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5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60年   1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在废气流中,进行了单种煤和配煤予热。煤予热温度采取70,150,200,250,四个点,煤予热后用胶质层测定仪进行了炼焦,焦饼进行了转鼓试验。煤予热后炼焦,>25m/m焦块增多,<10 m/m的粉焦减少。结焦性提高效果,因煤种而异。年青的气媒效果最好。 合适的煤予热温度在200-250℃,煤干燥(予热温度70℃)结焦性变化不大。煤予热炼焦实验表明,气煤可多配至 55-70%,能解决因予热而产生的难推焦,又扩大炼焦煤源。煤干燥炼焦;不能多配入气煤。  相似文献   
172.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瓦房店轴承石建立可调整成批自动线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提出了分期实现自动化的可能。最后并简单介绍了自动线中利用原有机床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各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3.
本刊启事     
本刊自2006年起进入商务印书馆语言学期刊方阵,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刊办刊宗旨、投稿方法、审稿制度、订阅方式皆保持不变。来稿仍寄: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社。订阅办法: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汇款到杂志社办理邮购。欢迎读者和作者朋友继续支持本刊。《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  相似文献   
174.
社领方鼎     
中国青铜器源远流长,是人类早期发明史上 的重要 成果之 一,又是 科技与 艺术的 综合成 果。 周 口市东 方仿古 工艺厂 通过研 究生产 出仿古 青铜器 杜领方 鼎、鸟尊、博山炉、酒爵等,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 (沃文) 智能化语音识别系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根据市场的需要,对关 键词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推出了一整套 基于关键词检测技术的智能化语音识别系统。 智能化语音识别系统的核心是关键词检测模 块,使机器能够智能化处理接收到的语音信号。关 键词检测模块为用户提供了语音训练和检测接 口,以便于用户二次开发。此项技术可移植到其它 应用系统中,可集成为专用芯片,用于掌上电脑等 小型设备中,实现汉语输入。 智能化语音识别系统应用广泛,在服务行业, 可在无人工服务的情况下,通过电话或Intemet网 进行远程咨询(如对股票信息、车票、车次的查询); 在通信领域,可实现电话的自动转接,电话号码的 自动查询等;在工业控制领域,可通过语音信号实 现对远端设备的自动控制。 (叶舟) 超媒体信息系统开发平台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经过对基于非线性网络 结构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研究,建立了超文本 信息管理试验系统,基于超媒体技术和关系数据 库的超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前者体现了数据库结 构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后者解决了导航机制、节点 和链的数据表达、动态编辑功能的建立。 利用该平台开发具体的多媒体信息系统时, 只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即可在较短时间内开发 出可扩充性强、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的实用系统。 (叶舟) 液压自升塔式起重机 河南安 阳钢城集团 下属的钢城 冶金机械 厂,凭借高 科技实力, 研制生产出 液压自升塔 式系列起重 机。 该机在 2000年7月 通过了河南 省建筑工程 质检中心站 质量检验。 (可铁) 新型陶瓷发光材料 新型陶瓷发光材料项目由郑州大学(北校区) 研制。 该材料采用先进的合成技术,选择合理的添 加元素,使铝酸盐晶体半导体化,产生变价离子, 在自然光照射下,使离子缺陷产生能级跃迁,并在 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光强饱和度(2mm),光照条件去 出除后,陶瓷材料本身因电子恢复跃迁,释放出对 应于可见光波长的能量,产生荧光。 本产品发光强度高,余辉时间长(>18小时),成 本低,与传统材料及国内外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具 有很高的材料性能。 柘椒一号 由柘城 县慈圣宋屯 的金拓现代 农业开发研 究所种植的 柘椒一号(子 弹头)通过连 续三年大面 积示范,每 亩干椒产 量,一般春 椒800斤, 麦垄套栽 600斤,麦茬 500斤。 该椒辣度高,椒果辣度明显高于日本三樱椒, 比上海山鹰椒更辣,并且抗病性强。 (沃文) 植物蛋白制造仿肉食品 本技术是以植物蛋白(大豆和花生蛋白粉、谷 朊粉、水解蛋白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后使天然植物 蛋白质分子的球状结构实施重组,即通过物理化 学作用使植物蛋白分子的球状构象解体而变成完 全伸展的多肽链,在分子内力的作用下,重新排列 组合成象动物肉似的纤维状结构,而呈现出具有 动物纤维咀嚼感的仿肉食品,根据各地风俗、口味 可以方便地制造出各种仿真肉食品。本产品属于 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蛋白质含量不少于15%,脂 肪小于5%,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即开即 食。该项目由郑州工程学院研制完成。 (可铁) 小浪底启闭机半联轴的 装配研究 最近,黄委会黄河机械厂研究出在小浪底 QM2×2500kW启闭机上装配带制动轮半联轴的技 术。 该技术是将带制动一端与变速箱高速轴连接, 另一端与电动机[1450转\'b7謁轴连接,组装时一定 要保证同心≤0.05mm内,否则,引起电机振动,定位 销胶圈磨损引起严重事故。因此装配时应以与电 机联接半联轴节外园为基准,用百分表测量,另一 半与减速机高速轴联接制动表面,测量两处使电机 联轴节减速机高速轴同轴度保证在0.05mm。 以上装配方法应用在万家寨QM2×1600 kW 门式启闭机中,也受到专家们的好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机械厂梁文杰) 深水接线盒防渗漏技术 近十多年来,全国大、中型水电站发展迅速, 接二连三开工、竣工,并投入运行。在电站施工建 设安装调试过程中,控制液压自动抓梁电器部分 的接线盒安装在50米水下箱体上,线盒既要承受 深水压力,又要密封防水,接线盒原设计是用"O" 型胶圈密封,当下水试验时,接线盒内潮湿,渗漏 有小水珠,油缸活塞轴易失灵,不工作。本项技术, 首先用熔化蜡烛封闭接线头,再用环氧树脂塞蜡 烛表面封闭接线盒,既有强度,又防水渗漏,下水 试验一次成功。经过运行使用,安全可靠,并在万 家寨、马四等大、中型水电站安装过程中推广运 用,效益良好。 (梁文杰)  相似文献   
175.
中国神马集团技术中心完成了2万吨锦纶66浸胶帘子布制造技术研究。 他们通过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形成了一整套从纺丝、捻织到浸胶的技术方案并依靠自己的力量,主要利用国产化设备成功建设了2万吨锦纶66浸胶帘子布生产线,无论从工艺技术上,或是从产品质量上,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据测算,利用神马这一创新技术项目,可比同等规模的项目节省投资50%以上,可带来约6.5亿元销售收人,利润约1亿元。 (可铁)  相似文献   
