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2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74篇 |
教育与普及 | 5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0篇 |
现状及发展 | 5篇 |
综合类 | 13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功率内环和电压平方外环的电压型PWM整流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电压型PWM整流器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中建立的整流器功率控制数学模型,基于功率前馈解耦,解决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互为耦合问题.为克服整流器电流控制策略、直接功率控制策略及非线性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了采用功率内环、直流电压平方外环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新控制策略.由于采用直流电压平方外环,提高了整流器直流电压跟踪和功率跟踪能力,使系统具有响应快、稳定性好、抗负载扰动能力强及结构简单的优点.给出了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正常负载及负载扰动情况下的计算机仿真,证明了新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2.
中用Galerkin方法和先验估计证明了带有阻尼项的RLW方程周期边界问题周期强解的存在唯一性,并在较弱的光滑性条件下,得到了强解的光滑性。 相似文献
113.
依据2008-2009年11个采样点8个水质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闽江水质时空分布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将8个水质指标概括为2个主成分,在空间尺度上分为2组,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在时间尺度上分为2组,枯水期和丰水期。结果表明闽江上游污染较为严重,中游一直到下游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经过福州市区后,由于汇入了大量的生活和生产污水造成污染,使闽江水质急剧下降。同时,闽江水质受该地区的降雨量影响较大,它亦随着水温的变化呈季节性变化,冬季的水质最差。 相似文献
114.
115.
杉木幼林磷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肥力中等、其它条件正常的酸性红黄壤上,对2年生杉木幼林进行不同磷肥品种(磷酸氢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不同施肥方式(沟施和穴施)的施肥试验。试验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施肥后两年内各处理林木胸径、树高、当年抽高等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但总的生物量及叶生物量差异明显,尤其是沟施磷酸氢二铵能明显增加叶和林木总的生物量;施肥后两年内磷肥的利用率以沟施磷酸氢二铵最高(12.45 相似文献
116.
近年来,CO_2的光电化学还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已有利用SiC粉末进行CO_2光催化还原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利用p-SiC膜光阴极还原CO_2,得到较高的CH_3OH产率。1 实验 在导电玻璃上采用水银光敏化CVD法制得微晶p-SiC膜,电极表面用4.6%HF溶液抛 相似文献
117.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任务发布策略,减少了簇头节点对单份数据的依赖性,有效地提高了网络对报文易丢失的容错性能. 相似文献
118.
为了制备生物沥青,缓解道路建设对石油沥青的依赖性,以木屑为生物质原材料,采用热液化方法制备生物质重油,将重油掺至50~#基质沥青中制备生物沥青,部分替代石油沥青。首先,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微观表征方法,分析生物质重油的物化性质;然后通过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考察重油掺量对生物沥青基本物理性能的影响;以水煮法评价了生物沥青的黏附性,利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分析生物沥青的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及蠕变恢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重油与70~#基质沥青存在相似的化学结构,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165℃时的热分解率仅为3.6%;重油中存在直径约3μm的球形颗粒生物炭,有利于提高生物沥青的高温性能;随重油掺量的增加,生物沥青的针入度增加,软化点、延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降低,低温性能提升,且能保持较好的黏附性能;当重油掺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0%时,生物沥青的性能与70~#基质沥青最为接近;生物沥青的车辙因子与复数剪切模量介于50~#与70~#基质沥青之间,生物沥青较70~#基质沥青有更好的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与抗剪切性能;平均应变恢复率与平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的计算结果均表明生物沥青的蠕变恢复性能优于70~#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119.
120.
范恩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0(3):1-4
证明了在一个适当稠密但却有限的结点集上,若已知阻尼RLW方程周期解的渐近性,则这个解自身的渐近性可被完全确定。并给出了确定解的渐近性所需结点数目一个上界估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