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6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基于稀疏恢复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雷达波形分离方法,能够代替匹配滤波,提高MIMO雷达非理想正交波形分离效果,对目标高分辨成像。但由于目标像稀疏性较弱,多观测向量(multiple measurement vector, MMV)稀疏恢复算法的效果有限。通过调整感知矩阵发掘目标像的块稀疏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块稀疏的MMV稀疏重构算法来提高成像质量。首先采用改进的复合三角函数(improved composite trigonometric function, ICTF)作为平滑函数近似l0范数,然后将其扩展到基于块稀疏的MMV模型,最后通过自适应调整正则化参数提升算法稳健性。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不同稀疏度、不同信噪比下的重构性能,仿真分析了其应用于MIMO雷达对多散射点目标模型的成像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更好地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82.
SPAD值在玉米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氮肥对玉米生产具有很大的限制作用,根据玉米生长状况和营养需求调节氮肥投入可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叶绿素仪是近年来在氮素营养诊断和氮肥推荐中较多使用的便携式仪器,可通过叶色值的测定快速、简便、准确、非破坏性监测植物氮素营养,为变量推荐施肥提供所需信息。在此对叶绿素仪在玉米氮素营养诊断和推荐施肥上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影响玉米叶片SPAD值对氮素营养判断的因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分析了今后SPAD值仪诊断氮素营养的研究方向。参52。  相似文献   
683.
郑元青  童春义  王贝  谢英  廖红东  李丹  刘选明 《科学通报》2009,54(14):2065-2070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包裹磁流体的淀粉纳米颗粒(StNP@Fe2O3), 再经叶酸活性物质(FA-PEG-NH2)修饰, 得到叶酸-磁性淀粉纳米颗粒(FA-StNP@Fe2O3),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显示, 所得颗粒的平均粒径约为250 nm;邻菲罗啉法检测FA-StNP@Fe2O3的含铁量为2 mg/g. FA-StNP@Fe2O3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下作用30 min, 可使环境温度(37℃)升高到42~43℃, 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磁热效应. 将纳米颗粒分别与HUEC-12正常细胞和Hela肿瘤细胞共培养, 经交变磁场作用后,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实验、Hochest-PI双染色分析、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纳米颗粒在细胞水平的生物学效应, 结果表明, FA-StNP@Fe2O3纳米颗粒在未加磁场时,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而在一定交变磁场强度作用下则能有效地诱导HeLa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率为13.4%, 普鲁士蓝染色实验显示, 叶酸修饰有助于FA-StNP@Fe2O3纳米颗粒靶向识别HeLa细胞. 研究表明, FA-StNP@Fe2O3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磁热治疗效果, 可望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684.
为了选择合理的硬度配对来延长机械式履带调整器中钢蜗轮副的使用寿命,在SRV Ⅳ 微动磨损试验机上,设计了一种能实现硬度对钢蜗轮副磨损行为影响研究的试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在无润滑,室温条件下考察了硬度对40CrNiMoA钢和18Cr2Ni4WA钢组成的钢蜗轮副磨损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蜗轮材料40CrNiMoA钢硬度的增加,40CrNiMoA钢的磨损体积减小,与之相对应的蜗杆材料18Cr2Ni4WA钢的磨损体积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双方具有相近使用寿命的硬度配对出现在40CrNiMoA钢硬度为HRC43左右,可延长机械式履带调整器中钢蜗轮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85.
二维稀疏信号的重构可以通过解多观测向量的稀疏表示问题来实现。然而,当各向量的稀疏结构不同时,将稀疏恢复算法拓展到多观测向量模型的方法将不再有效。提出了一种序列降采样重构的方法用于实现稀疏矩阵的重构。该方法通过构造降采样矩阵,大幅降低稀疏矩阵信号的稀疏度,再通过多观测向量序列观测和恢复,完成对稀疏矩阵的重构。理论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高稀疏度矩阵的高概率重构。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二维稀疏信号和图像重构。  相似文献   
686.
目的:研究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探究输注疗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113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防性输注的1 921次血小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并依据血小板增加指数值(CCI),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无效组及有效组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血小板输注疗效与患者起病时的血象、脾脏大小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疾病类型等并无统计学差异.无效组患者死亡率(45.2%)高于有效组患者(25.8%),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无效组中位生存期(10.4月)远低于有效组(17.2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无效组及有效组中位生存期均未到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起病时伴有贫血(血红蛋白质量浓度60 g/L)、血小板降低(血小板计数20×10~9/L)、白细胞升高(白细胞计数50×10~9/L)等血象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更易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的疾病预后差于输注有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687.
<正> 开封西瓜以其个大、皮薄、瓤沙、脆甜、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国内,1986年开封县仅种植西瓜一项收入就达2800万元,占全县种植业收入的15%。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1亩西瓜相当于2亩棉花、3亩花生,4亩小麦、5亩玉麦的经济收入,而生长期却是  相似文献   
688.
童第周 《科学通报》1973,18(2):77-77
Commandon和Fondrune(1939)最先在单细胞动物变形虫进行细胞核移植工作.Briggs和King(1952)改变移核技术,应用到多细胞动物,细胞核的移植便成为细胞分化和核质关系等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特别是在脊椎动物的两栖类,核的移植联系着发育和遗传等问题,发展很快。King和McKinnell(1960)等并在两栖类移植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89.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研究生学习结束时所答辩的论文“残余应力及预载对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影响”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文中简要地介绍问题的提出,作者所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及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预载拉伸促使焊缝端部应力集中处的残余拉应力大大地减小或转变为残余压应力,从而显著地提高所研究的几种焊接试件的耐久极限。在实际结构中预载效果是确实存在的,因此极有必要通过经过预载的焊接试件的疲劳试验来修正现行的、和实际情况不够符合的焊接接头疲劳强度标准及应力集中系数的数值。  相似文献   
690.
<正> 牦牛是我国高寒牧区的特有家畜,不但是国内皮革、毛纺、食品等工业的原料来源之一,也是该区广大牧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发展牦牛业对繁荣牧区经济、改善牧民生活、支援国家建设、消除各民族之间经济上的差别都具有重大意义。全国现有牦牛13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85%以上,占我国养牛总数的16.67%(我国现有牛只7800多万头).甘肃现有牦牛81.35万头,在全国牦牛分布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内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