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鸟类标准的肢体导联为:导联Ⅰ-右翼和左翼;导联Ⅱ-声翼和左肢;导联Ⅲ-左翼和左肢。取用针形电极插入翅和腿部的基部。鸟类心脏的肢体导联和人的一样。三个导联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心脏位于其近中心处。心电图可直接地记录。心电图记录纸的标准速度为每秒50毫米。在标准速度下,记录纸上相隔1毫米的垂直线代表时间线(0.02秒)。相隔一毫米的水平线代表振幅或毫伏(0.1)。鸟类心电图显示 P、R、S 和 T 波,而缺少 Q 波。但在鸭体上有时有小的Q 波。  相似文献   
12.
在麻醉和清醒状态下,用感应电流刺激鸟类中脑网状结构区,引起鸣叫反应、植物性反应和躯体运动等反应,过去已进行了一定观察,并初步判定在鸟类中脑网状结构区存有司鸣叫的中枢。为了进一步证明中脑网状结构区存有鸣叫中枢的论断,我们又采用化学的微小刺激法与感应电流刺激法作对照观察,并设想用电解性损伤方法破坏中脑鸣叫中枢后的鸟,仍使其处在清醒自由活动的状态下,是否仍有自发性鸣叫,抑或失去鸣叫而出现失音等反应,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就现有文献所知,Ranson会  相似文献   
13.
分别将HRP微电泳入黄雀的上橄榄核(SO)、角状核、层状核和巨细胞核,观察其顺、逆行标记物的分布.结果表明,SO接受同侧层状标和双侧角状核的传入,双侧SO之间有交互投射,SO的纤维投射至外侧丘系核腹侧部、外侧丘系腹核和中脑背外侧核.因此,它属于听觉传入通路中的第二级中继站.此外,SO向巨细胞核投射并形成巨细胞核→层状核→SO→巨细胞核的闭合环路.此环路可能参与听觉信息的反馈及声源定向等的初步整合机能.  相似文献   
14.
切制鸟脑切片的基础平面定位及定位仪的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和比较鸟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各核团的相对位置及纤维联系,是研究神经系统的关键部分。而制备相关部位的鸟脑的连续切片,则又是完成这项研究工作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关于制备鸟脑切片的原理和方法已早有报导,大多采用冰冻切片法进行。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和使用何种实验动物,都要参照该动物的定位图谱,并按图谱的要求,以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动物发声与发声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两栖类动物中,发声行为的中枢调控以及听觉、激素的作川机制已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本文试图对这方面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进行综合性论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刺激哺乳动物迷走神经近头端,引起呼吸中枢的抑制及呼吸运动的暂停,远在上世纪初期已为众所周知。鸟类由于其生活习性和活动方式的特殊性,其新陈代谢的强度必然不同于哺乳类。刺激鸟类迷走神经近头端,对呼吸中枢的反射调节是否与哺乳动物相似,抑或有所区别,尤其在非麻醉或麻醉状态下,对呼吸中枢机能活动影响的比较等问题,就现有文献所知记载还是不多的。前人的一些研究多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观察,对具有灵活飞翔能力的鸟、对基本丧失飞翔能力的鸟以及善潜水的鸟,未能加  相似文献   
17.
鸣禽雄、雌鸟的鸣转能力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是控制发声的大脑神经中枢HVC和RA在雄、雌之间有明显差异。雄性鸟的HVC和RA的体积及中枢内神经细胞体都比雌鸟大,其核内的神经细胞数量也比雌鸟多。这种差异又与性激素水平有关。雄激素可增加控制发声核内神经细胞蛋白质合成速度促进神经细胞发育。在鸣禽鸟高位发声中枢中有左侧优势现象即左侧HVC和RA都大于右侧HVC和RA。  相似文献   
18.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电泳入黄雀的两对耳蜗核——巨细胞核和角状核,观察其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将HRP 微电泳入上橄榄核和注入耳蜗,观察顺行标记纤维或终支在耳蜗核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巨细胞核和角状核主要接受耳蜗纤维和丘脑螺旋状内侧核等的传入,此外,巨细胞核还接受其上位核团上橄榄核的传入,后者可能是低位脑干中的听觉反馈回路。巨细胞核和角状核接受不同的传入投射,说明这两对耳蜗核可能司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对鸣禽燕雀前脑、中脑和延髓的四个发声控制核团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前脑HV_c,RA核团的体积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雄鸟核团均大于雌鸟。中脑IC_o核与延髓的IM核无明显性双态性。这表明,造成燕雀鸣啭能力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前脑高位中枢的性双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