符号具有多种表示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米氏符号,它是用晶面在晶轴上截距系数的倒数比来表示的。如在某晶体中,晶面XRZ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依次为OX,OY,OZ(图1),已知轴率为a、b、c,则OX=pa,OY=qb,OZ=rc,于...  相似文献   
19.
民丰洼陷沙三段孔隙发育特征及储层物性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统计和薄片鉴定等方法,对民丰洼陷沙三段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和孔隙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丰洼陷沙三段各亚段储层物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中一高孔渗的特点,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储层孔隙结构总体以中一细喉为主;岩石分选性控制着储层原始物性发育特征并影响后期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造,分选性的差异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原始物性好.而远砂坝和近岸水下扇原始物性相对较差的原因;随埋深增加,在早期压实压溶作用和后期强烈钙质胶结作用影响下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降低趋势,但发育2个较明显的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是斜长石、岩屑等颗粒发生溶解作用的结果,分选好、原始物性好的储层更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分选、粒径、胶结、溶解等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据此可将研究区的储层划分为6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0.
石灰泥岩是束鹿凹陷含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之一,它分布于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中下部,前人笼统地称之为泥灰岩.应用沉积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石灰泥岩的岩石类型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该类岩石结构组分主要为砂粒级、粉砂粒级碳酸盐成分的碎屑颗粒以及泥粒级的碳酸盐质点;岩石的碎屑结构较清楚;石灰泥岩和由同成分而不同粒级颗粒(碳酸盐成分的砾、砂、粉砂、泥质等)所构成的岩石在空间上相伴出现;岩石中氧同位素(δ18O)值为-9‰~-5‰,碳同位素(δ13C)值大于1‰,最大值为3.2‰;碳-氧同位素资料均显示受物源的影响明显,认为这是一种罕见的陆源机械成因的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