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20篇
综合类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针对无位置传感器直驱永磁同步电机系统(DD-PMSG: Direct-Driven Permanent Magnetic Synchronous Generator), 无迹Kalman 滤波(UKF: Unscented Kalman Filtering)方法鲁棒性不高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一种新的鲁棒UKF 的转子速度估计方法。该方法将DD-PMSG 模型转化为由发电机机电状态与定子参数组成的增广方程形式。运用鲁棒UKF 算法, 可同时辨识发电机的机电状态和定子不确定参数动态, 使估计发电机参数不确定的鲁棒性得以改善。仿真结果表明, 与传统UKF 方法相比, 该方法对存在不确定性及非高斯噪声的系统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一类状态和输入均带有滞后的不确定时滞系统,研究其鲁棒稳定性,采用Lya-punov泛函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 Is)方法,给出不确定时滞系统与时滞相关的鲁棒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鲁棒稳定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带有模有界条件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化为一个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H∞问题来考虑,利用非线性系统H∞控制理论的现有结果讨论其普林镇定性。比较了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在匹配条件下与在模有界条件下各律可镇定的优劣。结果表明带模有界条件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可以使整个闭环系统鲁林斯近镇定到平衡点,两种结构条件下的鲁棒分析和设计各有其特点.带模有界条件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镇定更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一类线性切换系统基于观测器的输出反馈镇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类线性切换系统 ,首先设计了其状态观测器的形式 ,给出线性切换系统渐近镇定的一组LMI形式的充分条件 .基于所设计的观测器 ,用各子观测器的值构造各子控制器和切换策略 ,达到使整个闭环系统渐近稳定的目的 .对切换时间周期受限制情况 ,给出其相应的指数镇定控制策略 .最后给出一个仿真实例以说明本文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15.
变型蔡氏电路混沌同步的非线性反馈控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混沌同步是实施混沌保密通讯的基础,非线性反馈是实现混沌同步的重要方法。蔡氏混沌电路及变型蔡氏混沌电路是应用广泛的混沌模型之一。对变型蔡氏电路混沌同步设计了非线性反馈同步控制器;根据Hurwitz稳定性判据得到反馈控制增益的取值范围。基于该方法,构建了实现混沌系统同步控制的实验电路,系统仿真和电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反馈控制可以保证实现变型蔡氏电路混沌系统一致指数同步化。  相似文献   
16.
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预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传输通道中存在通讯时延,造成系统不稳定和操作性能降低等问题.为了消除或减少时延的影响,利用前向神经网络建立环境模型,通过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从机械手受力,并用时间前向观测器预测从机械手状态;然后用力、位置和速度反馈对系统进行设计,使得系统在环境模型未知的条件下稳定,还能获得良好的透明性;最后,将预测方法与无源控制方法进行切换,保证系统在环境剧变时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将混杂系统的逻辑部分表述为一类{0,1}系数的形式,并给出了类能量函数的概念,使用类能量函数的方法给出了一个混杂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子系统的连续控制和逻辑部分结合起来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设计,并保证设计结果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由于本文给出的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段上利用不可镇定的子系统来改善系统的性能,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遥操作系统带观测器的反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传输通道中存在通讯时延,造成系统不稳定和操作性能降低等问题,提出了用时间前向观测器预测从手状态,用力、位置和速度反馈消除或减小时延对系统影响的方法,并对系统的稳定性和透明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存在多状态时滞的线性时滞系统,首先将其重新描述为反馈互联系统,利用与时滞相关的有界算子来描述反馈系统的不确定性,并通过人为划分时滞量来减小保守性,基于Lyapunov理论分析稳定性,得到以LMI形式给出的一种保守性小的渐近稳定性条件,结论中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系统的状态历史信息,划分越细则保守性越小,实例表明只需粗略划分就能大大提高保守性能,为了兼顾计算负担,r取较小数值即可.并且LMI中的决策变量少,形式简洁.  相似文献   
20.
线性时滞系统依赖时滞的反馈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Riccati不等式方法,采用带估计时滞的状态反馈控制,研究了线性时滞系统的依赖时滞的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最后给出一个仿真例子以说明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