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乡村科技的推广与服务——科技下乡的人类学视野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桂村 2 0年来的科技下乡 ,一方面肯定了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在乡村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服务上所做出的诸种努力 ,另一方面指出了其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如少些指令、多些投入 ,注重农民的意愿和地方性知识的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2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过,伴随这一现代化跃迁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加剧。尤其是在苏南等经济先进地区,水资源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康的顽疾,相应的如何解决以实现"人水和谐"便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探析其中的社会文化机理,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以解决水污染问题则是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3.
科技下乡促成了村庄内部市场交换的产生。通过对村级集市和村庄内部生产交换的分析 ,认为村庄内部市场交换满足着目前乡村社会生产和生活上的分工与合作需求 ,从中衍生出的“团体格局”人际关系 ,并不是对原有的“差序格局”的打破、取代 ,而是在农业生产科技化的场景下 ,村民们获取社会资本和利益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4.
从对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入手,就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民族进行了扼要分析,认为"和平跨居"研究的目标就是让世界跨国民族在和平的环境中分享彼此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25.
围绕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地方文学与地方性知识、文学写作与深描等相互关系以及方言写作、写作视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东西认为,文学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地方性"是写作的胎记,"地方性"塑造了作家的特质,但"地方性"会随着作家的成长和视野的开阔慢慢地放大,有的写作是挣脱"地方性"的,是在寻找人类的共性。  相似文献   
26.
科技下乡塑造了新型乡村网络专家———文化农民。这部分人往往拥有普通农户少有的社会关系、技术、经商才能、胆识、经验和文凭 ,可说是民间“知识分子”。他们勤劳朴实 ,头脑灵活 ,爱读书学习 ,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乐于接受新技术、新事物 ,在各方面都走在普通农户的前面。因此 ,培养更多的文化农民才是科技下乡中顶要紧的事 ,也唯有如此 ,乡村社区建设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27.
转型进程中的中国对社会科学学者是考验也是动力,对人类学者尤其如此。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以后,周大鸣教授始终钟情于人类学的事业,从凤凰村的追踪到乡村都市化的探讨,从人类学系的起步到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到以人类学知识指导文化变迁,伴随着二十多年在人类学研究和学科重建领域的辛勤耕耘,周大鸣教授在秉承前辈学人的基础上创新,赢得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蒸蒸日上,闯出了以人类学独到视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新领域。2 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类学的重建可谓筚路蓝缕,周先生见证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的整个过程。从一名…  相似文献   
28.
神话嬗变为哲学,实质上是世界主宰力量由神向人类的回归过程。中国神话里的神性具有神性善恶分、神性与仙气混杂、神性崇高三个特征。儒道两学风格、体系的形成与神话里蕴含着的神性美德和理想治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人类学视野中的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学学科范围内,技术始终被看作文化的核心,衡量文化进化或变迁的尺度.但人类学对技术的理解,除了技能或工具之外,还包括资源、生态、人口等物质因素和仪式、知识等精神因素.这些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合力,导致了文化进化过程中的差异性,使文化呈现出多姿的色彩.从而启示人们,在现代技术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整个技术系统,以求得技术进步的最大正效应和最佳效果,体现出科技人类学以人为本的学科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