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研究区域地表破碎程度,选取地表起伏度、地表切割密度、地表切割深度3个单因素指标来综合量化地表破碎指数。以数字地面高程模型为数据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对各单因素指标的计算和提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粗集和模糊集理论的地表破碎程度综合指标的单要素权重确定方法,建立了综合指标地表破碎指数的计算公式。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指数计算,得到了山东省地表破碎程度图。计算结果表明:山东省地表破碎指数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它能够客观、准确地反应出山东省地表破碎程度分布情况,为公路区划、土地规划等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美化高速公路行车视觉空间,增强公路景观规划的可操作性,分析公路自然景观资源属性,针对走廊带沿线自然景观资源的序列性,运用有序样品的最优分割法(OSOS)划分高速公路自然景观段落;通过行车单调性试验和景观节点设置间隔试验,推导出景观节点设置间隔公式,计算人文景观节点位置;最后以西安—宝鸡高速公路为例,用研究的方法划分自然景观段落,计算景观节点位置,并确定各景观段落主题。研究结果表明:提出OSOS法划分自然景观段落符合工程实际,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人文景观节点的设置间隔宜为V85/12km,以节点为控制点、景观段落主题为主导,设计景观节点处的景观要素或景观小品;有序样品的最优分割法和节点控制法,能够有效指导高速公路景观段落规划与节点设计。  相似文献   
23.
为了得到准确的公路气候区划指标的分布规律,以空间变异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公路气候区划指标进行地理统计分析,提出了公路气候区划指标的分析方案,得到中国公路年施工热量不利日数分布图.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对中国公路工程工期的影响呈现出3个分布特征区域,即南部无冰冻区、东北梯形渐变区和西北锥形渐变区.  相似文献   
24.
基于混和Petri网的公路仿真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公路仿真系统是连续变量动态系统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混杂系统。通过分析公路仿真系统的混杂特征,在基于Multi—Agent的仿真框架下,提出利用混和Petri网描述系统中离散事件和连续变量相互作用的观点。在传统混和Petri网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时变特征的推广混和Petri网模型,并建立了基于推广混和Petri网的公路仿真模型体系。将该模型体系应用于驾驶员速度控制过程。应用结果表明,仿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5.
为了明确山区高速公路上坡路段,货车行驶速度与路段上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差值对通行效率和安全影响,研究了客车和货车合理速差范围,在西汉(西安—汉中)高速K1185+120~K1185+820段进行实测试验。利用AxleLight RLU11便携式路测激光交通调查仪,实时收集车辆位置、类型、速度、车头时距、时间间隔等交通数据。根据车头时距筛选车队,分别建立速差、平均速度数据库。利用SPSS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在确保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下,建立以速差为自变量、以平均速度为因变量的非线性回归模型,通过与无货车混行车队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得到影响通行效率的客货车速差最大阈值。研究结果表明:货车的混行对通行效率有较大影响,与无货车混行相比,其平均速度减小13.6%;速差与平均速度呈二次相关的关系,随着速差的增大,平均速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为了保持良好的通行效率,速差的最大阈值为21km/h。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特点与设计方法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路幅组件模板模型和边坡组边模型及其数据结构。将连接部划分为5个计算区域,建立了连接部曲面模型并提供了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这些模板及公式可提高立交CAD软件的适应性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27.
基于Multi-Agent的公路仿真系统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建立公路仿真系统对公路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了公路仿真系统结构问题。公路仿真系统是连续变量动态系统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混杂系统,通过分析公路仿真系统的特征,建立基于Multi-Agent理论的公路仿真系统框架。将系统划分为3类相互作用的A-gent,即反应Agent、合作Agent和界面Agent,给出了适合公路仿真特点的Agent元定义,建立了各Agent的协商模型,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讨论。该仿真框架的建立,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解决了仿真过程中混杂性的问题,对于合理设计仿真系统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路线设计中车辆行驶速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在初定路线技术指标的条件下 ,综合考虑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三方面的影响 ,建立了行驶速度预测模型 ,用于检验、评价和控制技术指标和线形设计 ,达到线形协调和运行安全的目的。在纵断面预测中提出极限功率法的思路 ,在平面预测中引入了曲度 -路面宽度 -速度的方法。通过路段试验 ,实现了检验、评价线形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为了实现公路震害地带性分布规律分析的自动化,研究公路震害空间分布特征,从概念、逻辑和物理3个层面设计了公路震害空间数据库,利用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借助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建立了公路震害空间(EDH)数据库。基于此数据库,以映秀—汶川附近区域地质灾害与高程的空间分布关系为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高程差异性,高程低于1 500m区域的灾害分布很少;高程1 500~3 500m区域分布的地质灾害占总数量的85.4%;当高程上升到3 500m以后,随着高程的升高,地质灾害的数量反而减少。该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公路震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
通过岩心观测,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王庄地区延长组长2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其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王庄地区延长组长2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颗粒间以点-线接触或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有薄膜-孔隙式胶结、孔隙-薄膜式胶结;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分选较好,磨圆以次棱角状为主;储层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孔为主;长2砂岩孔隙结构属大孔中-细喉型。长6油层组所经历的成岩作用较复杂,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研究区长2储层物性受控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微裂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