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崂山是中国海岸线上的最高峰。研究发现,崂山发育有典型的古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拥有我国东部罕见的冰碛海岸和冰碛扇等地貌类型。更新世期间,崂山至少发育过4次古冰川作用。更新世早期,崂山东部的雪线为60~90 m(现代海拔),崂山及其周围共发育60余条古冰舌,东部的冰舌一直伸入黄海之中。孢粉组合特征说明,崂山在冰期具备形成冰川的气候条件;堆积物粒度曲线显示为冰川成因的沉积特征。研究还发现,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遗迹可能大部分被埋藏起来;区域地形特征和当地气候条件是决定雪线高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2.
近2 ka来东海内陆架的泥质沉积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沉积区北部的DD2孔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 获得了粒度随深度以及时间变化的高分辨率曲线. 近2 ka以来DD2孔粒度曲线揭示出9次粒径变大时期, 它们与历史时期中国温度下降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可能是东亚冬季风活动加强的响应, 其中包括首次揭示的、约990 AD的最大降温事件. 根据沉积物粒度的变化情况, 基本认同竺可桢所界定的隋唐温暖期, 并认为气候存在温暖-寒冷-温暖的波动, 且其中的相对寒冷期为750~850 AD. 研究认为小冰期开始于1450 AD, 期间的寒冷期分别约为1510, 1670和1840 AD左右. 由于所建立的时间标尺还有不确定性, 本研究所提出的冷事件的时间范围值得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23.
利用中国华山树轮重建的中国北部和中部1600—1988年近400年4—7月的降雨代用资料,运用R/S分析,MHF小波变换方法,对中国北部和中部1600—1988年近400年4—7月的降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时间域内极端多雨值和极端少雨值也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400年来,华山树轮代用降雨资料4—7月的降雨量整体比较稳定,极端多雨值序列和极端少雨值序列都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华山树轮代用降雨资料4—7月的降雨量的有较弱的持续性,极端多雨值序列和极端少雨值序列都有较强的持续性;在整个时间域上,华山树轮代用降雨资料4—7月的降雨量具有明显的2a、19a和75—76a的振动周期,其中19a为主时间周期,且在长时间尺度上,目前正处于降雨偏少阶段。  相似文献   
24.
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的物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中部的PC-6孔进行了粒度分析、AMS^14C年龄分析和元素测试。利用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特征元素比值以及判别函数等方法,对该泥质区近7.7ka以来的物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闽浙沿岸泥质沉积物的碎屑组分主要来自于长江。物源定量计算表明,近7.7ka以来长江沉积物平均约占87.5%,少有黄河沉积物的输入。稳定的物质来源指示了台湾暖流约在7.7kaBP已经形成,且历史上黄河的改道与迁徙、黑潮的西移重回冲绳海槽和黄海暖流的北进等并没有对本区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来源产生明显的影响。受物源端元选取、不同时期沉积物源区风化程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文中的定量物源计算具有小幅的不确定性,长江沉积物的实际贡献可能比文中计算的结果要偏高。  相似文献   
25.
南海西南陆坡区沉积物粒级指标的物源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NS93-5柱中的沉积物高精度粒度特征, 结合微体古生物类群的实验统计结果以及微量元素和碳酸钙含量等测试资料, 讨论深海沉积物的主要粒级指标及其与微体古生物化石壳体组成和陆源输入的关系, 为揭示深海沉积物的基本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海洋环境做了新的探索. 结果显示: 深海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一定程度反映了物源属性与组成结构, 各个粒级指标的大小范围含量与对应的微体古生物类群丰度和陆缘指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其中<2 μm粒级代表陆源物质和>5 μm粒级主要由各类微体古生物壳体所构成(火山灰夹层除外), 中值粒径(MD)可作为微体生物的古生产力或古生态动力特征的参考替代性指标. 这些粒级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古海洋生态的重要特征, 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南海西南陆坡区的微体生物发育与陆源输入呈负相关关系, 且与冰期和间冰期的全球气候变化不完全对应, 而是表现了该海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6.
钙结岩记录的古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评述了利用钙结岩进行古环境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在国内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土壤钙结岩中有机质的δ13C被广泛地应用于重建过去的生态环境;土壤碳酸盐包含的C、O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土壤形成的气候,同时也是研究植被演替、古气候变化、水文条件变化的重要手段.国内有关钙结岩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土壤钙结岩及土壤碳酸盐,且集中在相对干旱的北方地区,而来自南方的报道很少.应加强对南方地区钙结岩的研究,特别是对地下水钙结岩的研究.在研究中,应注意区分原生与次生碳酸盐、定量古环境重建、年代测定和钙结岩形成机理等问题.尽管利用钙结岩稳定同位素的组成来解释古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是由于影响稳定同位素比率组成的因素已经被熟知且它们的影响相对微弱,基于详细岩石学观察的微量取样及相应的同位素测定、测年技术可以避开这种不利影响,因而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借助多种分析方法,对采自冲绳海槽北段和中段的火山岩进行了常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及铀系组分法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此地区的海槽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石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槽晚更新世(大约10万年)以来有一期广泛的酸性火山喷发活动;(2)受板块俯冲的控制,此期火山活动年龄按照与琉球岛弧距离的由近到远而由新到老;(3)海槽北、中段岩浆演化过程相似,其下很可能存在有巨大的、统一的岩浆房,但与海槽南段岩浆作用差异明显,岩浆物质很可能来源于PREMA地幔源区;(4)此地区的黑色浮岩为钙碱性系列流纹岩,岩石化学组成与海槽产出的白色浮岩相似,形成年代为17.7±2.1 ka。  相似文献   
28.
目的在于尝试从东海内陆架上建立全新世高分辨率的东亚冬季风替代性序列.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中部的PC-6孔(740 cm)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综合沉积构造、沉积层序与海平面变化讨论该孔的沉积环境,其上(0~450 cm)、中(450~540 cm)、下(540~740 cm)段分别对应于前滨、近滨和与现今环境基本一致的浅海沉积环境,其中上段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东海冬季沿岸流.通过计算该孔的粒级-标准偏差,提取了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该孔沉积物粒度由以28μm为界的2个粒度子体构成,它们的峰值即约5~6μm与102~125μm分别为对应于冬季沿岸流和波浪的敏感粒级;细粒组分(<28μm)对应于沿岸流,为沿岸流所携带,表现为平行于海岸的横向迁移,粗粒组分对应于波浪,沉积物以垂直于海岸的纵向迁移为主.PC-6孔上段细粒组分的含量一般在85%以上,利用其平均粒径序列建立了研究东亚冬季风演化的替代性序列.  相似文献   
29.
描述了秭归庙河一带的冰斗、漂砾、冰川谷及冰水阶地等冰川遗迹,该古冰川的发现有利证实中纬度地区中低山第四纪时冰川运动的存在.为了探讨该地第四纪经冰川作用,从影响冰川形成的机制(降水、温度和雪线高度)出发,通过与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对比,来进一步阐明秭归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基于庙河阶地中钙结岩中δ^18O的分析,恢复了该地第四纪冰期时的古气温和降雨量,第四纪冰期时温度和降水分别为一3.1~+3.2℃和776~1155mm,这种气候背景条件有利于低山冰川作用的形成,总结出庙河第四纪时的冰期.  相似文献   
30.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 ,对马厂构造的天然气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从气藏的地质特征、气藏的流体性质及气藏压力等多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的马厂构造中天然气显示活跃 ,气藏类型多为反向屋脊断块型 ,其气藏流体性质以聚集煤层气为主 ,属于低压气藏。马厂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 ,具有良好的天然气资源量和可观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