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在实验室装置上考察了转子转速对吸入式气浮净化机除油浮选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子转速对浮选速率常数有明显影响,不同转速范围其影响效果不同。给出了不同转速范围内浮选速率常数与转子转速,油滴平均粒径,所阳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混合菌KW8-2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条件。以初始原油质量分数、接种量、氮磷比和表面活性剂用量为自变量,修复60 d的原油降解率为因变量,采用Box-Behnken(BB)设计,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原油质量分数分别为10×10-3、30×10-3和50×10-3的污染土壤,最佳修复条件下的原油降解率分别为67.12%、63.39%和56.57%,远高于单因素试验的最高值(63.78%、60.36%和55.44%);试验数据可为混合菌KW8-2修复原油污染实际土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根据吸入式气浮净化机的油水分离机理建立了油水分离数学模型,确定了碰撞效率和极限油浓度等相关参数。通过实验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了模型与实验之间的误差产生的原因。为便于实际应用,加入了一个与气量,油滴粒径和转速有关的综合校正系数。  相似文献   
14.
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渗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 ,作为主要污染物的石油类物质可通过土壤下渗从而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土柱淋滤实验、原油渗透实验和土壤微生物降解实验等方法对石油类物质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土壤截留率及土壤中微生物降解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对石油类物质虽然具有很强的截留能力 ,但是其截留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该限度 ,石油类物质将穿透土层直接威胁地下水的质量。掌握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可以为石油勘探开发中控制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质对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特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分别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NH4+-N,TP)、颗粒物(CaCO3)、矿物质(Ca2+,Mg2+,Na+,Fe3+)等因素对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黏泥胞外聚合物主要由多糖构成;控制营养物质达到c(BOD5)≤5 mg/L,c(NH4+-N)≤6 mg/L,c(TP)≤1mg/L,颗粒物满足c(CaCO3)≤40 mg/L,矿物质满足c(Ca2+)≤210 mg/L,c(Mg2+)为85~185 mg/L,c(Na+)≤120mg/L,C(Fe3+)≤1 mg/L,可使生物膜中的胞外聚合物(EPS)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6.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生物黏泥形成的水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一系列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NH4+-N,TP)、颗粒物(CaCO3)、矿物质(Ca2+,Mg2+,Na+,Fe3+)等因素对生物黏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生物黏泥量与挥发性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要控制水中的生物黏泥生成则营养物质指标应达到c(BODs)≤5 mg/L,c(NH4+-N)≤6 mg/L,c(TP)≤1mg/L,c(CaCO3)≤50 mg/L,c(Ca2+)=100~250 mg/L,c(Mg2+)=80~200 mg/L,c(Na+)≤120 mg/L,c(Fe3+)≤1 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紫外诱变技术分离得到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nterobacter sp. W16-c,并对其产絮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W16-c的絮凝能力比出发菌提高13.91%;突变菌株发酵产絮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佳初始发酵pH值为5~9;金属离子Fe2+、Na+对Enterobacter sp. W16-c的产絮效果有促进作用;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可达96.2%;Enterobacter sp. W16-c的主要成分为多糖;Enterobacter sp. W16-c是一株产絮性能稳定的高效产絮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8.
降解菌HJ-1降解石油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芽孢杆菌(Bacillus)HJ-1.将菌株HJ-1的发酵液投加到自制的好氧发酵处理装置中(通风量为0.2 m3/h),添加木屑和稻草作为膨松剂,鸡粪为氮源,在pH值为7~8、含水率为68.51 %、菌源HJ-1添加量为4.4 %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4 d的好氧发酵实验,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从18.77 %降为8.87 %,油降解率达到52.7 %;发酵过程中石油的降解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示.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模拟装置上对吸入式气浮净化机的脱油浮选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转子转速、气量、油滴粒径等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吸入式气浮净化机的脱油浮选动力学可用动力学方程式描述,浮选速率常数随油滴粒径、气量的增加而增大,极限油浓度与油水的性质、油滴粒径、转子转速、气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状态下培养生物黏泥,考察生物黏泥的生长特性和ClO2对不同类型生物黏泥的杀菌过程,确定ClO2有效杀菌时间和杀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营养配比分别为ρ(CODCr):ρ(N):ρ(P)=50:10:11、00:10:1和150:10:1时,生物黏泥的湿重和胞外聚合物的含量增加;当培养状态为ρ(CODCr):ρ(N):ρ(P)=100:10:1时,生物黏泥的脱氢酶活性含量最大;当培养液中碳源质量浓度增加时,ClO2作用的有效时间随之延长,分别为1、1.5、1.75 h,ClO2有效杀菌质量浓度也随之增大,分别为0.5、1.5和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