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17篇
系统科学   161篇
丛书文集   217篇
教育与普及   8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0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453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9篇
  1963年   8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41.
童谷生  张天柱  罗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5):10407-10414
为了研究U型切槽的深度、切槽根半径以及骨料最大粒径对混凝土材料断裂特性的影响,本文制作了66根跨中带U型切槽的试验梁,包括了4种切槽深度、4种切槽根半径、3种粗骨料最大粒径变化的22组试件。试验采用三点弯曲方式对试验梁进行加载,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取切槽口张开位移,基于临界距离理论和能量密度准则对试件梁的广义断裂韧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的原则下,试件的破坏荷载随着U型切槽深度和根半径的增加而减小,在最大粗骨料粒径为20 mm时最大;切槽口张开位移值与荷载值正相关,同一荷载下,切槽口张开位移值随着切槽深度、根半径以及骨料最大粒径增加而增大。将临界距离理论与能量密度准则得到的广义断裂韧度进行对比,说明临界距离理论可用于计算带U型切槽混凝土梁的断裂韧度及其对应的广义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942.
本文旨在对2017年至2019年海北州的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分析,获得其相关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17年至2019年生长季多时相的GF-1 WFV遥感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为了分析不同覆盖度等级的植被的时空变化,本文将植被覆盖度分为全植被、高植被、中植被、低植被和无植被五个不同等级,并在每个等级内结合DEM数据进一步划分为高山、中山、低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植被空间分布特点而言,相对于全植被、高植被、中植被和低植被,无植被的面积占比比较少;(2)在空间分布上,针对不同的海拔高度而言,中山区的植被覆盖度较高,低山区次之,高山区的植被覆盖度最少;(3)从年际变化的角度来看,试验区在2017至2018年和2018至2019年期间,均会出现全植被和高植被相互转化的趋势;(4)从同一年度的生长季的分析发现,试验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在6月至8月呈现上升趋势,在8月至9月呈现下降趋势,相对于其他等级,全植被的变化更加符合该趋势。通过本研究,可为掌握海北州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43.
同频正交波形即正交编码分集波形(orthogonal code division waveform , OCDW)由于各子阵发射载频相同,相对于正交频率分集波形(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aveform, OFDW)更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雷达。而现有的同频正交序列的相关性能很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同频正交相位编码信号的构造方法,通过使序列的互相关函数在单位元上周期性等间隔分布实现序列正交。进一步地,研究了多普勒频率对信号正交性的影响,分析了通道模糊现象和无模糊测速范围变窄现象,并根据回波特性给出了多普勒补偿以及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谱映射处理方法,以消除多普勒因素对处理结果的影响。仿真实验表明,该信号具有良好的正交性,给出的处理方法可消除多普勒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4.
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产物能够与靶DNA特异性结合并激活转录参与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增殖与分化.p44蛋白主要定位于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质,促进癌细胞的增殖.通过shRNA沉默p44的表达后,LNCaP细胞的生长受抑制, p53靶基因TIGAR和GLIPR1的表达增加.为探寻p53是否介导p44对TIGAR和GLIPR1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pGL3-4×PRE-E4-luc报告基因质粒,并将其分别转染经NT-shRNA慢病毒和p44-shRNA慢病毒感染的LNCaP细胞,比较两者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GL3-4×PRE-E4-luc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53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通路提供了新的手段.但LNCaP细胞中p44并非通过p53作用于TIGAR和GLIPR1基因,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5.
宽额甲属Ascelosodis Redtenbacher,1868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区的1个特有类群,迄今已记录25个物种.本文报道来自西藏的2个新种,分别是直缘宽额甲A.rectus sp.nov.和聂拉木宽额甲A.nyalamensis sp.nov.,并给出2新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形态特征图及其与近缘种的示差鉴别.  相似文献   
946.
为提高霜霉病高效生防菌株Bacillus cereus BCJB01的发酵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综合优选及糖分流加试验,优化BCJB01的发酵培养基。优化出的培养基配方的质量分数为:玉米粉2.00%、豆粕粉1.00%、四水氯化锰0.003 0%、十二水磷酸氢二钠0.30%、二水磷酸二氢钠0.15%、七水硫酸镁0.035%、氯化钙0.10%和酵母提取物0.30%,接菌后6~12 h流加质量分数0.2%糖。本研究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在接种量为3%(V/V),转速为180 r /min,温度为 30 ℃的摇床振荡培养至66 h时,芽孢率近90%,菌体数量达100×108 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947.
<正>按照惯例,每年岁末,英国《自然》杂志总要围绕一些重要科学进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评选出当年度的十大科学人物,2014年也是如此。其中涉及的领域包括深太空探测、癌症免疫疗法、微型机器人阵列、天体物理学、数学、干细胞疗法和结构生物学等。以下为《自然》杂志评选出的2014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彗星跟踪者:安德烈·阿克马佐——引导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进入深太空探测冰世界的前试飞员二十年前,安德烈·阿克马佐(Andrea Accomazzo)因为桌上的一张字条与女朋友  相似文献   
948.
记忆删除     
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说,记忆删除是一个两难的抉择.记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但同时也在大脑里留下一些难以磨灭的痛苦痕迹.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来说,那些可怕或痛苦的记忆会不断地出现在大脑里;同样地,对于那些瘾君子来说,以往吸毒的快感记忆也不断地激发着他们对毒品的欲望,让他们明知不该,却欲罢不能.科学家认为,通过删除或者抑制相关的记忆,可以有效阻止不良情绪或不良行为的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949.
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焙烧过程中的矿相转变过程以及焙烧温度对混合气体 (V (CO) : V (O2)=50 : 50)还原的影响. 采用差热/热重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thermal gravimetric, DSC/TG)、比表面积分析法(Brunauer Emmett Teller, BET)、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等方法综合考察了各因素对红土镍矿焙烧过程及其对后续还原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焙烧阶段, 红土镍矿中的针铁矿在 300°C 左右脱除结晶水形成赤铁矿, 600~700 °C时蛇纹石分解形成无定形态硅镁酸盐, 且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无定形态硅镁酸盐会结晶形成橄榄石; 利用混合气体 (V (CO) : V (O2)=50 : 50)还原红土镍矿时,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 镍和铁的金属化率也逐渐升高, 经700°C焙烧后, 还原产物镍的金属化率最高可达86.81%, 但是当焙烧温度超过橄榄石结晶温度时则不利于红土镍矿的还原, 镍的金属化率降至66.73%.  相似文献   
950.
<正>科学家近日宣布,通过南极BICEP2望远镜探测到了物理学家曾预测的引力波在时空中产生的涟漪。BICEP2检测到的这种特别的引力波涟漪是宇宙大爆炸后的急速膨胀所产生的,引力波的发现让我们有幸一瞥宇宙远古历史上最遥远的那一瞬间。"引力波"涉及一些人们比较陌生的概念,以下是关于引力波的问答。BICEP2宣告的意义是什么?科学家需要多年时间来揭示这一发现的意义,以下是目前已经明确的重要意义:·早在100年前,爱因斯坦就已经预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根据他的计算,这种引力波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