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2种负蝗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 (PAGE)的分析方法分析了短额负蝗与柳枝负蝗的酯酶 (EST)同工酶 ,结果表明 ,短额负蝗EST酶谱可分为 6个区带 ,推测受 6个基因位点控制 ;柳枝负蝗EST酶谱可分为 5个区带 ,推测受 5个基因位点控制 ,除了控制ESTⅠ同工酶的基因位点在柳枝负蝗中不存在以外 ,其它控制此 2种负蝗EST同工酶的基因位点相同。因此可推断两者的亲缘关系较接近 ,极有可能为近缘种。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两种拟小鲵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 ,对黄斑拟小鲵和水城拟小鲵的 L DH同工酶进行了分析 ,两种拟小鲵的 L DH均为五谱带型 ,但两个种相应的带谱迁移率和亚带组成分布有明显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3.
贵州疣螈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脾脏细胞制作染色体标本,研究了贵州疣螈的核型,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24,第6、7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2对是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9对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形染色体对,本文还对已知近缘种进行了核型比较。  相似文献   
14.
鼠耳蝠属两种蝙蝠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贵州不同地貌下的两种鼠耳蝠(中华鼠耳蝠和水鼠耳蝠)的染色体核型,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2n=44,NF=50,常染色体都由4对M型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7对T型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性染色体为XY决定,且X为M型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T型端着丝粒染色体。研究证明鼠耳蝠动物的核型在该属内具有极端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5种菊头蝠的随机扩增DNA多态(RAPD)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菊头蝠为材料,用随机扩增DNA多态(RAPD)方法分析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5种菊头蝠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多态性RAPD标记,6条单个引物分别扩增出2~10条的RAPD条带,其分子量约在700~2 600bp之间。依据这些多态性标记计算其种间遗传相似性,建立亲缘关系树形图。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涂片法和BSG技术研究了日本黄脊蝗(Palangajaponca)的核型和C─带带型。结果表明:核型属常见核型;23条染色体均显着丝粒带,其中6对中、小染色体还显示了端带;结构异染色质较多地分布于这6对染色体。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工的染色体在核型,带型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二种菊头蝠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贵州二种菊头蝠的核型。贵州菊头蝠2n=62。染色体臂数(NF)为60;托氏菊头蝠是2n=36。染色体臂数(NF)是58。二种菊头蝠的性别决定机制均是XY。  相似文献   
18.
贵州5种蝾螈酯酶同工酶(EST)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贵州疣螈、细痣疣螈、无斑肥螈、蓝尾蝾螈和尾斑瘰螈的EST进行了研究。5种蝾螈的同工酶种属差异明显,以EST酶谱为性状,对这5个种进行了聚类分析,贵州疣螈和细痣疣螈被聚为一类,尾斑瘰螈和无斑肥螈是另一类,蓝尾蝾螈是两类之间更接近前才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9.
2种伏翼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常规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制片法 ,研究了两种伏翼的核型。印度伏翼和印度小伏翼的染色体数均为2n =2 6 ,NF =44 ;从核型上看 ,两者基本相同 ,其微小差别主要在于前者的No 4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而后者No .4为中着丝粒染色体。初步推断这两种伏翼的性别决定机制是XY。  相似文献   
20.
大蹄蝠的核型、G-带和C-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蹄蝠的核型、G -带和C -带。大蹄蝠的染色体数目是 2n =3 2 ,NF =60 ,No .8染色体上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大蹄蝠有丰富的结构异染色质 ,主要以着丝粒带的形式存在 ;且有若干染色体部分或全部异染色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