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9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热烈欢庆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日子里,受中国科学院委托,由吉林大学唐敖庆同志召集的全国第一次量子化学会长春地区论文报告审查会,于一九七七年九月三日至十三日在长春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工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地质学院、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等十六个单位的代表共三十三人。  相似文献   
42.
王了德 《甘肃科技》2012,28(3):152-153,59
由于舟曲县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严重,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5·12”地震和“8·8”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地形破碎、植被不连续,严重影响造林成本.为了迅速恢复该区域的森林植被,在对当地立地条件分析和乡土树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的造林试验,总结出了适宜于该区的造林技术和方法.通过应用不同的整地方式、造林季节、方法和新技术保水剂、地膜覆盖、ABT生根粉试验,可很好地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43.
根据番茄基因组DNA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了Micro-Tom中番茄红素-环化酶(Lycopene -cyclase, LcyB)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534 bp启动子区域序列(Lcy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中存在TATA-盒、CAAT-盒、昼夜节律响应元件Circadian、光响应元件Box I、真菌激发子响应元件Box-W1、低温响应元件LTR、响应赤霉素的作用元件P-box、乙烯响应元件ERE、响应生长素的作用元件TGA-element等顺式作用元件. 依据番茄LcyB基因序列,设计2对含有不同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LcyB基因3端特异的276 bp DNA片段,利用RNAi载体pKANNIBAL构建了LcyB启动子-LcyB基因正义片段(Sense)-PDK内含子-LcyB基因反义片段(Antisense)-OCS终止子的RNAi表达框,并将这一RNAi表达框插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ART27的Not I位点,构建成本研究的LcyB启动子驱动的LcyB基因RNAi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ART-LcyBp-RNAi-LcyB. 为利用RNAi技术特异性敲除LcyB基因进而提高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4.
简讯     
经有关审定委员会各位专家的艰苦努力及全国名委办公室编辑的积极配合,1993年完成了《数学名词》(8800条),《组织胚胎学名词》(2750条),《地质学名词》(3800条),《电子学名词》(5313条),《农学名词》(3000条)等5种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目前正在印制中,预计明年一季度将陆续公布出版。1993年计划公布出版的《医学名词》(二,口腔医学部分1647条),《力学名词》(2637条)以及《测绘学名词》(海外版》均已先后公布出版。1993年全国名委与有关学会先后共同组织成立了机械、航空、材料科学等三个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机械名词由于包括范围广泛,将按专业分九个分册公布出版。这九个分册分别为:机械工程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一)(热加工部分),(二)(冷加工部分),物料搬运机械及工程机械,流体机械,汽车、拖拉机,动力机械,传动及传动元件,仪器仪表。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由季文美教授任主任,顾涌芬研究员任副主任,另组成了专门班子具体落实审定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材料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2月27日成立,师昌绪教授为主任,肖纪美和陈鉴远教授为副主任。联合国翻译署(UNITED NATIONS TRANSLATION DIVISION)术语员(Terminologist)裴女士年初曾来名词委访问。当她得知我国成立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并了解到近几年的工作成绩时,非常高兴。她说去年曾到中国买了很多工具书,但各本之间名词订名很不一致,现在名词委所作的工作可解决一部分这方面的困难。名词委的有关领导也希望今后与该组织加强联系和信息交流,并希望能多提供新概念,新名词,使名词委能更好地进行科技前沿新词的汉语命名与审定工作。1993年6月中旬,中华医学会代表团访问台湾,两岸名词统一问题被列为这次交流访问的内容之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王树岐教授随团前往,并负责介绍大陆的医学名词工作。在最后签订的“海峡两岸医学交流研讨会备忘录”中第二条明确了医学名词统一问题。双方的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台湾也有这一组织)要探讨医学名词的统一问题,并交流已出版的名词图书。首先摘出不统一的医学名词,在两岸医务人员或海外华人医学界征求意见,确定更科学、更合适的医学名词。双方认为比起其它问题,统一学术名词是最容易做到的,双方都在积极准备落实中。中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1993年6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第三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1990年9月-1993年5月的工作,制定了1993-1994年度工作计划。