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32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建立同时测定槐角中4种黄酮苷元组分(槲皮素、染料木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分离柱Hypersil BDS C18(25 cm×4.6 mm ID,5μm);主泵压力9 MPa;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8∶52∶0.3);流速0.8 mL.min-1;检测器为VWD紫外检测仪,波长254 nm,灵敏度0.04AU;柱温45℃.槲皮素在0.029~0.285μg、染料木素在0.030~0.300μg、山奈素在0.031~0.305μg、异鼠李素在0.024~0.240μg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7、0.999 5、0.999 8、0.999 8.4种组分平均回收率为98.9%、99.2%、98.3%、98.8%,RSD分别为0.62%、0.86%、1.28%、0.82%(n=9).结果显示,该方法同时测定4种有效成分,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2.
103.
随着移动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翻转教学模式中,课堂提问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本着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之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目的,从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课堂提问的必要性、提问的设计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翻转教学模式下高校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提问策略.  相似文献   
104.
微流控技术是指在微纳米尺度下利用流体的动力学特征,对微粒进行俘获、富集、自组装等微操作的技术.其已发展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材料、光学、流体、机械等多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其中,微热气泡驱动的流体具有优异的可操控性,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微热气泡的产生机制,结合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理论知识,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4.4数值计算软件,对微热气泡驱动下的流体的流速场进行模拟和定量分析.结果证明,微热气泡表面具有马格兰尼效应,其驱动下的流体以漩涡的方式高效地俘获和富集微粒,与实验现象相符.因此,本文从理论上探究微热气泡驱动下的流速场性质,对提高微流体的可操控性,促进微流控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针对低渗油气田开发中存在的应力敏感性损害,选取天然储层岩心,开展不同渗透率储层应力敏感性试验对比研究,建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数学关系。对应力敏感性损害机制进行分析。基于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计算应力敏感性损害对低渗油田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效应力增加,中、高渗储层属于"缓慢下降"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弱;低渗、超低渗储层则属于"先快后慢"型应力敏感性损害模式,储层损害程度较强;储层孔喉结构特征及其尺寸分布是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油井井壁附近存在"渗透率漏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06.
以锈损率较低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为对象,在平截面假定基础上,提出考虑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劣化和几何尺寸变化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采用换算截面法计算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等效刚度,给出考虑锈蚀钢筋、混凝土二者间黏结性能退化的有效刚度计算公式,建议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39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数据对建议受弯分析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100,方差为0.041,二者吻合较好;多数锈蚀试件按受弯分析模型计算得到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变化趋势相当,建议受弯分析模型可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全过程受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取蚀变信息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有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光谱角法和混合像元分解方法等,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比值法对研究区进行铝羟基和镁羟基蚀变信息提取,并利用实测的土壤中氧化物和元素含量定量计算得到的粘土矿物含量,分析其含量多少与蚀变强弱之间关系,研究发现,采样点蚀变粘土矿物含量与遥感蚀变信息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8.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because it frequently causes engineering problems. A combined model is a commonly used prediction model that overcomes the difficulty of a single model( i. e., cannot reflect various regulations of settlement at some stages or the entire process). In this study,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maximum error values,and other values we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fitting and predicted results of a single model.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then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model forming the combination. The proposed model was used to fit and predict for settlement and overcome the issue of utilizing a single model while determining the weight. The fitting predictive effect was also analyzed using the settlement fitting precision results. The fitting precision of optimizing the combination model is high. The predicted data of the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are closer to the calculated value of the settlement monitoring data. Moreover,the proposed model has good practicability,does not require the interval data of settlement,and restricts the model number. Thus,this model can be applied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相似文献   
109.
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高频焊接在不同焊接频率(高频焊接的温度高低取决于电流频率)下铜管与管接头焊接的实验,并在不同冷却条件下取得实验样品;对相应样品进行解剖,在400倍焦距的显微镜下做金相组织的研究分析,得出高频焊焊接质量与焊接频率、焊接时间和冷却条件之间微妙的关系,从中取最优高频焊焊接工艺方案,固化成高频焊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生产。结合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规范管接头高频焊焊接工艺,减少甚至杜绝因高频焊焊接工艺不良造成管接头腐蚀泄漏,同时也巩固前期推进高频焊接工艺已达效率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分布密度与潮高、底质和红树根际等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在广西廉州湾和珍珠湾红树林设置5条断面25个取样站进行采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主成分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红树蚬多见于高潮带而鲜见于低潮带,红树蚬分布密度从高潮位向低潮位递减。红树根际与林内空地红树蚬分布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红树植物树种根际红树蚬的分布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沉积物紧实度和盐度是红树蚬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