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常规测井资料解释应用于非常规储层裂缝识别时,存在裂缝识别率低,储层评价不准确等问题;而成像测井方法(FMI)识别效果好,但成本过高。为了提高常规测井裂缝识别的准确率,首先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常规测井参数与裂缝发育程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神经网络样本选取上,引入K-means聚类算法,依据不同样本特征对其进行优化分类。最后,利用聚类结果分别建立更为精细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用于实际裂缝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A探井,识别结果表明:基于样本优化方法的裂缝密度曲线拟合效果(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0.89、0.76)明显优于未考虑样本优化方法(R为0.58),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识别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2.
针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都对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深入探讨了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阶段对造价控制的措施,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3.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为了理解马尾松人工林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响应特点和分布特征,以中国广西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的幼龄林、中龄林和过熟林阶段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7个林分类型中,共记录到木本植物229种,隶属56科127属,随着中亚热带气候条件向北热带气候条件过渡,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热带分布物种占比增大,温带分布树种逐渐减少;(2)在幼龄林阶段,与南亚热带气候条件相比,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及木本群落整体的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在中龄林阶段和过熟林阶段,北热带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但优势种集中性较低;(3)在幼龄林阶段,南亚热带与北热带气候条件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差异性最大,在中龄林阶段,中亚热带与北热带气候条件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相似程度最高。气候条件变化对林下乔木层建群种有着明显影响,而且由于生境条件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物种构成明显不同,在幼龄林阶段不同气候条件对林下木本群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4.
为科学地理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及随气候带的变化,以广西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和过熟林为研究对象,构建生物量模型,并基于所得的模型比较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灌木层立木生物量模型中,干和整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拟合效果较好,且模型Ⅱ:W=a×Db×Hc的各项评价指标最好;(2)马尾松中龄林的群落及乔木层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均表现为南亚热带北热带中亚热带,灌木层的叶和枝生物量积累均表现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干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热带;幼龄林和过熟林(除叶生物量外)群落各部分生物量积累分别均为南亚热带最少;(3)中龄林叶生物量表现为南亚热带北热带中亚热带,枝、干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马尾松各部分生物量(除叶生物量外)在群落中占比以及乔木层马尾松各部分生物量占比均表现为北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幼龄林和过熟林生物量积累分别均为南亚热带最少,马尾松各部分占比均为南亚热带最低。气候条件变化对马尾松不同阶段各部分均有着明显的影响,不同气候条件下马尾松生物量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5.
为了解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径级结构特征,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不同林龄、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气候条件的林下木本植物径级结构。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径级结构皆有不同,随着近自然恢复的进行,阔叶树密度、径级和木本植物个体之间分化程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过熟林林下木本植物个体生长分化程度最高;(2)两种造林密度中,高密度林林下木本植物株数更多,胸径分化程度更大,生境多样性更高;(3)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随着纬度的降低,马尾松人工林中龄林和过熟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平均胸径增大,且生长分化程度变低。初步研究发现,马尾松人工林随着近自然恢复的进行具有演替为地带性顶极群落的趋势。相对较大的造林密度有利于马尾松人工纯林林下木本植物生长,不同气候条件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的径级结构有着明显影响,水热条件相对更丰富的北热带气候林下木本植物生长更好且个体分化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176.
利用感红增感染料研制的非水溶性红敏光致聚合物具有高衍射效率和大的折射率调制度.主要探讨了该体系的光聚合反应机理.该聚合体系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全息图在自然环境中长期放置不消失,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激光全息记录材料.  相似文献   
177.
用商业化RPMI1640添加15mgml-BSA将154枚兔原核卵,经体外24h、46h、70h、94h和118h培养,分别有98.7%(152/154)、98.1%(151/154)、92.9%(143/154)、86.4%(133/154)和75.3%(116/154)的胚胎得到进一步发育.56.5%(87/154)经118h培养后发育成胚泡.140h后孵化率达35.7%(55/154).将70枚发育的4-细胞移植到5只受体,3只妊娠(60%)产仔5只.结果表明在RPMI1640中添加BSA,可完成兔受精卵植入前的发育,且发育的4-细胞在植入受体输卵管后,可发育到妊娠期满并产仔.  相似文献   
178.
以两缺位硅钨酸正丁基季铵盐为催化剂,30% H2O2为氧化剂,乙腈为溶剂,研究枞酸甲酯的环氧化反应,运用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谱对氧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枞酸甲酯与H2O2发生了缓和的选择性氧化反应,氧化产物主要为单环氧枞酸甲酯和二环氧枞酸甲酯。同时分析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枞酸甲酯氧化转化率、环氧化选择性的影响,确定了此次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枞酸甲酯5 mmol,乙腈5 mL,催化剂用量为10 μmol,30% H2O2用量为0.45 m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10 h;此反应条件下,枞酸甲酯的氧化转化率高于98%,环氧化选择性达62%。  相似文献   
179.
为使公交到站时间符合计划时刻表,该文统筹考虑实时路网状态及客流需求,建立电动公交调度双阶段协同优化模型。路网轻微拥堵时,构建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与降低运营成本为目标,以电动公交续航里程与充电时间为约束的优化模型,运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得出优化后发车间隔;路网严重拥堵时,构建全程车与区间车组合调度模型,运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得出组合调度发车时刻表。基于北京市361路运营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客流需求且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前提下,该文模型能够显著提升乘客满意度,公交准点率提高82.38%,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减少182.2 s。  相似文献   
180.
聚丙烯酸型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丙三醇作交联剂,制得了丙烯酸类吸水树脂,讨论了不同时间下吸水树脂的吸水情况,结果发现了在吸水1 h时达到吸水平衡.吸水树脂的平衡吸水率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大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相对单体用量的0.024%(质量比),丙三醇的用量相对单体用量的0.011%(质量比)时,交联聚合物的平衡吸水率均最大,分别为808.71和745.63.两类吸水树脂在去离子水中的平衡吸水率最高,在0.36%的盐酸溶液中最低.该吸水树脂的热稳定性较好,不论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还是丙三醇做交联剂,在200℃以下的热失重均在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