一、总结:(一)标准制定:完成了GB/13725-93《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GB/13726-26《术语与辞书条目的记录交换用磁带格式》,审定了《辞书编纂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国标,完成了《术语工作词汇》、《术语数据库开发文件编制指南》、《术语数据库开发指南》的送审稿。(二)学术活动:1991年7月召开了TSTT’91术语学、标准化与技术传播国际研讨会;1992年8月与台湾农业科学资料服务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术语学与术语标准化研讨班”;多次组织委员参加ISO/TC37有关会议;派遣术语工作者参加维也纳国际术语夏日学校培训;接待国际术语专家加林斯基先生,布丁博士及加拿大术语专家崔铭韶先生来访;1992年6月举办了术语库讲习班。(三)翻译出版:出版了TSTT’91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译文集》;完成了《术语学理论与应用译文选》和《当代辞书编纂译文选》的译校工作;《通用术语学和术语辞典编纂入门》已发稿;编辑出版了《术语标准化简讯》等。(四)筹建少数民族语言术语标准化与技术委员会。(五)筹备成立中国术语网。二、计划:(一)组织建设:成立少数民族语言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标准工作:1.完成已送审的几个标准;完成《辞书常用汉语缩略术语》和《概念和术语的国际协调》等国标。2.建议制、修订下列标准:《概念体系——研究与表述》、(术语标准的制定与编排》、《用于术语编篡和专业辞书编篡符号》、《语言名称三字符表示代码》、《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术语交换格式-SGML的应用》。3.翻译出版:翻译ISO/TC37有关文件,完成已译校和发稿的三本书。4.标准宣贯与培训等。中国术语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黄昭厚和三分会秘书长冯志伟同志代表该委员会出席了1993年8月16-20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ISO/TC37三个分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一分会计划修订ISO/087-2《计算机辅助术语词汇》,ISO/WD12620《术语交换格式TIF,ISO/CD12200《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的应用》,ISO/DTR12618《术语数据库和文本语料库的建立和使用》。  相似文献   
45.
近年的科学发展中,ergonomics引起多方面的重视。据初步了解,它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行为科学、环境科学及自动化、计算机、电子学、航空、航天……等各种工程技术学科,是一门边缘性综合交叉的学科。但至今ergonomics尚未有确切、规范的中文定名。我们粗略翻阅一下国内现有的词汇、词典。已出版的24种词汇、词典中,ergonomics有23种中文定名,如人机工效学、人机工程学、功效学、尔刚学……等。有关的国家标准中定名为“人类工效学”。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定名为“人机工效学”。考虑到这名词跨越多个学科,为慎重起见,需要共同协商统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于8月30日召开了各有关学科的科学家参加的ergonomics定名讨论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黄昭厚主持了会议。应邀参加讨论会的有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王发庆、王子平教授,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鸿适、沈宜春教授,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忠明教授,航天医学工程所的龙升照、吴国兴教授。医科院基础所、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环境科学》编辑部、机电部自动化所情报室等单位都派人出席了讨论会。北大力学系朱照宣教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陈信、魏星河、姜洪远教授,心理所徐联康教授等都热心地寄来了书面意见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会者怀着极大的兴趣一起讨论了ergonomics的内涵。经过许多同志的调研,首先追朔了英文词ergonomics的词源。它来自希腊文ergon(work)+nomos(law),有泛指工作规律之意。而英文词的构成是erg+(ec)nomics,erg现音译为尔格,economics和效率也有关系。在国外,ergonomics与humanfactors engineering是同义词(《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ica》1988年),美国称为ergonomics,欧洲称为humanfactors engineering,它们基本涵义是研究在人-机器-环境之间相互调解,使之达到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效果。其中“人”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考虑人的因素,包括其心理、生理及至人体解剖特点等。在人、机器、环境三者之间寻求更好的结合,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安全、健康、舒适的目的。与会者多数认为ergonomics定名为“工效学”较贴切、简明,不需冠以“人机”、“人类”之词。若加上“人机”,易与计算机科学中“人机……”等词的概念混淆,误认为“人与计算机”之意;若加上“人类”,使词的范围又太宽。由于科学在不断发展,每个领域随之不断开拓,新概念、新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名词的定名由学科概念出发,考虑其科学性、系统性。一个新发展出现的词,开始就定得太宽,学科发展后,新名词的系列定名就会发生困难。如高频、超高频、甚高频……的系列定名。开始定为高、超高,易产生到达“顶峰”之意,技术再深入发展,给以后的定名造成很大局限性。会上也谈到定名“工效学”亦有一定弊病。如该词所指的提高工作效率,不包含改造机器自身、改进工作和生产的流程及人的自身改造,而指用与人的各种因素有关的数据,改造工作环境与之相匹配,着眼于这些因素、条件之间的界面问题。会议认为,一个学科专用名词,在字面上不可能也不能包罗万象。中文字有其表义性,定名用字上应考虑较贴切地反映概念的内涵,至于更多的内容由它的定义给出。会议热烈地讨论了“工效学”的简明定义,经过逐字逐句地推敲,会后又经有关同志再三斟酌,给出如下定义:工效学 ergonomics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健康、舒适为目的的学科。会后,办公室将讨论会的情况向钱学森教授作了汇报,并附上有关资料,进一步征求钱先生的意见。钱先生很快给办公室复函,表示同意简短些定名为“工效学”。  相似文献   
