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在模拟地下某一深度范围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量了糜棱岩的纵波速度,并对样品进行电子探针研究.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的糜棱岩出现纵波速度"软化点\\"的温压条件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模拟深度分别为: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25km左右;石英闪长质超糜棱岩,27km左右;长英质超糜棱岩,33km左右.指出了纵波速度"软化点\\"的出现与糜棱岩中矿物部分熔融有密切关系,糜棱岩矿物组成中云母矿物对熔体的贡献最大,而长石和石英的贡献较小.分析表明,糜棱岩中云母类含水矿物含量越高,脱水程度越大,部分熔融程度也越大,纵波速度"软化点\\"出现的深度越小.  相似文献   
82.
程晓  李小文  邵芸  李震 《科学通报》2006,51(17):2060-2067
格罗夫山地区是东南极冰盖上重要的岩石露头区, 其对流向Lambert冰川的冰流起到了很强的阻挡作用. 角峰和冰下山脉的存在使得该地区的冰流十分复杂,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手段无法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冰川运动规律. 本研究选取覆盖该地区的ERS-1/2 SAR和JERS-1雷达影像, 分别采用三路和四路差分INSAR方法, 提取了格罗夫山及其东部地区的冰流速场, 并利用该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 研究表明DINSAR技术是精确测量南极内陆冰盖地区复杂冰流的有效手段, 而L波段较C波段更适于该类地区复杂快变冰流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