176.
由中国科学院、新华通讯社联合组织的预测小组日前预测出“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发展趋势”。这十大科技发展趋势分别是:一、物质科学领域新世纪里,大至宇宙,小至粒子,物质科学的进展,将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和宇观世界,对世界复杂性和宇宙起源等问题的认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研究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为基本任务的物质科学,在21世纪将在3个方面继续深入发展并将获得新的认识:向微观领域深处探索的粒子物理学将继续致力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理论,并期望有新的进展;向宏观领域原点追踪的宇宙学将继续致力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并期望有新的突破;向宏观领域广度扩展的物性研究将继续致力于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理论,并期望有根本性的突破。物质科学基础研究的上述进展对社会的影响首先将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宇宙起源问题的进展将进一步加深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认识。粒子物理学的进展将进一步加深人类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物质科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也将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术原理。物性研究方面的进展无疑会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提供科学基础,甚至可以渴望通过中微子和引力波研究的进展获得新的通讯手段。二、生命科学领域21世纪,生命科学将发展成为新一轮自然科学革命的中心,并将跨越物理世界与生命世界不可逾越的鸿沟,使之统一起来。21世纪,生命科学仍将向最基本的、最复杂的微观和宏观两极发展:一方面,分子生物学和量子生物学将广泛地向其分支学科领域渗透;另一方面,生态学又向研究具有复杂功能的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方向发展。最后,必将把微观与宏观整体地联系起来,即把分子、细胞、个体、群体、群落等生命不同结构层次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深入研究。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认识自身和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知识将产生革命性的进步。脑科学的进展将进一步揭示人类思维智慧的本质,并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巨大作用。在人类获得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后,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提取阶段。重大疾病基因将被发现,一些危害生命的疾病会得到治疗,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能得以解释,人的生理素质等能得到改善,以致引起生物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整合生物学的发展将使人类从分子水平认识遗传、发育与进化、生长与衰老、代谢与免疫等重大生命现象的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演替规律,从而将宏观生物学与微观生物学连接和统一起来。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生命形式和现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生命信息的解读、生命奥秘的揭示有赖于数学理论、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等的进展。方法与技术的革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地球系统科学领域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将以全球性、统一性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多时空尺度,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将使人类更好地认识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突发的灾变对人类造成的损害。计算机、GPS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在继续深化对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同时,更加重视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集成研究,地球系统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诱发的重大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全球变化中最活跃的物质——碳和水,与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圈紧紧联系在一起,围绕全球碳循环、全球水资源与水循环、食物与纤维三大主题,在更高层次上开展综合集成研究,必将极大地推动地球科学及其新生长点——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对资源、环境、灾害的认识深度、广度和研究重点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资源找寻的视野越来越大,逐步从地球表层走向深部,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单纯地注重矿产资源的找寻逐步转移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已从局部走向全球;对自然灾害的研究也从单一灾害走向群发灾害的研究,从单纯的监测、预报走向集监测、预警、预报、灾情评估于一体的综合研究上。技术科学的进步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数学、化学、物质科学的发展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主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地球系统科学内部学科的交叉以及与其他科学的交叉为生命和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大陆动力学、短期气候预测、地球系统的非线性研究、可持续管理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数字地球将成为新世纪地球科学的重要特征,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从对自然现象的定性描述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四、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揭示人脑奥秘,探索意识、思维活动的本质,这是人类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21世纪,人类将在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了解脑的组织构造原理,通过实验来研究与分析导致意识的新的概念和新的思想,掌握认知和智力活动等机理,攻克脑的疾病,利用人脑原理研制智能计算机,制造脑型器件和结构以及仿脑的信息产生和处理系统,开发出能识别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计算机以及能理解人的希望和意图,像人一样思维和动作的机器人。