46.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4日在北京组织全国名委,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华社新闻所,国家技术监督局,科学出版社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关于“世纪”与“年代”订名的座谈会。目的是从历史、天文、计量、语言、社会等方面对“世纪”与“年代”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开始的今天,明确“世纪”和“年代”的实际内涵,有着深远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一、关于“世纪”“世纪”一词的基本内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一般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二部分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100年,从而存在一个起始年与结束年的问题。“世纪”概念的分歧就出现在这个起始年和结束年的计算上。如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真调查研究。1.认为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执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纪”的起始点应该追其根源。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即公元第1世纪——公元1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因此可以推出21世纪是从公元2001年开始至2100年结束。2.认为21世纪从2000年开始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广泛采用以00年结尾的年做为新一个世纪的起始点。在习惯上应把1900年至1999年理解为20世纪;把2000年至2099年理解为21世纪。二、关于“年代”“年代”与“世纪”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年代”的时间间隔为10年,起始年一般大多数人认为是从0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0年至1929年。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从1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1年到1930年。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上登载了题为“九十年代第一春”的社论,可见新闻媒介已经习惯于把0年做为年代的起始年。三、“世纪”与“年代”的溯源1.“世纪”“世纪”这个概念源引自欧美国家。在我国古代没有“世纪”这个概念。“世纪”是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方法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计时的概念。首先它不是计量单位,因为它不具备计量单位的基本性质。与“世纪”对应的英文词是“century”。英语字典中一般认为公元1世纪就是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0世纪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但也有少数欧美国家的字典认为20世纪是1900年到1999年。由于我国历史上采用帝王年号加阴历的纪年方法,在历史上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辛亥革命之后,虽然采用公历,但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因此追其根源,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问题。2.“年代”“年代”一词如何产生,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英语或其它外语文章的时候,当译者遇到1920s、1950s时,一般都译成了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因此,就认为中国人在把诸如1920s、1950s表达的概念用中文表示时,就在汉语中增加了这个名词。另一种看法是有人认为“年代”应对应英语单词“decade”。英语中“decade”的意思是十年。同样在特指第几个10年时,有个起始年的问题。四、各种观点讨论由于对“世纪”与“年代”看法上的分歧,与会专家对这两个概念开展了充分地讨论,并且对每一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证。观点1:认为世纪的起始年和年代的起始年都是从1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字典,大部分认为世纪是从1年开始。而年代是世纪中的十个10年,如果年代不是从1年算起会产生不相符合的矛盾。②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有其社会和历史含义的,应该从1年开始世纪和年代。观点2:认为世纪的起始年从1年开始,而年代的起始年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世纪是以公元纪年开始,公元纪年是1年开始。而年代是为了表示一个十年的概念,按照一般习惯上的理解,从0到9就可以,并且没有将世纪与年代统一考虑的必要。观点3:认为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采用这种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③对于公元1世纪则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99年,就认为公元1世纪共99年而不是100年。上述这些观点所讨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习惯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含义。天文学家则希望更具有科学性。计量学专家则认为希望这两个概念符合国际习惯。新闻界的专家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术语学专家则希望对这两个概念给出统一的结果。