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析了甘肃小陇山油松林群落的物种种类及组成、主要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植物35种。油松种群在群落中占绝对的优势。油松、华山松种群为典型的集群分布。在垂直空间上分为3个层次。  相似文献   
22.
枣庄学院坚持立足地方,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科学发展之路,贴近地方,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的学科专业集群,服务地方,架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互动协调机制,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了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3.
印第安民族在拉美创造了悠久的文明。15世纪,文明被入侵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破坏殆尽。虽然拉美人民经过长期斗争获得了解放,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拉美的社会生活形态变得象其地理环境一样,使世人觉得神奇莫测。植根于这块土地上的作家们一直尝试用一种独特而又适宜的方法反映社会现实。1955年墨西哥作家胡安·卢尔福发表了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成功地将西方现代派手法与印第安古典文学传统、风俗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初具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受乔伊斯和福克纳等欧美现代派作家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印第安神话的叙事传统,其中还夹杂阿拉伯的东方神话典故,混淆人鬼界限,运用轮回时空观念,并创造性的运用象征、影视、夸张、意象、典故等技巧,故事情节在神奇的气氛中发展,把魔幻现实主义发展到较完美的境地。马尔克斯于1967年写的《百年孤独》成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1982年瑞典文学院因为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马孔多的世界,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自五十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领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就以《百年孤独》为例分析一下马尔  相似文献   
24.
集君子人格与隐者人格于一身的诸葛亮是从儒家经学模式到以道释儒的玄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其"观其大略"的学习方法和"淡泊"、"宁静"的学习理念不仅是儒家本色的充分展示,而且表明诸葛亮是稷下刑名之学的实践者,在学习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5.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乔治·马里恩·奥堂奈在《福克纳的神话》一文中说,福克纳“象陀斯妥耶夫斯基或是当代的朱娜·巴恩斯小姐一样,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他的写作难以模仿,硬去模仿也不会有什么成效,因为他的创作并不遵循一般的传统技巧,他也没有为后继者留下任何可资遵循的传统。”这段话虽说不尽正确,逻辑上也非无懈可击,但它至少  相似文献   
26.
胡小林  辛俊锋 《甘肃科技》2007,23(9):231-232,230
红豆杉是小陇山林区优良乡土树种,也是重要的成林树种.经过多年野外调查,查清了小陇山林区红豆杉分布现状;阐述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技术,并提出保护及培育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27.
采用固定样地方法,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层生物量碳密度进行估算,利用(10a)龄段从0~50a划分5组,每组5块样地共选25块样地,每组5块样地,对样地植被层生物量碳密度进行了估算并推算到林分,结合海拔高度、年龄结构对林分碳素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油松人工林植被层乔木皮的含碳率最高为5.281,根的含碳率最低为0.4904,;灌木杆的含碳率最高为0.4818,枝最低为0.4523;草本地上高与地下为0.3275、0.2046;碳密度在前50年随年龄增大碳密度也增大,在前30年碳密度随年龄增大,增幅比较大,30年以后碳密度随年龄增大,增幅比较小;油松人工林分在1600m海拔高度地段是最适生长且碳密度最高.  相似文献   
28.
莫言和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具有多方面的可比较之处。福克纳通过对他的邮票大的故乡小镇杰弗生镇的描写,获得通向世界的通道,福克纳虚构了一个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人们称福克纳的这些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个"世系",这个小说王国并不仅仅是当地历史文化、现实的忠实写照,并不仅仅是一般的乡土文学、美国南方文学,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和人类命运的表现。莫言创建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是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致敬,他也描写了故乡从开创到今天的历史变迁,高密东北乡人民多个历史时期的生活都得到了艺术的表现。福克纳的历史时间观是向过去看,向历史深处看。他的作品中,"往昔"经常是压倒一切的因素,莫言同样有着向后看的历史时间意识。他的历史时间意识与其创作的原始生命力主题是相辅相成的,而莫言小说的生命力主题又包含着一个深刻的文明批判主题,他将文明置于生命力的对立面,把它看作是一个压抑性的机制,并由此发现现代人普遍的生存困境。从福克纳返观过去的历史时间意识中走出来的人物往往被英雄化或恶魔化,他们怀着单一的信念生活着,遵循着古老的道德观念:勇敢、荣誉、骄傲,他们成为古老的南方的象征,战争与重建的象征。在莫言小说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形象,和福克纳小说中一样,大多是爷爷奶奶一辈人,相形之下,父母一辈的大多数形象则显得毫无生气,他们几乎是为了最基本的物质生存而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光彩,子孙辈则背负着父辈沉重的人生,带着与生俱来的早熟的忧郁症,宿命地纠缠于上述两种生存状态的内在冲突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煎熬和痛苦。莫言的文学世界呈现出一种隐形的民间集体无意识心理原型和民族民间神话世界。而这种神话模式、神话原型在福克纳小说中无疑表现得更加突出。福克纳在小说形式上的探索和艺术试验主要表现在多角度叙述手法、内心独白、意识流、时空交错、象征等表现技巧的运用上。莫言的小说同样大量运用了多角度叙述、内心独白、意识流手法。福克纳小说的叙述语言往往是一种繁复、复杂的长句式,但又有一种切实、生动活泼的口语文体;莫言的叙述语言同样是丰富、繁复、芜杂的,他的长句式舒缓、厚重,密集调动各种感觉,对读者进行语言轰炸;而他小说中的口语化短句多出现在人物对话和人物独白中,简练、生动、形象、质朴,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是生活化的乡村习语。  相似文献   
29.
枣庄地域文化根基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构成,既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固化,又积极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挑战和补充,文化内涵淳厚丰富。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枣庄地域文化不仅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农耕文明,丰富和繁荣了城邑文化,还发展了两汉经学,创造了汉画像石艺术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土陶工艺,形成了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在枣庄地区还诞生了辉煌的中国近代工业文化,创造了提振民族精神的大战文化和红色文化。构建枣庄区域文化通览,客观全面地梳理枣庄区域文化形态,整合出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的文化体系,是一项庞大而繁缛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传承历史,激发创新的不朽盛事。  相似文献   
30.
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学习、休息、吃饭、娱乐、生病等时间外,人们的将近一生的一半以上时间用于劳动.而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人的尊严的取得.以及人们各种财富的取得无不是从劳动中得来的.或者说,不同的劳动岗位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所以,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就业问题,特别是青年人,他们大多抱有改造社会、成就理想的热情,对自己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如何取得这项职业以及怎样才能做好这项职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们认为.青年的这种思想行为是极其宝贵的.也是非常合理的,社会应当对他们的这种要求予以关注.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就跨世纪青年的职业选择问题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