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烃源岩和油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沙河街组第四段上部和第三段中下部发育两套烃源岩 ,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尤其是反映沉积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已发现的石油大致分为两大类 :高青、博兴油田的原油主要属于源自沙四段烃源岩的“沙四型”原油 ;小营、乔庄、梁家楼、大芦湖油田的原油主要为源自沙三段烃源岩的“沙三型”原油。金家、正理庄、纯化油田的原油混源特征明显。从纵向上看 ,沙三、沙四段中的油气主要来自本层系 ,其他层系的原油主要为混源型原油。  相似文献   
32.
永安镇断块油气田油源充足、储层发育、圈闭条件优越,具备形成丰富油气聚集的有利条件。油气分布受断层控制,中、低断块区油气最富集,油气呈阶梯状运移和聚集,因而由低到高断块区依次出现低饱和油藏、高饱和油藏、油气藏和纯气藏完整序列,同时原油逐渐变粘、变重。  相似文献   
33.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结构矿物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整合是由多个结构层组成的地质体,不同结构层具有不同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不整合结构层特征对地层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济阳坳陷部分第三系不整合结构层的岩心观察、矿物及元素分析等,将不整合风化带划分为3类结构:I1型结构,I2型结构和Ⅱ型结构。系统分析了不同风化带结构层的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化学风化指标对风化壳岩石风化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化壳岩石风化程度的差异,导致不整合不同结构层呈现不同的矿物学特征,不整合结构层风化岩石相比未风化岩石具有富Al,Fe,Mn,Ti而贫Ca,Mg等特点。  相似文献   
34.
利用二维盆地模拟软件BasinMod 2 D对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五百梯构造石炭系天然气的运聚成藏史进行了模拟。剖面模拟研究表明 ,志留系烃源岩分别于 2 10Ma前和 171Ma前开始进入生油、气门限 ,在 180~16 5Ma及 16 9~ 15 9Ma时处于生油、气高峰 ;于 175Ma前及 16 7Ma前进入排油、气门限 ,在 170~ 15 0Ma和16 6~ 16 1Ma处于排油、气高峰阶段。气藏内的油气运聚史可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72~ 16 5Ma ,原油首先在古隆起中聚集 ,形成古油藏 ;第二阶段为 16 5~ 16 0Ma ,源岩排出的天然气驱替已聚集的原油 ,形成古油气藏 ;第三阶段为 15 0~ 135Ma,原油裂解为天然气 ,形成古气藏  相似文献   
35.
准中4区块侏罗系油气藏具有混源、多期充注的特征,而断层和砂体复合形成的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刻画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特征,明确优势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分布和成藏模式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具备强输导能力(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系数小于3.5、启闭系数大于1)并沟通烃源岩层与储层的油源断裂为垂向输导通道,砂地比大于30%的部分连通和完全连通砂体为油气横向运移通道;优势输导体系为强输导断层汇聚面与连通砂体构造凸面脊,控制了油气分布;综合输导体系演化和油气充注过程建立混源供烃-两期充注-断砂复合输导油气成藏模式,第一期成藏期为断层和砂体共同输导至三工河组与头屯河组,而第二期成藏期断层为主要输导通道,垂向输导至头屯河组。  相似文献   
36.
综合利用岩心资料、成像测井资料以及常规测井资料,明确了渤南洼陷裂缝的发育类型以及各类裂缝的成像测井响应,最终建立了有效裂缝的常规测井判识标准.研究表明:渤南洼陷主要发育构造张开缝、构造充填缝以及非构造缝.其中非构造缝以生烃超压缝为主,裂缝发育段,实测测井曲线具有高声波时差值、高中子孔隙度值、低密度值以及深浅双侧向电阻率幅度差的"两高一低一幅度差"特征,合成测井曲线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声波时差变化率、高微球型聚焦电阻率变化率和高密度变化率.最后利用已有资料对裂缝判识标准进行反演验证,结果表明判识标准可靠.  相似文献   
37.
沾化凹陷四扣洼陷及周缘地区在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礁灰岩。在薄片观察和岩心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对比和储层物性分析,对礁灰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圈闭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划分灰岩圈闭成因类型,探讨其在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湖相礁灰岩具有发育层位相对稳定、礁体规模不一、礁滩混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礁灰岩圈闭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影响,可形成控制礁灰岩油气成藏的4类圈闭;礁灰岩圈闭类型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双重控制作用,一方面控制了礁灰岩圈闭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控制了油气成藏的时间、输导体系类型和运移充注方式。  相似文献   
38.
以热压模拟实验模拟东濮凹陷干酪根热裂解和原油热裂解过程,分析干酪根热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组分特征的差异,以此建立干酪根热裂解成因气和原油裂解成因气的判识方法;结合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天然气碳同位素及天然气组分数据,对研究区油型气进行划分,进而探讨干酪根热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油型气分为干酪根热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干酪根热裂解气具有相对较高的C1/C2值和较低的C2/C3值特征,而原油裂解气则与之相反。干酪根热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分布范围更广,后者更近于洼陷中心分布,两者分布的差异性与其生成及成藏条件差异有关。根据干酪根热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分布特点,推测在邻近洼陷中心区具有良好的干酪根裂解成气及原油裂解成气的条件和油型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9.
校外油田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外生产实习是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目前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0.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与凹陷中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处在凹陷西南边缘的特殊位置 ,其成藏条件不如北部地区 ,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沙四、沙三层段中 ,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正向构造带中。油气的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 ,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 ;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凹陷边缘外环带。油气藏类型具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 ,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和生储盖配置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