总之都希望能够在2000年到来之前,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内涵。五、下一步的工作: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先不要以国家的名义过早地公布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原则。再与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了解国际上的习惯用法,最后做出与国际习惯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47.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于1月26日在委员会办公室新址(东黄城根北街16号)会议室召开。钱三强主任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副主任叶笃正、章综、马俊如、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苏世生、吴凤鸣、黄昭厚以及国家科委熊衍衡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永正等同志,办公室部分同志也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黄昭厚同志关于委员会1988年工作总结和1989年工作计划的汇报。汇报中指出按1988年修订的计划,大气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六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已如期完成,并完成了天文学名词海外版(繁体字本)的发稿任务。此外还新组建了生理学、解剖学和自然科学史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他还汇报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1989年的工作安排。会议对一年来委员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钱三强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处于变革时代,学科发展很快,相互交叉渗透也很历害,科学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不少新学科,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的时代。在谈到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时,特别指出在一国两制的情况下,我们与台湾的文化科技交流日趋活跃,海峡两岸的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更加迫切,这对1989年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原则上同意委员会关于1989年的计划安排,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委员会成立后,首先抓了基础学科的名词审定,现有几个学科的名词已完成审定,其它部分应抓紧审定并陆续公布,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组织应用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在应用学科名词审定中,各学科之间的名词相互交叉较多,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原国家标准局)的部分工作关系密切。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各学科之间交叉名词的协调,以及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部分术语国标工作的协调。二、国内外有利于港澳回归、祖国统一的形势发展很快,一国两制深入人心。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与港、澳和台湾进行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这一交流。并进一步做好汉语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现在在香港及东南亚召开的各种学术会议较多。可利用这些会议,与港澳特别是与台湾的学者进行科技名词的交流,探讨沟通信息,听取意见。我们的名词工作会议可走出去开,也可请进来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要把握时机,多做工作。当前出版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繁体字本)是适时的,应更好更快地组织各学科名词海外版的出版发行。三、要加强对名词审定工作的宣传。对已公布出版的名词,可请有关专家写些文章、评论在报刊上发表。出版的版本也可向各有关方面赠送一些。要造舆论,不断扩大影响。另外还要注意听取各方面对我公布的名词的反应,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利改进今后的审定工作。四、办公室的工作除完成名词审定任务外可结合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一些术语学的应用研究探讨。要教育年青同志,名词工作很艰苦,它是基础性工作,创造的主要是社会效益,我们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五、为便于与港台及华语地区名词的交流,我拟出版的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封面上应附以相应的英文名称。经会议讨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NATURAL SCIENTIFIC TERMS”,“天文学名词”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ESE SCIENTIFIC TERMS OF ASTRONOMY”,将报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领导最后审定*。六、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按组织条例规定四年一届。现第一届任期已满。会议商定今年进行换届工作,拟于今年11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希望在大会召开之际能拿出10本公布本(包括海外版)做为第一届的成果。*注:该二英文名称已于1月22日经国家科委和科学院领导批准。  相似文献   
48.
