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从计算机课程教学需要出发,对C 、Java和C#语言进行了比较,提出C#语言以其具有的优势更适合用作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82.
典型内陆淡水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为及自然因素双重胁迫下,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功能不断退化,因此湿地保护及恢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退耕还湿是保护和恢复三江平原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其首要和基础任务是对区域农田进行退耕还湿适宜性评价,以确定适宜还湿农田的具体位置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构建了三江平原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空间叠加分析方法,成功提取了该区域农田退耕还湿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验证了典型内陆淡水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定量评价的可行性,进而丰富了退耕还湿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为退耕还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图8,表3,参33。  相似文献   
183.
光化学降解是表层水体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重要消减方式.研究了水中代表性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酮的光降解动力学、影响因素与转化产物.模拟日光(λ>290nm)照射下,利奈唑酮的光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纯水中表观光解量子产率为0.834±0.054;与纯水中相比,淡水、海水中光解较慢,这归因于水中常见溶解性物质的影响.pH,Cl–和海水盐度对光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P>0.05),但腐殖酸、NO3–和Fe(III)通过光掩蔽等效应显著抑制其光降解猝灭实验表明,模拟日光和UV-vis(λ>200nm)照射下,利奈唑酮发生了直接光解及1O2参与的自敏化光解,表现为光解速率常数与初始浓度呈负相关.两种光源照射下,主要光解产物和途径均有差别,UV-vis光照下主要发生了脱氟和光致水解,而在模拟日光照射下发生了吗啉环脱氢等反应.  相似文献   
184.
提出了一种形式方法用于验证TLM-2.0的设计方案.该方法中TLM-2.0设计方案将被转换成定时自动机形式模型.定义若干种属性,验证将根据这些属性执行,并引入一种模拟事务级设计方案差错的故障模型来评估这些属性.然后这些属性通过使用形式UPPAAL验证工具在系统的定时自动机表示上针对这些故障被验证.最后通过一个实例研究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5.
186.
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的鉴定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地区的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L.)病毒病面非常广,且类别亦多。为了有效预防病毒病,满足国内市场和外贸需要,两年来,先后分别鉴定了香石竹叶脉斑驳病毒(CaVMV)、隐症病毒(CaLV)和蚀环病毒(CaERV)。本文报道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CaNFV)的初步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87.
在上海郊县调查研究蔬菜病毒病时,查出辣根(Armoracia rusticana)上的病毒病害比较普遍,一般症状为系统性花叶或轻微的斑驳。以常法制备花叶症状病叶汁液,摩擦接种于青菜、曼陀罗等指示植物上,结果都无症状  相似文献   
188.
189.
为探索蟋蟀不同呜叫声的发声原理,以双斑蟋(Gryllus bimachlatus)成虫为实验材料,用Cool—edit2000声音采集软件记录、分析,同时用数码照像机抓拍蟋蟀各种呜叫瞬间的翅膀位置,分析测量不同鸣叫声时翅膀与身体所成的角度,对蟋蟀的三种不同呜叫声的发声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蟋蟀发出不同的呜叫声,与发声时翅膀相对身体抬高的角度有关.召唤声(Calling sound,CS)约42度、求偶声(Courtship sound,CSS)约32度、争斗声(Rival sound,RS)约53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昆虫的呜叫发声原理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0.
基于Ginzburg-Landau-Devonshire唯象理论,定性研究了在有或无退极化场情形下外延Ba0.5Sr0.5TiO3薄膜的铁电和介电性能随厚度的依赖特性。结果表明:与无退极化场相比,退极化场的存在使薄膜极化强度空间分布更均匀,抑制了系统的平均极化强度,降低了相变温度(ΔTc),但增加了临界厚度(Δhc、Δhm)和调谐率(Δφ),尤其在电极弱补偿情况下更加显著,厚度为100 nm时薄膜的ΔTc、Δhc、Δhm和Δφ分别约为-57.5 ℃、15 nm、40 nm和20%;外延薄膜的介电性能取决于极化强度对外加电场的响应能力,而非极化本身,这一观点可从完全相反的极化强度和调谐率厚度依赖性趋势充分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