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农业企业化从整体上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广西隆安县农民卢义贞等人创办的金穗模式为例,从实践层面探讨现代农业企业化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民、农业转型和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效应,认为其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有效解决了长期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及农民利益等问题,创新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元、共生、和谐,处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发展的交汇点上,共同表征着文化在当下的发展形态。多元是自然、文化与个体独立生存的基础,共生是生态系统各部分成长与发展的路径,和谐是事物内部协调与外部平衡的状态。多元是实现共生与和谐的前提与保障,共生是和谐生长的内在机制,和谐是多元与共生追求的目标。在多元共生中走向和谐整生,其普适性的价值内涵,既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精神主旨,也是当下知识分子乃至全人类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3.
第16届ICAES︵2008·昆明︶ 一、历史国 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简称 IUAES,全称为“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 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她是一个由社会人类学家、生物人类学家和致力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的机构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同时也吸收有兴趣的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参与。其目标是加强世界上社会人类学、生物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各学科之间的交流,通过集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促进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IUAES成立于 1948 年 8 月 23 日,事实上,也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里的天人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物我一体的自然化、人敬畏天的宗教化及人反思天的哲学化三个阶段。与其相适应,天人关系也分别表现为天人相通、天尊人卑及天人合一、天人相分。这一文化嬗变在实质上乃是人类理性的进步和现实社会制度变迁的折射。时至今日,仍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大化县七百弄布努瑶传统的生计是以玉米种植为主,兼营一些家禽家畜养殖和土特产销售等。自20世纪末以来,砍头树、金银花等经济作物的引进种植和猪、羊养殖等的推广等使当地传统的生计逐渐发生了转型,并在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孔孟儒学往往被看成是删定神话、神话史化的主为者,其尽管损伤了神话的生动性质和神秘色彩,但却继承且极致地发挥了神话里蕴含的积极进取精神和文明教化思想,并将造福百姓、平治天下的神性责任扩张为每一社会成员的心理欲求与神圣使命,从而不仅构造了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基本框架,而且使神话走向世俗,在新的历史时期拥有了生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是民族学本科生、文化人类学方向硕士生的专业主干课,是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广西民族学院近几年对这一门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构建了教学梯队,编写了教材,组织了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将从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田野考察,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上进一步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西恭城县东面村过山瑶从种植香菇到种植罗汉果的技术变迁而导致的文化变迁的研究,分析东面村过山瑶民种植技术变迁的特点,认为技术变迁对于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庄子受神话的影响很深,《庄子》一书具有很浓的神话色彩,但在本体意义上,老庄道学却是反神话的,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地位及为儒学所称颂的尧舜治世。不过,由于其理论对自然、无为的过分推崇,以致道学在后世的发展中,演变为世俗化的道教宗教,成为论说神仙的理论基础。也正因于此,中国神话才具有了无限悠远的神话意境和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过,伴随这一现代化跃迁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加剧。尤其是在苏南等经济先进地区,水资源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已成为影响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安康的顽疾,相应的如何解决以实现"人水和谐"便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探析其中的社会文化机理,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以解决水污染问题则是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