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为揭示南矶山湿地植硅体沉积分布特征并反演气候变化过程,通过采集沉积柱状样和17处表土样品,基于210Pb放射性元素测年建立了沉积芯年代序列,提取并分析了表土和沉积柱中植硅体组合分布特征。结果共鉴定出植硅体类型19类,其中表土中主要代表类型是示暖型的扇型、方型、长方型、哑铃型和示冷型的尖型、平滑棒型等,其平均占比分别为24.43%、11.21%、9.85%、6.95%、6.50%、8.82%。柱状样沉积物测年共计74 a,沉积柱中代表类型是示暖型的方型、长方型、扇型,示冷型的帽型、尖型、平滑棒型等,其平均占比分别为7.20%、10.41%、20.81%、7.69%、7.71%、8.62%。沉积样中示暖型植硅体平均占比66.19%,示冷型植硅体平均占比31.65%。结合气候温度数据,气候温暖指数Iw与干旱指数Iph结果表明南矶山近百年温度呈升高趋势,环境经历了由湿润到干燥再到湿润的变化过程。构建的南矶山湿地沉积植硅体-气候因子转换模型表明,南矶山湿地近百年气候环境特征可以分为3个阶段,1945—2003年,气候环境温凉湿润,...  相似文献   
702.
共享经济的兴起为解决城市“停车难”提供了思路.针对既在目的地附近有车位需求,又拟将自有车位共享出去的这类双角色主体间的私人闲置车位和需求者匹配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匹配主体的可接受价格、时间窗和最大允许步行距离,分别计算其作为私人闲置车位供应者和需求者的区域热度优先级;构建了以平台收益最大、主体匹配数量最大和主体优先级最高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改进的NSGA-II算法对该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确定了私人闲置车位和需求者的匹配方案,并通过算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结果对开展私人闲置车位与需求者匹配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3.
以煤矸石和电石渣作为生土改性掺料,通过对生土试件进行轴压下CT扫描试验,得到各阶段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材料内部破坏过程、CT图像等。研究各扫描断面CT图像、CT数与试件破坏过程演化规律,分析CT图像、CT数和应力应变的关系,计算材料各断面孔隙率,引入损伤度来建立材料孔隙与损伤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状态下,XY扫描断面CT图像中裂缝是由四周以环状的形式向内部延伸,YZ扫描断面的破坏从上下表面产生,试件内部的密实度高,试件边缘抵御变形能力相比内部较差。试件受“环箍效应”影响显著,试件底部CT数大于上部,但是XY-2断面CT数小于其它断面,出现大量孔隙和裂缝。低应力状态时,试件上部孔隙率变化大于下部,在峰值应力时,孔隙率波动明显,变化幅度为-43%~+500%。峰值应力后,试件上部孔隙率迅速减少,下部则相反。通过对无纲量损伤度的计算,损伤度表现出随应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本研究可为生土改性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和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4.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冻融循环下常见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10538),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Enterica(sd-51)和Enterobacter cloacae subsp. Cloacae(Ec7256)在河水中的存活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并分析冻融循环影响细菌存活的机理. 结果表明: 冻融循环显著抑制3株肠杆菌在河水中的存活, 随着冻融循环频次的增加, 抑制效应增强; 冻融循环下河水中肠杆菌的存活特征与其对冻融胁迫的耐受性和水质有关, Ec7256强于Ec10538和sd-51对冻融胁迫的耐受性, 河水水质越好, 其对冻融循环的耐受性越强; 河水pH值、  电导率(EC)和总有机碳(TOC)对3株肠杆菌存活(ttd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 冻融循环导致细菌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升高, 并在最后一个冻融循环达到峰值, 有利于细菌团聚抵抗冻融胁迫;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冻融频次的增加而增加, 从而降低冻融胁迫下活性氧对细菌的伤害, 进而提高细菌对冻融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