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建立了分光光度动力学法间接测定Fenton反应速率的新方法.采用传统Fenton试剂产生羟基自由基(?OH),以苯甲酸为自由基捕获剂,?OH可以将其氧化成羟基苯甲酸,从而在250~400 nm波长范围内产生吸收带,300 nm波长处吸光度的增大与时间在80 s之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与Fenton反应速率成正比.加入?OH抑制剂可以改变该直线的斜率,从而研究抗氧化剂对?OH的抑制作用.用抗坏血酸作为抗氧化剂验证了该方法.结果表明,新方法能用于Fenon反应速率的间接测定以及抗氧化剂抑制?OH能力的评估,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小型滴定分析化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改制的用于常量分析的小型滴定管 .该管读数精度为± 0 .0 0 5 m L,液滴的体积为 0 .0 12 m L.提出了与之适应的小型滴定分析法 .按该法实验 ,滴定时仅消耗 5 m L滴定剂 ,小型配套仪器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2 7% .探索出“验证型、应用型、综合设计型”三阶段式实验教学新模式 .改革具有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和操作能力、节约试剂经费 80 %、节省教学时数、减少环境污染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紫杉醇(Taxol)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的相互作用.在生理条件下(含0.10 mol/L NaCl的Tris-HCl缓冲溶液,pH7.40),以286 nm为激发波长,在288~5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荧光光谱,BSA有较好的荧光效应,紫杉醇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紫杉醇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不同温度时结合常数的大小推测紫杉醇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4.
在含有Ag+,Ni2+,K3Fe(CN)6的胶体混合溶液中,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过渡金属铁氰化物——铁氰化镍/银复合膜(Ag/NiHCF)修饰石墨电极(SG).在pH 5.00的醋酸-醋酸铵缓冲液中,Ag/NiHCF/SG修饰电极对氟康唑的电极反应有催化作用,氟康唑还原峰的峰电流与浓度在8.00×10-7~5.0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86),检出限为2.50×10-9 mol/L.该电极已成功用于氟康唑注射液中氟康唑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6.5%~109%.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基体电极表面原位聚合邻氨基苯酚得到聚邻氨基苯酚薄膜修饰电极(POAP/GE),该电极对呋喃唑酮(FD)的电化学还原具有电催化作用.红外光谱法分析表明,形成的聚邻氨基苯酚为含有C=N,C-N,C-O-C的闭合式聚合物.采用电化学方法及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OAP/GE和FD的电化学行为以及POAP/GE对FD的电催化机理.电化学方法结果表明,POAP薄膜发生的是2个电子转移的可逆电极过程,FD在POAP/GE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包含2个质子的2个电子转移的不可逆电极过程.现场光谱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FD在该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基团是-NO2.推测POAP/GE对FD的电催化机理为聚合物上的亚胺首先还原为带有1个H的二级胺,而后FD的硝基O与还原态聚合物中二级胺上的H形成氢键,从而促进了FD的电化学还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单扫描极谱法快速测定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方法.在HAc-NH4Ac (pH 6.0) 底液中,Hcy在-0.52 V(vs.SCE)处产生一敏锐的还原波,在4.00×10^-7~5.90×10^-5 mol/L浓度范围内,一阶导数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0×10^-8 mol/L,RSD为3.5%(n=8),方法回收率为94.3%~106%.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日落黄为模板分子、邻氨基酚为功能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电极表面电聚合形成邻氨基酚聚合膜,经电化学方法在0.5mol/L H2SO4溶液中将模板分子去除,制得具有特异识别空穴的日落黄分子印迹修饰电极,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法对聚合薄膜进行表征.实验表明,该分子印迹修饰电极对日落黄有较高的结合速率、特异识别能力和灵敏度,-0.010V处微分脉冲伏安法的峰电流与日落黄的浓度在1.00×10-6~1.0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检出限为2.00×10-7 mol/L.运用该方法测定了饮料中的日落黄,回收率为95%~108%,为饮料中日落黄的选择性分析提供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黄胺甲基异吐恶唑(新诺明)中残余甲醇含量,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1种电致变色膜——聚亚甲基蓝膜,探索了制备该膜的最佳条件并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在含有2.00×10^-3mol/L硼砂和0.1 mol/L NaNO3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 11.00),保持60℃恒温,在+0.80 V处恒电位电解40 min,可以使亚甲基蓝单体在ITO导电玻璃上聚合成聚亚甲蓝膜; 在±0.8 V电位范围内,膜颜色可在蓝色和无色间可逆变化,在618 nm处的透过率之差(ΔT)可达60%,薄膜具有很快的电变色速度,着色效率(CE)为182.6 cm2/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