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2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6 毫秒
21.
中国北部5.3Ma动物群的年龄分布特征与气候恶化事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气候恶化是地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近年倍受地学界所关注.人们一般通过地层物质组成及一些特殊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来证实这类事件的存在.从动物年龄分布角度分析气候恶化事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甘肃武都龙家沟三趾马动物群和陕西府谷老高川庙梁三趾马动物群数千件化石为基础,从动物年龄分布论证了中新世晚期气候恶化事件的存在及影响范围.本文涉及动物群的时代为中新世保德期庙梁亚期,古地磁年龄约5.3Ma.  相似文献   
22.
豫南、皖西晚期中生代地层可以划分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及上白垩统。属于晚侏罗世的有毛坦厂组、黑石渡组、南召组及西谭楼组下段。白湾组下段可能也应归于此期。下白垩统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沉积层,有晓天组、锦湾组、西谭楼组上段、马市坪组及白湾组上段。上白垩统则分布零星。该地区有发育较好的侏罗系-白垩系剖面,对它们的研究必将为解决侏罗纪、白垩纪的界线提供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23.
陕西府谷老高川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及时代分期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薛祥煦 《科学通报》1995,40(5):447-447
保德期三趾马动物群目前在我国一百多个地点共发现200多种化石.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期前,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些化石均属同一层位.60年代以来,不同层位、不同生态类型的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及对一些动物分类及其进化水平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保德期动物群多层位的事实.1985年,作者等发现在陕西府谷老高川产有三趾马动物群化石,1986年起连续作了大规模采集,在同一地点采集到3个不同层位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数千件,所得材料丰富,保存较为完好,这在我国同期地层中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24.
根田鼠的分布与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根田鼠动物地理分布探讨西北地区气候演变及其特点。方法利用现代根田鼠的动物地理分布、地史分布及其生态习性进行分析。结果根田鼠M icrotus oeconomus是一种对环境敏感的喜冷喜湿的北方型动物,其现代分布与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结论西北地区中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日趋暖干,其总的特征为“盆干山湿,湿润区呈斑块状分布”。  相似文献   
25.
目的记述甘肃庆阳巴家嘴黄土层中发现的一件丽牛化石标本。方法运用经典的古生物方法,结合化石解剖、形态比较方法研究。结果该化石的主要特征是额面平,稍高出眼眶;眼眶向侧方凸出;角基起始于眼眶稍后,角直而细,亚柱状,两角心顺角基延长线大体成105°夹角;这些主要特征与Leptobos amplifrontalis极为相似,定为Leptoboscf.amplifrontalis。结论根据丽牛在欧洲和中国的发现及在巴家嘴动物群中的其他化石特征,巴家嘴丽牛的地质时代为第四纪早更新世早期,环境气候以湿冷为主。  相似文献   
26.
大荔人化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3月21日,陕西省水电局水利电力设计院地质勘探队刘顺堂等同志在大荔县段家公社解放三队附近的甜水沟(附图一)进行地层工作时,发现了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同月29日刘顺堂同志将该化石送到西北大学地质系,委托进行鉴定研究,并确定化石层的时代。  相似文献   
27.
记述了与大荔人头骨化石共生的双壳类化石3属12种。通过与现生的相近双壳类生活环境的对比,得出大荔地区当时的气候环境主要受夏季风控制的暖湿气候的结论。结合对沉积特征的分析,引出了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的讨论。  相似文献   
28.
陕西洛南中晚更新世根田鼠化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洛南张坪洞穴群中发现的根田鼠化石M icccrotus oeconomus。方法运用经典古生物学方法,包括化石解剖、系统描述、形态对比、统计归纳。结果M3舌侧3褶沟4褶角;m1有4个封闭的三角,第5个与前帽贯通,后环位于齿列纵轴上;m3唇侧3褶角;M3和m1的长度、宽度从第6层洞到第1层洞逐渐变大,第6齿峡(Is6)的宽度变小。结论化石的主要特征可与周口店第1地点的M.epiratticeps相对比,主要测量值在现生种的变异范围之内,确定为中更新世以来不同时段的根田鼠化石,其颊齿趋于增大,第6齿峡趋于变窄。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古三门湖的盐度数值。方法在渭河盆地渭南部分地区的古三门湖沉积地层中采集泥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的B元素,然后利用有关公式求得古三门湖的盐度。结果渭河盆地渭南段三门组盐度变化范围大致为1.66%~1.88%,游河组盐度变化范围大致为1.38%~2.06%。结论渭南段三门组为低盐度沉积,游河组为低盐度—半咸水沉积。  相似文献   
30.
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早寒武世疑源类在全球的古地理分布,并参考古地磁和动物化石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早寒武世疑源类的古地理分区。结果表明:早寒武世在全球范围内可分为2个疑源类古地理大区,即波罗的海-北美-亚、澳大区和地中海大区;我国西南地区早寒武区筇竹寺期,可根据疑源类分为两个生态区,即扬子区和江南区。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各区生态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