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研究方法   11篇
综合类   20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在给定的材料性能条件下,以耐压壳纤维体积分数和层合板厚度为设计变量,以结构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进行复合材料耐压壳的布局优化;以铺层参数作为优化变量,综合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及其材料强度,实现了结构铺层方式的优化设计;通过协调各子系统优化结果,实现了适用于潜水器复合材料耐压壳结构/材料一体化的协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耐压壳结构质量较优化前的降幅为20.57%,临界失稳压力为30.78MPa,失效指数为0.675,优化结果达到预期效果.所提出的基于铺层参数的协同优化方法能够对复合材料耐压壳进行优化设计,解决了直接以铺层角作为设计变量的优化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125.
Thelatticemismatchbetweenthesubstrateandtheovergrownlayerallowstheformationofself as sembledquantumdots (QDs)throughtheStranski Krastanovmechanism[1,2 ] .Thistechniquehasbeensuccessfullyappliedtovarioussemiconductorsystems,andinparticulartoGe/Siquantumdots(Q…  相似文献   
126.
以粉煤灰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一步合成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通过SEM、UVVis、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可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试验,结果显示,Fe的掺杂能抑制TiO_2晶粒的生长,在700 W氙灯下光照120 min,0. 15 g TiO_2:0. 7wt%Fe光催化剂可使30 mL(5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脱色95%。  相似文献   
127.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液伺服马达超低速运行时局部爬行及振荡现象,分析了密闭工作容腔内流量及压力的连续特性,采用了自适应改进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马达超低速性能结构进行寻优解算,得出马达定子预过渡曲线及其包角范围和配油三角缓冲槽理论公式及最佳尺寸.通过仿真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将遗传算法全局规划能力与模拟退火法局部优化特性进行有效结合,并具有良好的邻域特性和初值鲁棒性,其优化结果能够保证新型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跟踪0.001 °/s超低速斜坡信号和满足0.001 °的公差带要求.  相似文献   
128.
采用有限元法研究用于视神经视觉假体铂铱合金微电极阵列的电场分布情况,在单极和双极电流刺激条件下,分析不同长度微电极的空间电场分布,通过在体动物实验验证了铂铱合金微电极阵列在体工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过100μA的单极和双极电流刺激后,铂铱合金电极的最大电场强度均发生在电极材料和绝缘材料的交界处.以电场强度最大点为原点,单极和双极电流刺激的有效半径分别约为21和24μm.  相似文献   
129.
低渗储层的流体渗流具有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性,在试油过程中,即使地层没有受到污染,流体也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之后才能开始流动。因此,对于低渗油气藏的试油,不仅准确求取产能难度大,而且获取稳定的地层压力和储层参数更是十分困难。通过有针对性的测试工艺技术研究,采用合理分配测试时间方案、积极推广分层跨隔测试技术、利用测试技术进行压裂效果评价等,圆满地解决了低渗透储层试油测试中获取资料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0.
Most Sun-like stars in the Galaxy reside in gravitationally bound pairs of stars (binaries). Although long anticipated, the existence of a 'circumbinary planet' orbiting such a pair of normal stars was not definitively established until the discovery of the planet transiting (that is, passing in front of) Kepler-16. Questions remained, however, about the prevalence of circumbinary planets and their range of orbit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Here we report two additional transiting circumbinary planets: Kepler-34 (AB)b and Kepler-35 (AB)b, referred to here as Kepler-34 b and Kepler-35 b, respectively. Each is a low-density gas-giant planet on an orbit closely aligned with that of its parent stars. Kepler-34 b orbits two Sun-like stars every 289?days, whereas Kepler-35 b orbits a pair of smaller stars (89% and 81% of the Sun's mass) every 131?days. The planets experience large multi-periodic variations in incident stellar radiation arising from the orbital motion of the stars. The observed rate of circumbinary planets in our sample implies that more than ~1% of close binary stars have giant planets in nearly coplanar orbits, yielding a Galactic population of at least several mill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