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为了揭示动力作用下型钢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连梁节点的锚固性能,设计了2个型钢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连梁节点试件和1个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连梁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内钢筋和型钢分别采用直线锚固和自然锚固(端部不设锚固件)的方式均能满足锚固要求,钢筋和型钢翼缘表面的粘结应力呈指数分布,建议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25d,若按现行混凝土规范计算是偏于安全的,型钢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25 mm。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钢骨混凝土异形柱的概念,通过4根不对称T形截面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揭示了钢骨混凝土异形柱的工作机理、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验证了平均应变的平截面假定.编写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计算机程序.试验和程序计算结果表明,钢骨混凝土异形柱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相比,承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RAC强度等级为变化参数,设计制作了2榀不同RAC强度的方钢管RAC框架,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取其各项抗震性能指标;随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拓展分析.主要研究表明:方钢管RAC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耗能性能,框架破坏时的平均层间位移转角在1/39~1/38,表现出了良好的抗倒塌性能;试件的承载能力随着RAC强度等级的增加会逐渐提升,但上升幅度不是很大,而其延性则会随着RAC强度等级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与此同时,RAC强度对试件初始阶段的荷载—位移曲线、刚度退化速率及破坏后的残余刚度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应力组成及其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SRRC)界面黏结应力组成与各部分黏结应力的大小,首先分析了型钢与再生混凝土的黏结应力组成,再根据17个型钢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推出试验,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的全过程;接着,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试验数据,求解了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的化学胶结应力和摩擦应力的大小,并推导了型钢屈服时的临界黏脱长度lcr计算公式;最后,对影响化学胶结应力和摩擦应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混凝土强度、配箍率与保护层厚度可提高摩擦应力,增大保护层厚度可提高摩擦应力与化学胶结应力.  相似文献   
15.
16.
聚氨酯硬泡材料与粉煤灰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聚氨酯硬泡的不同厚度与高度因素来对聚氨酯硬泡材料与粉煤灰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硬泡与粉煤灰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与聚氨酯硬泡厚度有关与聚氨酯硬泡高度基本无关,测得内径为40mm聚氨酯硬泡粘结力约为60 kPa,内径为50 mm聚氨酯硬泡粘结力约为100 kPa.  相似文献   
17.
关于砌体结构现浇楼板非荷载裂缝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南宁市砌体结构现浇楼板非荷载裂缝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裂缝进行了分类,并对裂缝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多边形孔蜂窝钢梁优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多边形孔蜂窝钢梁设计的最佳扩张比和确定最佳梁墩宽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两种蜂窝梁的补强方法——端部实腹蜂窝梁和孔边设置横向加劲肋.利用ANSYS程序分析补强前后的圆孔蜂窝钢梁.得出端部实腹梁的受力性能优于设置横向加劲肋的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提出目前钢结构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然后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出关于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