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并用熔点法、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瑞典产的2277型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在310K时不同浓度的黄连素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代谢作用的热功率-时间曲线,计算出细菌生长的速率常数,建立了速率常数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了黄连素对3种细菌的最佳用药浓度.  相似文献   
32.
臭氧化-活性炭吸附镉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活性炭对镉的吸附性,将臭氧化技术引入吸附过程,研究活性炭投加量、臭氧活化时间以及溶液质量浓度变化对活性炭吸附镉离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镉离子质量浓度为10mg/L的吸附溶液,最佳臭氧化时间为15min、最佳吸附时间为1h、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1.0g时,吸附后镉离子的质量浓度为0.54mg/L;对于镉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5mg/L的吸附溶液,最佳臭氧化时间为30min、最佳吸附时间为1h、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1.1g时,吸附后镉离子的质量浓度为0.56mg/L。实验证明,经臭氧活化后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极大的改变了吸附结果。  相似文献   
33.
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填料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废水的效率,以沸石、活性炭、建筑陶粒、工程陶粒作为填料测试气体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有机负荷对生物滤池的化学需氧量(COD)、NH3—N的去除效果及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进水COD为150mg/L、有机负荷为2.41kgCOD/(m3·d)时,两种陶粒出水COD均小于25mg/L;当进水有机负荷为0.74kgCOD/(m3·d)时,工程陶粒出水COD小于10mg/L;工程陶粒是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4.
用滴定量热计研究了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过程,测出了胶束形成过程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得到了临界胶束浓度及有关的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5.
应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MKN-45细胞和SMMC-7721细胞的热功率-时间曲线,通过观测化疗药物卡铂对曲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该药物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本实验所用的微量热测定的方法对于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应用 2 2 77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MKN 4 5细胞和SMMC 772 1细胞的热功率 时间曲线 ,通过观测化疗药物卡铂对曲线的影响 ,进一步研究了该药物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本实验所用的微量热测定的方法对于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已经成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在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类不同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可靠性受到了极大挑战。该文就此加以分析,并就提升其可靠性提升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8.
以粉碎、球磨、碱、酸预处理过的小麦秸秆粉为底物,利用瑞典产滴定微量量热仪测定了37℃时相同浓度的纤维素酶降解小麦秸秆的热功率一时间曲线,计算出酶降解反应的热效应.结果表明;4%氢氧化钠预处理的小麦秸秆粉酶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9.
热活性检测器性能测试及细菌热谱图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介绍了2277——热活性检测器测量原理及应用范围,对该仪器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该仪器测定了10种细菌代谢热谱图。  相似文献   
40.
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作用的微量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药茵陈、大黄、麻黄中提取挥发油作用于大肠杆菌的生长,微量热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挥发油药液对其生长的热功率-时间曲线,运用Logistic方程求出生长速率常数,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了生长速率常数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三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根据拟和曲线确定理论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大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