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模态识别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8.1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进行计算模态分析,同时采用单输入输出法(SISO)和环境激励法对该框架模型进行试验模态分析.简述了计算和试验过程,并对三种方法下的模态识别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用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模态分析,并能较好地得到结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变梁异型节点的受力性能,按1/3比例设计并制作了4个左右梁截面不等高的弱节点模型,通过施加恒定竖向荷载和低周往复水平荷载对节点模型进行了拟静力试验,试验变化参数为高低梁高差比(0.13、0.26、0.39、0.52),获取了该类节点的滞回性能、应变及变形的规律,分析了节点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承载能力、延性、梁高差比对节点破坏模式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抗剪承载力计算式对变截面弱节点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件破坏都发生在节点核心区,满足“强构件弱节点”的设计要求,主要破坏模式为节点核心区的剪切破坏;随着梁高差比的减小,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增大,节点进入塑性阶段之前承载力无明显退化,从屈服到破坏承载力显著退化;延性系数平均值为3.94,节点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基本适用于此类异型节点。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经外包钢套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研究,采用材料弹性模量变化考虑地震损伤,运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外包钢套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通过对Pushover曲线、塑性铰、层间位移角等分析,结果表明:当试验轴压比在0.2~0.9范围时,试验轴压比增大使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增加;外包钢套强度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较小;地震损伤指数达到0.6时,与未加固框架相比,加固修复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较大,说明未达到理想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研究钢-聚乙烯醇(PVA)混杂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增强增韧效果,以钢纤维体积分数、PVA纤维体积分数和矿粉掺量为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制作16组试件,进行四点加载和三点加载弯曲试验,获取了荷载(P)-跨中挠度(δ)曲线和荷载(P)-裂缝张口位移(CMOD)曲线,测定了28天龄期后的弯曲韧性和断裂性能等。研究表明: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或PVA纤维,P-δ曲线和P-CMOD曲线都变得更加饱满,对其有较为明显的增强增韧效果;特别是当2种纤维和一定量的矿粉掺入混凝土中,曲线下降段趋势变得更加平缓,混掺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试件比单掺纤维混凝土试件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掺入1.5%的钢纤维、0.2%的PVA纤维和20%的矿粉的效果最佳,对弯曲韧性和断裂性能的提升最为显著,具有不错的正混杂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OpenSees建立1榀两跨三层框架结构数值模型并以有限元模拟验证建模合理性,分析了异型节点梁高比、柱截面尺寸、轴压比的改变对钢管混凝土柱-不等高钢梁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节点梁高比或柱截面尺寸均可同时提高框架和节点承载力,但节点自身延性略有下降,而轴压比越大,框架和节点承载力降幅越明显,刚度退化严... 相似文献
17.
借助震损模拟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外包钢套及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对震损型钢混凝土柱的加固效果,基于试验拟合法构建了震损型钢混凝土柱加固后的恢复力模型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外包钢套或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均能使震损型钢混凝土柱重新恢复抗震能力,利用所建恢复力模型对柱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关系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榀两跨三层方钢管混凝土柱-不等高钢梁组合框架结构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应用ABAQUS软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利用该模型研究了轴压比、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管屈服强度、左右侧梁高比以及柱截面宽厚比对方钢管混凝土柱-不等高钢梁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方钢管混凝土柱-不等高钢梁组合框架结构的设计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当轴压比大于0.6时,框架结构延性明显变差;当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至C50后,框架结构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钢管强度;随着钢管屈服强度的提高,框架结构的峰值荷载和破坏荷载均不断增大;左右侧梁高比的变化对框架结构的侧向承载力和弹性阶段的受力情况均有影响;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均随柱截面宽厚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数淡水鱼类识别方法特征的提取进程复杂,在自然外部场景下很难进行高效识别问题,构造了残差模型及注意力机制相融合的ResNet50-SE-Fish网络对不同发育程度的8种淡水鱼类进行识别,并测试构造的网络识别性能.研究在原残差块内添加SE模块,增加所关注特征数据权重,减小外部场景噪声以及背景无关特征数据权重,并使用迁移学习来对不同发育程度幼鱼、成鱼特征数据进行识别.通过Grad-CAM方法对ResNet50-SE-Fish网络每个残差块提到的淡水鱼类特征数据可视化以解释注意力表示作用,并与7种常用网络所提到的热力图比较,以评估网络对淡水鱼类特征数据提取能力.结果表明,ResNet50-SE-Fish网络对不同发育程度淡水鱼类有很高的识别精度,验证时准确率高达95.53%,测试时准确率达90.16%,相较于AlexNet、VGG16、ResNet18、GoogleNet、VGG19、ResNet34、ResNet50,测试时准确率依次增大14.93%、6.32%、2.51%、3.55%、3.69%、2.14%、1.73%,注意力机制利用调节通道关注程度能够提高模型淡水鱼类特征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