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2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仙女木时期东亚夏季风降水不稳定的证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位于沙漠/黄土边界带的杨桃峁剖面AMS^14C年代和磁化率,粒度,有机质总量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认为新仙女木气候事件在该区存在夏季风降水波动和不稳定性,反映了东亚季风区和极地高纬地区Younger dryas时斯的气候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南北半球大气相互作用以及赤道太平洋地区气压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田鼠类臼齿的形态变化和种类演替.方法 运用经典的古生物学方法,包括化石标本的形态学分析和测量统计等.结果 田鼠齿列中M3和ml的长宽比值是其中最大的,其第5齿峡Is5相应的由宽变窄,趋于封闭,第6齿峡Is6从无到有,逐步变小.结论 在田鼠臼齿中,M3和ml由于特殊的形态及位置使它们容易延伸变化而成为形态学分析的重点,其形态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及其附近,田鼠类更新世以来的演替顺序分析为Allophaiomys(Q1)-Predromys(Q1)-Microtus(Q2).  相似文献   
33.
记岭南(犭亚)(Linnania)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岭南?兽一新种—秦岭岭南?(Iinnania qinglingensis sp.nov.)。化石标本采自陕西省洛南县石门卿的樊沟,早—中古新世樊沟组(E_(1f)~(1-2))中。新种与广东南雄产的岭南?属型种—罗佛寨岭南?(L.lofoensis)很相似,但差异仍然明显,应代表一新种。秦岭岭南?比罗佛寨岭南?粗壮硕大这一特点,同样表现在两个盆地相同层位产出的其它化石上,是具体分析二盆地动物群生活环境特点值得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34.
秦岭东段红色盆地地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随着古生物资料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秦岭东段一些红色盆地中的地层可以明确的划分为下白垩统、上白垩统、第三系古新统、始新统、中新统、上新统及第四系。它们多能与其他地区的相关地层进行对比,此外,还可根据地层的发育情况,推断盆地发育史及各时期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甘肃庆阳巴家嘴第四系底部地层中发现的2种真马化石研究得出,其地质年龄为2.5Ma B.P,是欧亚大陆发现最早真马化石的地点之一。认为:第四纪初真马从北美向欧亚大陆快速扩散的背景,是全球冰期气候的出现;中国与整个欧亚大陆一样,在一系列年龄为 2. 5 Ma B.P.的地点发现了最早的真马;这些化石显示出种级单元丰富的多样性,即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常常同时有2种真马共同生活,还有三趾马共生;这是在气候突变条件下动物快速扩散事件产生的适应辐射,为区域叠覆成种理论提供了大型动物成种的证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陕西西安漓河南岸的马类化石。方法运用经典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法,包括地层分析,化石解剖,系统描述,形态对比等。结果化石埋藏于一级阶地下部砂砾石层中,其下颌支冠状突明显后倾,上颊齿马刺弱,下颊齿内谷呈宽阔的U形,外谷长,深入双叶颈内等特征与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一致;同时,它的下后附尖窄长,下前附尖尖窄等又与家马Equus caballus的某些特征类似。结论化石层的年龄为距今一万年左右,化石的主要特征与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一致,有些特征又与家马Equus caballus类似,定为似普氏野马Equus cf.przewalskii。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坝上及邻区荒漠化类型与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利用TM卫星遥感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荒漠化类型、区域分布与地质特征;通过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与级别荒漠化的粒度特征。结果提出了该地区荒漠化地质成因分类,包括风力作用下的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沙漠化和以侵蚀作用为主的砾漠化,以及物理化学作用下的土地盐渍化。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荒漠化土地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粒度组成,轻度沙漠化和砾漠化以及盐渍化(湖相沉积)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更高,<63μm的颗粒含量可达90%以上,在风暴来临时具有更大的沙尘释放潜力;相反,严重沙漠化和砾漠化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较低,<63μm的颗粒含量通常低于30%,同等条件下释放沙尘潜力也较小。结论在重视保护和治理已经严重荒漠化土地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正在发生荒漠化的或者潜在荒漠化的土地的保护,尤其是重视保护湿地、裸露的湖泊滩地和干涸的湖盆等,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8.
新仙女木时期东亚夏季风降水不稳定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位于沙漠 /黄土边界带的杨桃峁剖面AMS14 C年代和磁化率、粒度、有机质总量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 ,认为新仙女木 (Youngerdryas)气候事件在该区存在夏季风降水波动和不稳定性 ,反映了东亚季风区和极地高纬地区Youngerdryas时期的气候差异 ,其原因可能是南北半球大气相互作用以及赤道太平洋地区气压异常 (ENSO)所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