认知神经科学是综合性的多学科研究领域,不仅仅是神经生理学界的事,还需要具备数、理、化、计算机、信息科学方面的知识,能带动一大批学科和半导体产业、计算机产业、机器人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为解决信息社会和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问题作出贡献。五、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目前,人类所消耗能源的70%来自矿石燃料。21世纪,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的改变,人类将不断追求与自然更加协调的生活方式。生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将是21世纪能源科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能源供给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核能的研究与利用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可控核聚变能将成为现实;氢能和太阳能是最理想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甚至可以设想仿造太阳,运用核聚变研究开发一种同环境兼容、持久、不含二氧化碳的能源形式;地球本身到处都存在着的温差,科学家称由此产生的能源为“自然冷能”,并设法开发利用。从人类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再生能源的过程预测未来,21世纪,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满足世界未来能源供给的50%。此外,储量超过已知的石油、煤、天然气总和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六、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材料科学已从对成分、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演变为对材料的成分、制备、结构、加工、性能等的综合系统研究,其显著特点是材料科学与材料技术密不可分。21世纪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新型先进材料的发现和发展。21世纪材料科学与技术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大突破:超导机理的发现为超导体新材料带来真正的突破;利用DNA技术制备的高性能聚合物纤维具有钢材等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机械性能;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将创造出最小的机器——分子机器,可解决目前无法解决的生物工程问题,它将开创生物学与技术的一个崭新时代;智能材料将会具有更强的仿生功能。可以预见,发现新材料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在21世纪也将会有革命性的突破。21世纪材料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将为信息、通讯、医疗、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及军事等领域和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七、生物技术领域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平台的宽度和高度。预计未来将形成几个新的生物技术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将使生物技术的发展令人难以预料。生物技术已有三个平台,即DNA重组、细胞培养和DNA芯片,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果,培育出了新的生物技术产业。预计在新世纪还会形成几个新的平台。第一是基因组平台,目前已有数十种微生物和四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已进入数据库,人类基因全序列草图也刚完成,这意味着有数十万计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可供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操作,从而大大扩展生物技术的产业范围。第二个平台是生物芯片,它是分子生物学与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和融合。从DNA芯片延伸到含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硅片最终将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使离体操作的芯片发展成为可在活体内执行某种功能的组件。第三个平台是干细胞生物学,它是克隆动物和克隆组织器官的基础。正在发展的技术关键是控制有全能性或多能性的干细胞的分化发育,如神经干细胞可发育成神经系统各种类型的细胞。这一平台的完善将为医学上的器官移植,农业上优良家畜的繁殖带来革命性的进展。第四个平台是生物信息学,目前生物信息学已经广泛用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但是随着大多数基因和蛋白质功能的阐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前景,这就是在计算机上模拟细胞内和机体内的生化代谢过程,甚至模拟进化的历程,这将使生物学真正进入理论生物学的新时期。用计算机设计生物新类型的高技术也将会在21世纪变成现实。第五个平台是神经科学,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神经生物学的大科学计划。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如感觉、认知和思维终将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被解析。在不太久的将来,就会在这个平台上出现新的生物技术,一方面为人类自身的精神疾患带来福音,另一方面也会由此产生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机和机器人。除了可以预计的上述五个平台外,还会有新的平台出现,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难以估量的。八、信息技术领域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出现微电子向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计算机向超高速、小型化、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向光纤化、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存储器和处理器将集中在一个芯片内,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集成在一起;利用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的超级计算机将被普遍使用;量子效应集成电路制造术的突破使量子计算机逐步进入实用阶段。