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148篇
教育与普及   1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60年   1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The packet queueing dela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formance measures of a data network and is also a signific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scheduling buffer design for a network node. This paper presents a traffic queueing model for resilient packet ring (RPR) networks and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queueing delays in RPR nodes. The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queueing delays of different priority traffic for different transit queue modes.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in the transmit direction, lower priority traffic is delayed more than higher priority traffic, and that Class-A traffic is delayed more in a single-queue ring than in a dual-queue ring. In the transit direction, the secondary transit buffer in the dual-queue ring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traffic delay than the primary transit buffer in the single-queue ring, which in turn causes more delay than the primary transit buffer in the dual-queue ring.  相似文献   
62.
移动闭塞作为一种最新的闭塞制式,可以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使列车的追踪间隔达到最短。针对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追踪间隔,给出了列车对区间的时间占用带计算方法,利用时间带重叠法设计了基于闭塞时间理论(Blocking Time)的移动闭塞追踪间隔计算方法。对于影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要素,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设计了不同的仿真实验方案,利用本文给出的追踪间隔计算方法,对影响追踪间隔的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3.
以美国某典型全向停车控制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类交叉口进行理论建模分析,研究行人过街延误与机动车延误的相互关系。分析了交叉口中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状况,并将冲突类型分为12种,得出行人半过街和完全过街两种情况下行人与机动车延误相互关系模型,并利用实地数据做验证以及模型误差来源分析。最后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对模型做进一步评价,指出现有仿真软件的缺陷。  相似文献   
64.
针对单相正弦交流电源供电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功率变换电路进行研究。对滤波电容、整流管BR的电流以及控制系统主电路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推导出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路参数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对功率变换电路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正当今世界各国(或经济体)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实际需要,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不同内涵。有的称"文化创意产业",如英国、新加坡、印度、奥地利、泰国等;有的称"文化休闲产业",如西班牙等;有的称"内容产业",如日本、韩国;美国则称"版权产业"。不同的称谓,其内涵和外延也不完全相同。我国沿海  相似文献   
66.
东营凹陷古近系浅层稠油油藏封堵机制认识不清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下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永北鼻状构造沙三上亚段稠油为例,根据研究区三维地震、测录井、钻井岩心、岩石薄片、物性测试及试油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对古近系浅层稠油油藏的封堵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上亚段稠油主要紧邻不整合面发育,风化黏土层可作为稠油垂向封堵层;扇三角洲平原以泥石流沉积为主,与扇三角洲前缘存在物性分异,对扇三角洲前缘稠油具有侧向物性封堵作用;大气淡水的破坏使早期原油发生稠化,在10000 m Pa·s原油黏度范围之外形成稠油封堵带或沥青带,可以侧向封堵下倾方向的原油;浅层稠油成藏过程划分原始地层沉积、早期原油充注、早期原油稠化、晚期原油充注4个阶段;沙三上亚段稠油油藏发育"两期油气充注、多重封堵机制、油藏分带展布"的成藏模式,早期低熟油发生稠化形成稠油或沥青,晚期成熟的稀油与早期稠油部分混合,由扇三角洲平原向扇三角洲前缘依次展布沥青带、混合带、稀油带。  相似文献   
67.
考虑了Navier-Stokes-Maxwell系统的初边值问题,借助经典的能量方法和一些先验估计,获得了系统的整体球对称古典解。在这里允许真空和大初始值存在。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提升机测速编码器损坏原因分析,找出造成编码器损坏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保证了提升机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9.
本文基于贝叶斯Meta-分析给出了Jeffreys无信息先验B(1/2,1/2)时的链接分布,并将其进行推广,给出了先验分布为B(α,β)时的链接分布。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条件边故障下3-元n-立方体中较大连通分支点的数目,进而证明了3-元n-立方体是(4n-6)-条件边故障强Menger边连通的。最后通过一个反例说明该结果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