本文应用EHMO方法对N′-(4-氯苯甲酰基)0,0-二异丙基磷酰脲分子的计算结果,描述了该分子电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并给出分子的电离势、原子净电荷及键级,探讨了分子和AChE的相互作用和水解位置。  相似文献   
49.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了一九九四年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委员会主任卢嘉锡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章综(中科院)、刘杲(新闻出版署)、林振申(中国科协)、苏世生(科学出版社)、黄昭厚、潘书祥等副主任。还有三位副主任因故派代表出席了会议:科委林泉的代表是邵立勤同志,基金委胡兆森的代表是郭师曾同志,技术监督局鲁绍曾的代表是吴青同志。中科院出版委副主任李廷杰同志与全国名词委办公室领导列席了会议。会议开始,卢嘉锡主任宣布由于黄昭厚副主任退休,经上级批准任命潘书祥同志为全国名词委常务副主任。会上,黄昭厚同志汇报了1993年全国名词委工作总结及1994年工作要点。1993年全国名词委又公布出版了《医学名词(二)》、《力学名词》;完成了数学、电子学、地质学、计算机、农学的名词审定工作,目前分别都已进入排版、印刷阶段。1993年新组建了机械、航空两个名词审定委员会。至今总共成立了48个分委员会。1990年以来根据需要组建的一批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学科名词委员会,进展较快,不少已进入二审,部分已基本完成了三审。作为试点补充、修订加定义或注释的天文学和大气科学第二批名词也已进入终审阶段。1993年办公室组织了对已出版名词的自查工作,征询了专家的意见和收集了各方面读者的反映,对现存的数据库文件作了修改,准备适当时候再版。潘书祥同志向常委会汇报了理顺名词委体制问题和落实经费的情况。由于国家经济改革形势的发展,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名词统一工作作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性、基础性的工作,全国名词委作为承担这项工作的事业单位,在当前的形势下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了名词工作的开展。在1993年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上,近百名科学家代表呼吁解决全国名词委的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奔波,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科委正在与中央编制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名词委办公室主任樊静向常委会汇报了有关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工作的情况和建议。听取汇报后,常委会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卢嘉锡主任谈到名词委在1993年体制不顺,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做了很多工作是很不易的。肯定了1993年的工作成绩,认为总结符合实际。卢老指出体制不顺,经费不足,渠道不畅的问题,造成的困难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现正在努力逐步解决。只要给几个铜板,就要把名词工作做好。汉语科技名词的统一,对台湾及华语地区都有重大意义。卢老赞成名词委办公室提出对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名词统一工作应本着“积极推进,增进了解;统一为上,选取最佳;求同存异,逐步统一”的精神。常委会同意名词委1994年工作计划安排,主要是:1.继续请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抓紧解决名词委的体制、编制和经费。2.拟于今年四季度召开名词委全国委员会会议,会议主要内容:①总结第二届委员会工作;②成立第三届委员会,并讨论工作规划及有关文件;③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3.继续做好审定工作①94年完成数学、地质学、组织学胚胎学、电子学名词的公布出版,并力争公布出版农学、计算机、石油、医学(三)等学科名词。②争取完成航海、建筑、煤炭、动物、医学(四)、电工、化工等学科名词的终审。③成立航天和计量两个名词委员会。④对个别审定工作进展缓慢的学科拟采取措施促进其开展工作。⑤对第二批加定义或注释的试点学科(天文与大气)进行经验总结并推广。⑥对工程技术学科的审定工作将进行总结。4.加强与台湾学者或有关部门联系,促进海峡两岸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5.加强宣传贯彻与推广工作①利用换届会议前后,召开记者招待会及其它活动,宣传名词委工作。②选择几个中心城市召开宣传座谈会,散发宣传材料,广泛联系科教、文献情报、新闻出版等部门和有关人士、各学科专家,扩大名词工作的影响,加强名词工作对全国各有关部门的约束力。③采取措施,改善已公布名词书的推广发行工作。④进一步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物。6.加强办公室建设7.关于名词委改名的建议鉴于当前对“自然科学”一词的涵义理解不一,为了更明确表明全国名词委的工作范围将包括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领域的各学科,并在原审定公布规范名词的工作外,还应包括科技名词的研究、管理等工作,常委会建议将全国名词委的全称改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或“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有待上级部门审批。  相似文献   
50.
