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阐明荒漠生境下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bireticulata)的遗传多样性,2010年7月从河北省与内蒙古交界处选择多伦、黑城子、二羊点、元上都和正蓝旗5个样地,按0~50cm土层分别采集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羊柴(Hedysalum leave)和沙柳(Salix psammophila)等4种植物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与土壤因子和宿主植物的相互关系.对不同样地各个宿主植物双网无梗囊霉进行了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每个菌株都出现了1 000,540,480bp条带;进一步测得了18S到28S间的DNA片段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后,不同菌株间遗传距离最大只有0.008,DNA序列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的碱基差异主要出现在28S区域.发现土壤因子和宿主植物对双网无梗囊霉遗传特征无明显影响.说明双网无梗囊霉分布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22.
为揭示极旱荒漠植被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组成及土壤因子的生态效应,2018年7月于甘肃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采集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灌丛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不同荒漠植物AM真菌物种组成,分析根围0~10 cm和20~30 cm AM真菌群落差异性,探讨植物种类、土壤酶活和矿质营养对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AM真菌共分离鉴定10属45种,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根围0~10 cm和20~30 cm AM真菌群落组成无明显差异. 不同植物AM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表现为根围0~10 cm高于20~30 cm,泡泡刺最低. 有机碳、铵态氮、有效磷、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易提取球囊霉素和总提取球囊霉素在不同植物根围土壤显著不同,土壤因子根围0~10 cm高于20~30 cm. AM真菌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AM真菌群落和孢子密度与有机碳、硝态氮、总提取球囊霉素和湿度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硝态氮显著正相关. 变差分解表明,根围0~10 cm和20~30 cm植物种类、土壤因子共同解释AM真菌群落变化总变差的35.4%和60.7%. 极旱荒漠植物种类和土壤理化性质共同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23.
4种绢蒿属植物的保护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室同步培养的西北绢蒿(Seriphidium nitrosum)、伊犁绢蒿(S. transiliense)、蛔蒿(S. cinum)和纤细绢蒿(S. gracilescens)等4种绢蒿属植物为材料, 对它们生长过程中叶片保护酶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随植株生长变化显著,叶绿素a/b比率变化平缓,POD和SOD呈极显著正相关,POD和CAT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4种绢蒿属植物的抗逆性由强到弱为纤细绢蒿>西北绢蒿>蛔蒿>伊犁绢蒿.  相似文献   
24.
以cyclone FPGA器件为核心,设计数据交换机.文中结合交换机的设计,详细描述了 cyclone器件中 LVDS接口、锁相环 PLL、片内 M4K RAM模块、芯片配置的应用方法和技巧,给出了软件设计的思想,并研制了数据下载线.经实际测试和运行,交换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原设计要求,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  相似文献   
25.
通过东北财经大学综合科研大楼的设计,分别从建筑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两方面进行论述,并从整体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建筑形象的创作等方面,对塑造整体性中的个性化校园建筑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6.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沙蒿根围AM真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7月和10月分别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元上都、黑城子和大河乡样地采集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土壤样品,利用形态学和微形态学特征分离鉴定沙蒿根围AM真菌种类,研究了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3属20种,其中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3属AM真菌在3个样地均有分布.3个样地共同优势种是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和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AM真菌物种丰度、香浓-威纳指数和均匀度在时间上表现为4月<7月<10月,空间上表现为元上都<黑城子<大河乡.扫描电镜下不同属种孢子表面纹饰特征差异明显,可作为AM真菌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从河北省安新县芦苇群落间隔空地,2005年5月、7月和10月在0—10,10—20,20—30,30—40和40—50cm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芦苇侵入间隔空地前后对AM真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3属8种AM真菌在芦苇群落样地均有分布,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泡囊定殖率、丛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在北刘庄最高,菌丝定殖率在南刘庄最高.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有显著影响,AM真菌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0—30cm浅土层中.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菌丝定值率和总定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丛枝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菌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总定殖率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氮(N)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氮(N)呈极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克隆植物芦苇的生长对土壤AM真菌的活动和分布有很大影响,芦苇入侵前后样地中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8.
陕西省菊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32属46种.区系成分多样,其中温带成分有7属,占21.9%;热带成分有6属,占18.7%;世界分布有3属,占9.3%;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有3属,占9.3%;东亚分布有3属,占9.3%;外来栽培属有10个,占31.6%.可见,陕西菊科观赏植物区系成分中温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占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29.
以内蒙古青格勒图元上都的典型沙化梁地为研究样地,2013年8月于梁地阳面的底、坡和顶样地,分5个土层(0~10、10~20、20~30、30~40、40~50cm)采集沙蒿根围土壤样品及根样,探讨沙蒿根围AM(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在不同坡位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风蚀水蚀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的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和采样深度密切相关,梁底显著高于梁坡和梁顶,随着土层加深,孢子密度显著降低.AM真菌总定殖率平均为82.8%,土壤孢子密度平均为2.86/g.不同样地,随坡位变化,由梁底到梁顶土壤养分含量逐渐降低,梁底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明显优于梁坡和梁顶;在不同样地间,随土层加深土壤养分含量也逐渐降低;梁底球囊霉素含量明显高于梁坡和梁顶,且随土层加深,球囊霉素含量显著降低.沙蒿根围总球囊霉素在土壤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570mg/g,在土壤有机碳中的质量分数为21.12%.相关性分析表明,孢子密度及AM真菌总定殖率与土壤湿度、有机碳、有效磷、碱解氮、球囊霉素、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0.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在对现代科学复杂性问题的研究认识基础上,通过对经典科学中的简化范式的分析,提出了"复杂范式"这一概念,并且论述了从简化到复杂的革命性转变。针对社会科学领域中存在的复杂性问题,同样需要面对由简化到复杂的范式性转变。在实现这一转变后,则应以一种"嵌套式的两重性逻辑结构"的逻辑视角去考察与审视各学科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发展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