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正>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常规工艺相比,微滤和超滤膜具有操作压力低,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细菌的优点。随着膜价格的下降,超滤和微滤有望成为常规处理的替代工艺,成为饮用水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1]。  相似文献   
12.
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处理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常规工艺相比,微滤和超滤膜具有操作压力低,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细菌的优点.随着膜价格的下降,超滤和微滤有望成为常规处理的替代工艺,成为饮用水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1].  相似文献   
13.
Fe/Cu催化还原去除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氯乙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致癌风险的饮用水卤化消毒副产物(halogenate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HDBPs)三氯乙酸(TCAA)为去除目标物,研究了Fe/Cu催化还原去除TCAA的效果,包括Fe/Cu质量比、Fe/Cu混合物投加量、pH值、有机物浓度和摇床转速等因素对Fe/Cu催化还原去除TCAA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能够有效脱除TCAA,m(Fe):m(Cu)为10:1时的TCAA去除效果最佳;Fe/Cu最佳投加量为30 g·L-1;Fe/Cu还原脱氯去除TCAA最佳pH值在4~8之间;有机物浓度对Fe/Cu还原脱氯存在负面影响;在摇床转速、反应时间、投加量、pH值和UV254分别为200 r·min-1,160 min,30 g·L-1,6.82和0.117 cm-1的条件下,Fe/Cu催化还原对TCAA的去除率达到97.39%,并且Cu未被消耗,外扩散Fe/Cu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可以忽略,Fe/Cu对TCAA的催化还原脱氯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4.
混凝与超滤联用技术处理长江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混凝和超滤膜联用技术进行处理长江地表原水的中试试验 .结果表明 ,这一工艺浊度去除率达 99.9% .溶解性有机物质量浓度 ρ(DOC)、锰法化学需氧量 (CODMn)和 2 5 4nm处的紫外吸光度A(UV2 54) 均有不同程度的去除 .与同期采用常规工艺相比 ,本工艺水质优且节约 2 / 3混凝剂 .处理系统连续运行 6月 ,膜压差仅从 0 .0 2MPa增加至 0 .0 34MPa,增长缓慢 .  相似文献   
15.
超高流速金属膜过滤性能及其微粒子去除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完全去除类似隐孢子虫等微粒子为目标,实验选用与隐孢子虫外观尺寸相似的Crypto-tracer-1号示踪微粒子,对金属膜过滤系统在饮用水中的处理性能进行评价和研究.试验选用三种金属膜:金属薄片筛网膜过滤器(Fuji FP -0.3),金属非织网式膜过滤器(Fuji FA- 3),金属粉末烧结膜过滤器(SIKA-R0.5AS).试验对金属膜处理工艺中的水质参数和膜间压力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规模的给水处理厂中,采用金属膜过滤系统可以在高滤速下完全将类似于隐孢子虫微粒子去除.  相似文献   
16.
不同预氧化工艺对饮用水致突变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Ames实验结果 ,分析对比预臭氧化和预氯化对各工艺过程去除致突变物质效果的影响 .预臭氧化工艺过程处理后水中的致突变性对TA98菌株加活化微粒 (S9)比不加S9更多 .预臭氧化工艺可以降低水的致突变活性 ,预臭氧化工艺水中的致突变物质的量比预氯化工艺总平均下降 2 0 %左右 .要进一步提高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 ,达到致突变实验的结果为阴性 (即致突比 <2 ) ,预臭氧化后还须增加后续处理工艺 .  相似文献   
17.
改性沸石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研究了不同改性条件下 ,沸石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的效果 .试验着重考察有机物对去除氨氮的影响以及钙离子对氨氮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改性沸石对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酸浸沸石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碱浸沸石 ;当有机物含量较高时 ,会降低去除氨氮的效果 ;酸浸沸石对有机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而碱浸沸石去除效果很差 ;水中钙离子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氨氮的去除效果 ,但同时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沸石主要去除大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 ,对小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去除效果很差 .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改性条件下,沸石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的效果.试验着重考察有机物对去除氨氮的影响以及钙离子对氨氮和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酸浸沸石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碱浸沸石;当有机物含量较高时,会降低去除氨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紫外线对微囊藻毒素-RR降解动力学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反应时间、初始pH值、紫外线(UV)辐射强度、温度及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UV去除微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RR(MC RR)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MC RR的降解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及UV辐照度的增大而提高;pH对其降解具有重要作用,中性和弱酸性环境有利于MC RR的降解,当pH值为5时,UV对MC RR的降解效果最佳,强酸性和强碱性环境对UV降解MC RR起抑制作用;UV对MC RR的降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且呈线性关系;从降解动力学角度考察,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随MC RR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降低而加快.在10 ℃、辐照度为153 μW·cm-2的中性(pH=7.00)环境中,UV辐射时间在160 min时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251.778 3 μg·L-1的MC RR溶液降解至0.801 2 μg·L-1,UV对MC RR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9.68%.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对黄浦江原水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消毒剂量对水中营养基质及其组成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消毒剂对水中营养基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氯投量为1~4 mg/L时,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可以分为高速反应和低速反应两个阶段,水中的AOC组成中AOC-NOX占优势.氯胺消毒时,管网中AOC变化幅度较小,出现高峰的时间比氯消毒滞后,低强度(0.038 mW/cm2)的紫外线照射对营养基质没有影响,中高强度(0.076 mW/cm2和0.153 mW/cm2)的紫外光照射后,水中营养基质随紫外光剂量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AOC各组成部分中AOC-P17和AOC的变化一致,AOC-NOX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