1987年11月8-10日在南宁召开了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批免疫学名词二审会。出席会议18人。会议首先传达了国务院〔1987〕142号文件及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肩负的艰巨任务。会议讨论了名词的排序(以相关概念排列、标数码)和反馈的意见。1987年12月15——20日海洋科学名词委员会在广州召开了广州地区海洋名词座谈会。出席会议40人。在会议上对海洋科学一千余条名词和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征求了意见。会议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海洋科学名词框架应修改。2、总论内容应调整。3、收词范围不一致,有粗有细,应统一。副词、形容词不应收。4、个别词订名不准确。5、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额不平衡。1987年12月24——30日在青岛召开了海洋科学名词三审会。出席会议60人。会议对二审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了审定。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1、重新制定海洋科学框架。2、重新调整总论部分。3、认真审定了反馈意见。4、对原定名不准确的名词进行了修改。1988年1月23日在科学院院部召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副主任会议。钱三强主任,叶笃正、吴衍庆、戴荷生、苏世生、吴凤鸣和黄昭厚副主任,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副主任谢淑莲等同志出席了会议。钱三强同志主持了会议。黄昭厚同志汇报了1987年的工作总结和1988年工作计划。吴凤鸣同志介绍了交叉学科协调组的工作情况。会议进行了讨论,原则上同意87年总结和88年计划,并做出一些决定(见另文)。1988年2月4日在北京数学研究所召开了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出席会议5人。会议讨论了数学名词一审后工作进展情况。会议决定开始印发征求意见稿,订于5月份召开二审会。并决定到上海和杭州去征求几何学方面的意见。1988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出席会议17人。参加会议的有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各组学术秘书、全国名词委黄昭厚副主任和特邀代表田志仁同志等。吴鸿适同志主持了会议、曹黄强同志介绍了前一段工作进展情况,田志仁同志通过全面研究初稿后在会上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热烈讨论和补充,与会同志得出如下意见作为进一步修改名词初稿的依据:1、参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制订的《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对初稿进行修改和补充。2、抓住本学科的基本词,层次不宜太多,词数以精为好。代表电子学发展趋势的重要新词不能遗漏,收词要反映本学科特点,也要反映本学科最新水平。3、应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协调一致,力求统一。4、全稿应有统一体例。5、在编排方面增加总论部分,工艺技术部分统一列出,补充显示器件、表面分析技术、核电子学等。会议提出88年4月底以前拿出第二稿,然后广泛征求意见,与有关学科进行协调。计划在88年第四季度召开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进行进一步审定,以达定稿。1988年3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海洋地质与地质的协调会。出席会议的有海洋地质、地质、地理和地球物理各名词审定委员会的17名同志。会议对这几个学科的交叉术语进行了协调。如:在海洋学中的“深海”、“深渊”词,在地质学中称为“半深海”、“深海”,为统一起见,“半深海沉积”、“深海沉积”二词改为“远洋沉积”和“半远洋沉积”。又如海洋学中的“湖滩”词,在海洋地质学中称“湖坪”,协调后统一称“湖滩”。1988年3月24-25日在京召开了遥感名词协调会和地理、地质和气象协调会。参加会议23人。对各学科中有关遥感的交叉名词,做了适当调整。纠正了“潟湖”,使为“潟湖”。“热带稀树草原”订为“萨王纳”。“岩溶”与“喀斯特”定为哪个,尚在争议中。1988年4月8-10日在京召开了物理学名词终审会(审核上报稿)。87年8月三审会后又征求一次意见,这次会议对反馈的意见逐条加以讨论。对各学科有分岐的词条做了处理,如矢量、向量问题,物理学定为矢量、注明数学中称向量。对本学科有不同定名的词,列“亦可称”。讨论认为这比“又称”妥当,“又称”为100%的相等,“亦可称”表示有的场合可用,但还是推荐正文中的订名。如“角动量”,亦可称“动量矩”。曾用名即为废除名。1988年4月12-13日在京召开了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气象学协调会。出席会议20人。对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物探专业方面交叉的名词,进行了协调,并与气象学交叉的术语进行了协调。会议决定地球物理学名词待第二次广泛征求意见后,再开协调会(梁际翔 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