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采用 Monte Carlo(MC)法研究了 NaF,LiF 和NaCl 熔体的微观结构。径向分布函数统计结果表明,在 LiF熔体中阳、阴离子(Li~+和F~-)结构紧密,而在NaF 和NaCl 中则较为松散。文中依据实验结果比较了“拟晶格”模型、“空穴”模型和“胞腔自由体积”模型的差异,发现平衡态的势能 IgE与表面张力成线性关系,这也许是联系MC法和“空穴”模型的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62.
复杂铝电解质物相的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研究了复杂铝电解质的物相组成,同时研究了冷却条件对电解质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化钙、氟化锂、氟化镁等添加剂在酸性电解质中的物相要比在碱性电解质中的复杂;氧化铝的存在形式与氧化铝的浓度有关;氟化钙的物相在不同冷却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式·这些结果的获得对工业铝电解质分子比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中国铝电解槽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叙述了我国铝电解槽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指出目前常用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及可能的改进,并较详细地介绍了自适应控制和分布式系统的原理及其在铝电解上的应用,指出中国铝电解控制技术将发展成为以氧化铝浓度自适应控制为基础的智能模糊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4.
Al-Mn-Ce(Ti)合金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酸性氯化物熔盐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Ti,Ce对Al Mn合金镀层沉积过程的影响,使铝的沉积电位向正方向移动·运用X射线衍射、电化学测试仪和显微硬度计等实验手段,测试了Ti和Ce对Al Mn合金镀层结构、耐蚀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i和Ce的加入,促进了Al Mn金属玻璃的形成,使含Mn量较低的单相非晶体Al Mn合金电沉积成为可能·提高了Al Mn镀层的耐蚀性和硬度,使其点蚀电位提高了100~200mv,镀层硬度提高到800Hv·  相似文献   
65.
MoSi_2对二硼化钛惰性阴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冷压烧结法制造了二硼化钛惰性阴极,研究了MoSi2对二硼化钛惰性阴极烧结性能的影响,得到致密的TiB2基惰性阴极试样·在电解实验后,通过对二硼化钛阴极的表面和剖面的电子显微分析,发现铝液对此种惰性阴极的湿润性好于电解质对惰性阴极的湿润性,避免了电解质与阴极表面的直接接触·发现惰性阴极的腐蚀为电解质对阴极晶界的腐蚀·测得腐蚀速度为2-53mm/a,证明其耐蚀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6.
铝的电位-pH图及铝腐蚀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在pH=2~16范围内,铝的腐蚀电位pH图,对铝腐蚀电位pH图中的各临界线上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铝在水溶液中腐蚀的钝化pH值范围,并建立了在不同pH值范围内,铝的腐蚀电位方程;还测定了在pH=7时,纯水及人造海水中铝的腐蚀极化曲线·  相似文献   
67.
镁在钢板阴极上的电沉积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NaClKClMgCl2熔盐体系进行了金属镁的电解研究·在电解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阴极钢板上沉积的镁的形貌进行SEM观察,从而研究了电流强度、电解时间等对镁在阴极上电沉积的影响,以及MgO在电解过程中的电泳现象·研究表明,增大电流强度,单位时间电解槽的产能增大·时间的延长和氟化物的添加,都有利于镁在阴极钢板上的沉积,而MgO在阴极钢板的沉积,则会导致电解条件恶化,电流效率大大下降,因此应严格控制MgO在电解质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68.
利用磁场分离铝熔体中的富铁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铝中含有的铁、硅杂质,主要以枝状的化合物存在·当向铝熔体中加入一定量的锰时,锰与铁、硅、铝生成金属间化合物·该类富铁金属间化合物呈较大的块状或球状颗粒,可用电磁将其分离·利用富铁相与铝熔体导电性差异,可用交变磁场将其分离出来;利用富铁相与铝熔体导磁性差异,可用稳恒磁场将其分离出来·实验结果表明,交变磁场和稳恒磁场可使铝熔体富铁相定向聚集·  相似文献   
69.
冰晶石-氧化铝熔液向炭阴极的渗透是影响铝电解槽寿命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在实验室内研究电极极性、电流密度、添加铝、NaF/AlF_3分子比、阴极材料和反向电解诸因素对于湿润和渗透的影响,进而讨论向炭阴极渗透的机理问题.认为,电毛细现象以及铝和钠的作用均能增进冰晶石-氧化钼熔液对炭阴极的湿润和渗透.着重阐述了电毛细湿润和渗透的概念.  相似文献   
70.
铝电解槽碳化硅绝缘侧壁材料的耐蚀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碳化硅砖的抗腐蚀情况,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碳化硅砖在氧气流中的抗氧化情况,发现在850℃和750℃时的氧化情况差别不大,但明显好于950℃时的氧化情况·观察了试样在950℃时的动态腐蚀情况,发现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碳化硅砖在电解质中的腐蚀速度明显加快·因此认为在750~850℃的低温电解是新型惰性电极电解槽的首选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