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6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How to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influential nodes in networks has always been a core issu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odes, some famous centrality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widely used. However, the existing methods still exist some shortcomings. In this work, a novel method named average edge distance contribution (AEDC) is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find the influential nodes, which measures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each edge to the sum of distances of all node pairs in the network. For each node, we utilize the relative change of AEDC by removing it from the network to determine its influence. For verify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EDC method, we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disease spreading in four real complex networks with the 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 (SIR)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than several benchmark centrality measures in terms of identifying the influential nodes.  相似文献   
72.
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获取正则图研究全部期刊的文献数据,借助科学知识图谱绘制正则图研究2008-2022年的全时段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分时段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以每三年为一个时段)。通过比较全时段和分时段高频关键词的周期演变,识别正则图的整体研究概况与热点,以及各周期的研究热点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正则图2008-2022年的四大研究热点为:正则图的参数与相关性质、正则图的特殊图类、正则图的应用、正则图的代数刻画;(2)在正则图的热点研究主题中,强正则图、距离正则图、复杂网络与算法等各周期稳定且变化极少;(3)从2011年开始,正则图热点主题数量显著增多,出现了线性码、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73.
菠萝蜜嫩茎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成龄的菠萝蜜树茎干上取徒长的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菠萝蜜嫩茎离体培养的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芽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1 KT 1.0 mg.L-1 NAA 0.5mg.L-1;暗培养有助于芽的萌发;芽增殖的较适宜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1 KT 1.0mg.L-1 NAA 0.1 mg.L-1,连续培养7代后,其芽的平均增殖系数为4.3;本试验中增殖芽的诱导生根较难,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74.
针对传统陶瓷3D打印存在打印效率低和成型件具有各向异性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一种连续面曝光陶瓷3D打印新工艺,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复合富氧膜并结合配制的树脂基陶瓷浆料实现陶瓷素坯件的连续打印.阐述连续面曝光陶瓷3D打印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研究陶瓷浆料的配制,并利用搭建的实验平台揭示了关键工艺参数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和规律;最后,结合优化的工艺参数,通过两个典型案例(镂空件和薄壁件)连续3D打印,以及所打印的素坯件经脱脂烧结后性能的表征和测试,证实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现了陶瓷零件连续3D打印工艺,为探索高效、低成本连续陶瓷3D打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交换半环上加法可消的广义矩阵代数的Jordan导子、导子和反导子,给岀了广义矩阵代数的Jordan导子、导子和反导子的刻画,进而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广义矩阵代数的每一个Jordan导子都可表示为一个导子和一个反导子之和.  相似文献   
76.
机车在交通运输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机车的运用和维修的可靠性是实现其功能的保证。本文将模糊数学理论与故障树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16V240ZJ型机车发动机的故障树模型,对以发动机不能正常起动为顶事件的模糊故障树的模糊算子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该模糊故障树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通过对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起动系统及其主要组成部件发生故障的概率分析,得到了机车不能正常起动的故障树顶事件发生的模糊概率隶属曲线及顶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信区间。采用模糊故障树对发动机的故障进行诊断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故障树分析中需要大量可靠性数据和部件失效精确概率值的缺点,同时为开展机车的运用和维修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77.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超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教师自身因素与外部保障措施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阻滞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实施体育名师的本土化培育和全球化塑造,创设高校体育教师职后研修革新机制,构建同伴互助的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个体诉求与学校全程推进双管齐下等超越策略,完全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从困境中得以突围.  相似文献   
78.
通过室温拉伸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挤压温度和热处理工艺对Ti-1300钛合金挤压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热加工工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i-1300钛合金在两相区挤压后的横向组织均匀细小,纵向组织沿挤压加工流线破碎均匀;其拉伸强度高达1 445 MPa。管材在相变点以上的高温固溶组织主要由等轴β相晶粒组成,具有较好的塑性。合金两相区挤压后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的匹配,两相区挤压的塑性明显优于β单相区挤压,尤其面缩。试样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显微组织明显细化,强度大幅度提高,可达1 30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79.
前不久,某化工企业一废弃的厂房内遗留的一个净重700多公斤的液氯钢瓶出现泄漏,经紧急处理才控住了险情,没有引发事故.随后,有关部门对该废弃厂房进行地毯式检查,又发现和处置了3个上世纪90年代遗留、已成为"死瓶"液氯钢瓶.专家称,这些危化品有如"定时炸弹",一定要加强管理,防范未然.  相似文献   
80.
针对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对线控系统执行元件日益严苛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高功率密度动圈式直线执行器直接驱动液压泵活塞,进而实现作动筒容积伺服控制的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有效缩短了动力传递路径.建立了作动器电磁-机械-液压-控制耦合的多学科仿真模型,设计了直驱活塞运动的滑模-自抗扰控制算法,分析了单向阀阀芯球座直径、阀芯球体直径、弹簧刚度和弹簧预压力等结构参数对作动器性能的影响规律;以作动器动态响应时间为优化目标,通过遗传算法优化了单向阀的结构参数.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多学科建模及优化的有效性,在直驱活塞运动幅值±5 mm、频率20 Hz典型工况下,作动器20 mm行程的响应时间小于0.2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