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基于PROFIBUS-PA技术的总线桥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ROFIBUSPA总线技术的主要特点,讨论了基于PROFIBUSPA技术的总线桥的设计方案以及在总线桥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技术问题,并给出实例讲述了总线桥的具体硬件设计步骤。总线桥已应用到四联仪器仪表集团的现场仪表设备的数据传输技术中。
相似文献
392.
基于ARM/GPRS/GPS的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ARM/GPRS/GPS的监控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结合系统定位、预警、监控等特点,给出了应用实例.通过对系统样机的严格测试,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393.
针对目前图像拼接过程中特征点提取速度慢和特征点匹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像拼接的优化算法,即首先对待拼接图像进行降采样处理、然后根据半图像区域提取特征点并采用SSDA(Sequential Similarity Detection Algorithm)算法进行特征点提纯,最后进行图像拼接;拼接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图像拼接方法相比,新的优化算法大大地降低了计算数据量,在图像拼接时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94.
在现实的油气勘探过程中,圈闭评价都是多样本的,能获取的资料有限,再加上各种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造成圈闭的地质评价成为不确定的评价模型。在深入分析圈闭含油气性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给出了构造圈闭含油气性的综合评价方法,不仅可以综合评价圈闭的含油气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关联度给出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介绍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圈闭评价中的基本思想及评价方法,并应用实例,有效解决了勘探程度较低地区的圈闭优选问题,缩短了勘探周期,取得了较好的解释评价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所需数据量小,运算较为简便,是油气勘探构造圈闭评价方法应用技术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95.
396.
提出环形阀片受相关载荷作用时挠曲变形量的一种研究方法。建立阀片的物理模型,利用薄板变形微分方程以及内外径处的边界条件推导环形阀片受均布载荷作用时的挠曲变形解析式,整理得出了便于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的表达形式。与现有技术中环形薄板近似解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及其优越性,研究了不同载荷以及节流阀片相关结构参数和材料特性对其任意半径处变形量的影响规律。得出的解析式和结论为减振装置阻尼阀的精确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7.
\DVB码流监控仪是数字视频广播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中的重要调试工具和监测仪器,用来检验传输流是否符合MPEG2 ISO/IEC 138181{SYSTERM}标准。传统的码流分析仪都是基于PC硬件平台的,价格昂贵,操作不便。提出了一种新的DVB码流监控仪实现方案,硬件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完成码流缓存和接口转换,软件基于嵌入式软核Nios,完成DMA传送按键控制、LCD显示以及应用程序对DVB码流的分析与检错。提出的码流监控仪价格低廉,操作方便,便携性好,与传统码流分析仪相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398.
火山岩油气藏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和储量增长点。在火山岩的地层评价中,裂缝与油气识别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针对地层矿物成分与岩性十分复杂、常规测井方法很难准确快速识别,应用声波能量衰减对于天然裂缝极为敏感特性,利用斯伦贝谢偶极横波资料可以计算纵、横波及斯通利波能量衰减的特性,实现对裂缝的有效识别。在岩性、物性等因素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利用纵、横波能量重叠、泊松比、波速比还可以较好地识别气层。克拉玛依火山岩地层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偶极横波资料在火山岩地层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火山岩地层裂缝与油气识别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9.
从优选钻井液体系及配方的角度,弄清钻井液组分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能为提高机械钻速和降低坍塌应力找到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实验选取了不同浓度的无机盐、封堵剂、聚乙二醇配制各种体系的钻井液,应用三轴岩石强度测试仪RTR-1000测定各种体系浸泡前后岩石的抗压强度,考察了钻井液组分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钻井液中,加入无机盐,大幅度提高了岩石的抗压强度值;加入封堵剂通过提供软化粒子,使岩石的残余强度增大,抗压强度增大;加入聚乙二醇,使岩石的抗压强度提高到与原样接近,封堵效果非常好,验证了浊点封堵能力的存在。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获得了影响泥页岩抗压强度的因素和规律,得到了降低坍塌压力和提高钻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00.
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夹层描述入手,结合梁家楼南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夹层的形态、分布位置、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夹层类型进行了分类,描述出了上部凸形、上部凹形、上部板状、中部凸型、中部凹型、中部板型、下部凸型、下部凹型、下部板型、楔状、弧状11种夹层分布模式,并且分别阐述了其对剩余油的不同控制作用,提出了上部凸型夹层剩余油最富集,中部凹型夹层剩余油分布最差。从挖潜方法来看,上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水平井和堵水技术来挖潜,中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不稳定注水方法来挖潜,上部和下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堵水结合补孔措施来挖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