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旋流煤粉燃烧第四类稳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国内外旋流燃烧器现有的稳燃措施根据其稳燃原理分为3类.分类分析现有稳燃措施不能适应低挥发分煤稳燃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扩口、扩流锥、浓淡燃烧、齿环稳燃器等稳燃措施都没有考虑煤粉气流进入炉膛后与高温烟气迅速混合问题.在这些稳燃措施的流场中,煤粉气流进入炉膛,除脉动外,首先沿回流区外缘流动,向外扩张,与二次风混合过早,而并不迅速与热烟气混合;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的混合动力为二者之间的横向湍流脉动,混合强度弱.因此,对于低挥发分煤不能起到良好的稳燃作用.提出了第4类稳燃技术花瓣稳燃器,该技术充分考虑了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间的掺混速度和前期掺混强度.花瓣稳燃器能够在其背流面形成轴向和径向多种回流区,使得煤粉颗粒与高温烟气间的混合动力除横向湍流脉动外还有宏观对流混合,加大了二者之间的热质交换强度.  相似文献   
42.
燃煤电厂汞排放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了我国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燃煤电厂,采用美国EPA推荐使用的OH方法,对其入炉煤、底渣、飞灰、脱硫产物及烟气进行了取样分析,并针对系统汞的排放进行了平衡计算.测量了不同电厂的除尘器灰的含碳量,以分析其对飞灰中汞富集因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的6个燃煤电厂中,底渣排汞量不到总汞的1%,煤中的汞在燃烧区域以后绝大部分以气态和飞灰吸附态的形式排放,并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气态汞的排放比例也有所增大.飞灰中的残碳对气态汞向飞灰的富集有促进作用,飞灰的含碳量与飞灰中汞的富集因子呈正相关关系.烟气中的氯元素可以提高可溶性二价汞的含量.实验研究表明,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可以极大地减少气态汞的排放量,其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中CaO微观结构变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CaO在循环反应中的碳酸化特性和微观结构变迁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aO在700 ℃碳酸化时能取得最佳的CO2捕捉性能,高煅烧温度不利于CaO的碳酸化.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CaO的孔隙由粗糙、具有网状连接和多孔的结构逐渐向平滑、孔间连接较差和较少孔的结构转变.CaO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均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前10次循环反应使CaO比表面积衰减迅速,此后变化缓慢.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CaO的孔容和孔表面积分布均变差,CaO平均孔径逐渐增大.每次循环中,CaO中孔(2~50 nm)的孔表面积大于大孔(大于50 nm)的孔表面积.CaO碳酸化转化率随其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增加而增大,但当超过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的临界值后其转化率则可能减小.  相似文献   
44.
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的热解特性和灰熔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造纸污泥、市政污泥及其与煤的混合物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污泥、煤及其两者混合物热解特性的异同,研究了升温速率、掺混比等因素对混合试样热解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研究表明:造纸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与烟煤相当,而市政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远优于造纸污泥和烟煤;在污泥与煤混合物的热解过程中,2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污泥与煤混合物的挥发分初析温度提高,挥发分最高析出速率和平均析出速率升高.但升温速率对挥发分析出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测定了煤灰和污泥灰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熔融特征温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污泥灰比例的增大,混合试样的灰熔点逐渐下降,但由于存在低温共熔现象,不按线性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45.
造纸污泥与煤循环流化床混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座密相区截面积为 0 .2 3m× 0 .2 3m、高度为 7m的循环流化床燃烧实验装置上进行了造纸污泥与烟煤混烧的实验研究 .探明流化速度、二次风率和空气过剩系数等参数对燃烧性能和SO2 、NOx等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为造纸污泥与烟煤混烧焚烧炉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本文概述贾汪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PFBC-CC)中试电站的设计概念,介绍了该中试电站的研究目标、规模和选址、系统、设计技术关键和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47.
无烟煤飞灰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底饲回燃飞灰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和35 t/h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焦作无烟煤和北京王平村无烟煤燃烧试验。结果表明,飞灰循环燃烧后,飞灰颗粒粒径有所变小,飞灰含碳量普遍下降,且最大含碳量粒径有所减小,对提高燃烧效率作用显著。对中低质煤应选取较低循环倍率,在保证满意的燃烧效果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动力消耗和减轻受热面磨损。  相似文献   
48.
湿法烟气脱硫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烟气脱硫技术.喷淋塔是湿法脱硫系统的核心设备,它的优化设计对于提高脱硫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对南京工程学院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喷淋塔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液体分布环(LDR)对塔内烟气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喷淋塔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9.
造纸废弃物与煤循环流化床混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生产瓦楞纸板的造纸工艺废弃物包括造纸污泥和制程废渣与煤相混在循环流化床中焚烧,具有燃烧稳定、燃尽率高和污染物排放低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处理方式.在一座密相区截面积为0.23 m×0.23 m、高度为7 m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首次进行了高水分、低热值造纸污泥/废渣与煤混烧的系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二次风率增加,密相区温度略有下降,稀相区温度有所降低,燃烧效率提高;随空气过剩系数增大,密相区温度升高,稀相区温度起先上升然后下降,存在一个最佳值,其所对应的燃烧效率最高;随废弃物掺混质量比增大,炉膛温度普遍下降,燃烧效率相应降低.研究结果为一台蒸发量为45 t/h的造纸废弃物与煤混烧焚烧锅炉的优化设计和成功投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0.
高压浓相变粒径煤粉气力输送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主设计的高压浓相气力输送系统上进行不同粒径的煤粉气力输送试验研究.在对试验系统进行准确性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在不同的输送压力、煤粉粒径和输送速度等条件下进行输送试验,考察操作参数和煤粉物性对各管段的压损、局部阻力特性及输送气体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输送速度的增加,各管段压损先减小后略有增大;在相同的质量流量和输送压力下,随着煤粉平均粒径的增大,压损逐渐增大.在输送速度和固气比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升高,输送气体的输送能力增强,压损逐渐降低,△Pv-△Ph逐渐减小.随着表观速度的增加,弯管局部阻力先减小后变化平缓;在相同表观速度下,煤粉粒度越大,局部阻力值越高;弯管当量系数K与输送速度、固气比无关,与煤粉粒径,输送压力相关;随着粒径的增加,弯管当量系数K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