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8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聚甲醛是一种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它的机械性能是相当优异的,尤以刚性、强度较为突出,其它如冲击强度、硬度也很好,因此广泛用以代替金属。本文主要通过添加成核剂对聚甲醛结构和性能的某些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英国“工程设计图学杂志”1980年春季难题提出了解法。文中对两交叉直线段的夹成定角成定比的投影都相应地作出了图解。  相似文献   
63.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宏观生态学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述了RS和GIS在景观格局分析研究、生态环境管理与建设中及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动态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GIS与生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及其遥感信息模型建立的思路,RS、GIS的应用实践既给生态学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也对GIS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64.
针对传统洪水模型常常忽略洪水过程线形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用于模拟不同类型洪水过程线的随机模型.该模型用三维Copula函数构建了洪量、洪峰和洪水历时3个洪水特征量间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并对洪水过程线形状进行了无量纲的分类和随机模拟,最后将洪水特征量和无量纲的洪水过程线形状进行融合形成完整的洪水过程线.以浙江省双塔底和金华两站为例,分析论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切实可用,不仅考虑了洪水特征量间的相依性,而且考虑了洪水过程线形状的随机性对工程规划的潜在影响,模拟结果更符合水文现象的内在规律和满足工程规划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5.
 在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尾骨变化最为显著,由于缺少过渡环节的化石,这一演化过程并不清楚。现代鸟类的尾骨缩短并愈合成犁状尾综骨,其上附有扇状尾羽而构成飞行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犁状尾综骨和扇状尾羽是同步演化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等报道了在河北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1.3亿年前的反鸟类化石,显示其具有与现代鸟类相似的犁状尾综骨,但却并不具有扇状尾羽。本研究组综合形态学、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提出"犁状尾综骨与扇状尾羽在早期鸟类中相互独立"的假设,挑战了此前长期占主流的学术观点。相较于犁状尾综骨在今鸟型类的广泛发育,这一结构在部分反鸟类中的出现则是平行演化的结果,结合越来越多的其他化石证据,表明在鸟类演化早期,平行演化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为依据骨骼形态讨论中生代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6.
以聚丙烯(PP)为基材与高介电常数的BaTiO3复合而成的BaTiO3/PP复合膜是一种电性能优异的高频、交频电介质绝缘材料,它具有介质损耗小、介电常数不随频率而变化、防潮性能优良及价廉等优点.通过BaTiO3/PP复合膜的试制,研究了填料BaTiO3的表面处理,含量及介电常数等因素与BaTiO3/PP复合膜电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68.
分别对遥感影像的5种融合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各融合方法相对原始影像光谱的扭曲程度,比较得出了在光谱特征上扭曲较小的融合方法. 同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光谱扭曲程度较小的融合影像在图像分类识别上的精度.  相似文献   
69.
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分为5个阶段:压密阶段、弹性阶段、稳定破裂阶段、非稳定破裂阶段、峰后阶段.针对各阶段中的力学联系鲜有研究,本文结合重整化群理论与方法,引入岩石脆性度m值分析岩石变形破坏过程,构建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变形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的力学联系,并以此建立岩石变形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处能量密度联系,研究发现岩石变形膨胀点与峰值强度点处能量密度之比(E f/E cd)是一个只依赖岩石脆性度m值的常数,并以此建立脆性岩石破坏模型.结合相关脆性岩石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实测数据(E f/E cd)与理论值趋势较为一致,且符合较好.说明本文建立的能量密度模型能够很好地诠释脆性完整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70.
曹凡峪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曹凡峪地区主要的产油层,通过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对曹凡峪地区长6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和孔隙演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层发育细粒长石砂岩,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曹凡峪长6成岩阶段为晚成岩A期早期。将研究区长6储层砂岩划分为5种成岩相,分别为绿泥石膜-方解石胶结-溶蚀孔隙相、方解石胶结-残余孔隙相、硅质胶结-粒间孔隙相、绿泥石胶结-残余粒间孔隙相、绿泥石膜胶结-溶蚀孔隙相。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原生残余粒间孔是研究区最好的储集场所和空间。有利成岩相和沉积环境的结合形成了研究区物性相对较好,产量较高的储层区带,也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