DNA计算机在21世纪初将有所突破,其运行速度快、存储量大、能耗低,还可实现现有计算机所无法真正实现的模糊推理功能和神经网络运算功能,为人工智能的突破创造了条件。以光子技术为支撑的三维全息存储将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存储技术。未来的网络技术将向超高速和多功能发展,使信息的传输、处理和交换更加快捷、方便和经济。它将实现高速公共传输平台上的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电视网络的结合,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新一代通信和网络的实现技术以及信息网应用支撑技术将飞速发展,使之具有极大的总体容量,可以适应新世纪信息流量的爆发式增长而不受时间、地点或媒体方式的任何限制,有线与无线将使任何地点的实时通信得以实现。网络的管理将高度智能化,网络的安全也将有相应的智能化技术予以监管、处理和保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从事商务活动、阅读、交流、娱乐、学习、甚至是工作的基本方式,在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密切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对于21世纪的人们来说,信息革命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使得他们有机会抛开年龄、性别、地域、文化、种族的限制性因素,过一种与他们的祖辈完全不同的、依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开拓和创造的生活。九、太空科学技术领域20世纪人类登月、火星探测等迈出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步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1世纪,人类对地球以外的世界的兴趣、认识以及利用太空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步伐必将越来越快,也将持久地推动着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继续大规模地、深入研究太阳系,将以新的目标重返月球、深入考察火星,并主要在火星、土卫六和木卫二等天体上探索地外生命现象,人类将到达太阳系的边缘进行探测和研究活动。同时也不断地把目光伸向宇宙的最深处,以探明活动星系核的能源机制、宇宙中的暗物质、反物质、黑洞的证认、宇宙结构的形成、星系起源、宇宙的起源等,并仍将继续艰难地探索地外文明。运载系统将发展新的动力源(核能等),耐久的、多发射方式的运载器,建立天体间可靠的往返运输系统;发展新的飞行器系统,包括卫星、行星探测器、恒星系探测器、太空站等;建立大型发射场、太空港、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等。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可以更为快捷、更为经济、更加充分地利用太空中无尽的资源和极端环境,进行特殊材料加工、生物育种、实现太空旅行等宏愿。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愈来愈关注自身及后代的生存环境。21世纪,生态环境领域将从分子到生物个体、从种群到景观、从局部时空到区域,甚至到更大尺度的大陆板块和全球,着重进行解决几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长期和大尺度的定位研究,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预警系统建立,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持续生态系统的建立,复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外来物种的生态安全对策,环境污染整治和清洁水质管理等。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将越来越变得区域化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7.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科学技术部2008年继续组织实施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学技术部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专家综合咨询意见,经研究决定,批准35个项目立项(项目清单见下表),其中:蛋白质研究8项,量子调控研究6项,纳米研究12项,发育与生殖研究9项。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统一安排,这批项目将于2009年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178.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绣球花状Co_3O_4纳米材料,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微观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样品的形貌为4~6μm绣球花状分级结构微米球,结晶良好,无杂相生成。该绣球花状Co_3O_4纳米材料用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表现出很高的可逆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在300 m A/g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 508 m A·h/g,经过20次循环可逆比容量为1 300 m A·h/g。其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归功于绣球花状Co_3O_4材料的独特形貌,其多级结构能够缩短锂离子的传输路径,并且拥有足够大的孔隙,来适应和缓解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的体积效应。  相似文献   
179.
设计了一种适合海洋抛弃式测量的高速响应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通过对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的理论分析,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结构参数传感器的响应时间进行了仿真和对比分析,设计了一种响应时间为17 ms的传感器,其灵敏度理论值可以达到30.7 pm/℃,适用于海洋温度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1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油站建设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而部分建设时间较早的加油站,因地下储油罐、输油管等严重老化,开始渗漏,极易污染周边土壤和地下水。该文系统介绍了加油站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征污染物及环境风险,并比较了国内外加油站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状况,总结国内外加油站污染防控经验,结合福州市现有加油站分布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加强福州市加油站污染防控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